吳志勇
摘要:陶瓷工藝在我國的發展歷史較為悠久,其設計理念主要崇尚“透”這一元素,在整體的設計效果中也具有獨特的意義。在對陶瓷作品進行設計期間,設計者需不斷對設計理念進行創新,側重提升以“透”為美的藝術效果。
關鍵詞:“透”元素;陶瓷工藝品;設計
引言
陶瓷工藝是藝術設計的一種形式,其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同時還可傳達出一定的文化意蘊。對陶瓷工藝品的應用可充分展現使用者的審美理念和水平。目前我國的陶瓷市場也在持續發展,在人們的審美水平不斷提高的背景下,設計人員在實施陶瓷作品的設計期間,便需對設計理念進行不斷創新,主動以“透”作為審美元素,從而優化陶瓷作品的設計效果。
1以“透”為審美元素的陶瓷工藝品的設計必要性
1.1市場方面的特色產品需求
當前,陶瓷工藝品在旅游和節日商品市場的占有率較高,這便導致更多的人參與到陶瓷工藝品的設計和經營等工作中。隨著陶瓷生產企業的數量不斷增多,行業中的同類化傾向也日趨明顯,這對陶瓷工藝品的原創性、獨特性等價值形成了較大的影響。如果長期如此,不但會降低陶瓷藝術品的欣賞價值,成為人們追求利益目標的工具,同時也會導致社會對大致相同的工藝品類型產生審美疲勞,逐漸降低對陶瓷和藝術造型方面的追求,這會對我國的傳統藝術發展產生極大的阻礙。
1.2文化方面的消費價值需求
在我國經濟水平和旅游觀念不斷變化的環境下,人們在出行方面的要求也不僅為欣賞風景,對自然環境進行體驗,同時還增加了紀念的內涵,希望通過獲得具有景點特色的工藝品來紀念旅游活動,成為后期的美好回憶。但從目前的旅游市場經營效果來看,多數景點所出售的陶瓷工藝品為通過技術手段來刻畫與景點相關的文字或圖片等信息,在欣賞和收藏方面的價值較低,難以真正迎合旅游者的精神需求。而將“透”元素應用到陶瓷工藝品中,便可明顯提高工藝品的藝術價值,有效吸引游客的興趣,促使其主動選擇陶瓷工藝品作為旅游經歷的紀念。
此外,目前的陶瓷市場表現出明顯的價格分化情況。部分在工藝上相對復雜的工藝品價格較高,導致多數消費者無力購買。而部分工藝品生產成本較低,工藝相對粗糙,即使在價格方面較為親民,但其藝術價值較低,也難以滿足消費者的精神需求。在此背景下,市場中價格適中且具有較高欣賞價值的工藝品便難以滿足消費者的購買需求,對陶瓷產業的發展也極為不利。對此,設計者可通過使用“透”的元素來參與陶瓷作品的設計,通過使用具有通透性的材料來形成更為藝術的造型設計,以此來作為價格的確定依據,設計出不同層次和質量的工藝品,從而迎合不同經濟水平消費者的需求,讓不同層次的消費群體均能夠受到陶瓷工藝的感染,得到精神層面的滿足。
2陶瓷工藝中的“透”的表現形式
創作者在設計工藝品期間,需主動嘗試運用“透”元素,并全面了解該元素的表現形式及內在的含義。“透”元素在中國的藝術發展長河中出現較早,最早在雕塑中便出現了“透”元素。主要通過雕塑的空間構造和光影的特征,展現道家的哲學理念。作品通過對“無”的展現來體現出“有”的包容性。即“透”可以展現實體,同時也可是虛無的呈現形式。“透”元素在展現無形的意蘊時,具體指不存在的空間形態,無法見到和觸摸。“透”元素的有形特征在于通過造型來形成一定的空間感,如果不與其他的空間相匹配,便形成了“透”的效果。從當前的陶瓷工藝設計角度來講,“透”元素可表現為下述形式:
2.1工藝文化的表現形式
當前,設計人員通常會使用鏤空的技術手段來詮釋“透”元素的內涵,將傳統的陶瓷盤口或杯口的規則平面進行優化改進,增加人物等不規則的圖案,提高作品的藝術靈動性,同時也可嘗試使用具有民族特征的圖騰、人物等元素,以此來對作品的內涵進行豐富。此外,設計者還可通過使用“透”元素來提高作品的內容和造型的互動效果。如可在插花瓶上設計心形的孔洞,替代傳統的瓶口形式,這樣便可為觀賞者呈現出具有幸福寓意的效果。也可應用鏤空的設計手段來增加作品的藝術氣息,如使用鯨魚等圖案,或者在杯子內壁使用透明的玻璃。這樣便可改變杯子內液體的顏色,形成不同的圖案形態,提高作品的趣味性與審美價值。
2.2材料使用的具體表現
陶瓷作品的原料主要為泥土,該原料具有更高的可塑性特征,這也為設計人員使用“透”元素提供了客觀條件。因此結合泥土的特殊性,設計者便可充分將自身的審美意識融入到陶瓷作品的設計理念中,通過具有層次性和空間感的設計理念,來與消費者的審美標準相契合。通常,在較小的空間中合理放置鏤空設計的作品,能夠有效提高環境的空間感,產生一定的延伸效果,同時還可為居住者帶來更具藝術效果的體驗。
3以“透”為審美元素進行陶瓷工藝品設計的要點
3.1工藝設計
當前,在陶瓷市場發展的環境下,機械化的技術手段應用率也更高,這便導致傳統的手工工藝受到了較大的挑戰。更多消費者傾向于選擇成本和技術水平均不高的機械生產方式。由于該種方式生產的產品在成本和效率方面均具有較大的優勢。但同時也會在作品的質量方面形成一定的弊端。機械生產形式相對單一,缺乏個性化的呈現,這便會對消費者的購買欲望產生一定的影響。如果一味重復相似的設計,創作風格缺乏個性,也無法占有一定的市場空間,對整個陶瓷產業的發展也極為不利。
對此,在對陶瓷工藝品進行設計期間,需主動使用“透”元素,以此來提高陶瓷工藝品的藝術性。設計人員需側重提高工藝制作的手工性特征,以此來提高作品的靈動性效果。雖然手工制作形式無法保證多個產品在參數和規格方面均達到完全一致,也會對陶瓷作品的生產增加一定的不確定性。但正是由于該不確定性的因素,才會給陶瓷作品增添個性化的藝術效果,充分滿足消費者追求個性和自然的審美觀念,生產出具有更高消費和藝術價值的產品。
3.2文化設計
在制作陶瓷工藝品期間,設計人員主動應用“透”元素參與設計,便徹底轉變了傳統設計理念對作品完整性等方面的追求。設計人員主動打破了固定的思維模式,通過使用具有靈動性的元素來創新設計思路,以此形成新的設計方向。為拓展陶瓷工藝品在旅游行業的銷售市場,激發更多的消費者產生購買的欲望,設計人員便需給陶瓷工藝品中增加更多的藝術元素,將其與不同的地域文化和民俗相結合,這樣便可明顯提高陶瓷作品的藝術價值,形成更具個性化的效果。設計者可結合具有特征的地域文化,靈活運用“透”元素來展現作品的內涵,這樣便可將文化與藝術進行綜合展現,具有較高的藝術和紀念價值。如在對“老子故里”風景區的工藝品進行設計時,便可使用“太極”元素參與工藝品的設計,同時運用鏤空的藝術手段,這樣便可呈現出具有道家思想的藝術效果,讓消費者能夠通過觀賞作品來感受到道家思想的深邃,使陶瓷工藝品成為地方文化的呈現方式,讓消費者在欣賞景點的同時,還可通過具有文化內涵的工藝品來感受其中的文化,使其產生更大的購買欲望,同時也會促進地方文旅產業的發展。
結束語:
陶瓷作為我國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品,其在設計的過程中融合了設計者的智慧,以透為審美的陶瓷工藝品設計,要從工藝以及文化兩個方面入手,結合設計目標對陶瓷工藝進行全面細致的分析,以設計制作出更富文化特色與藝術氣息的陶瓷工藝品。
參考文獻:
[1]王志遠.以“透”為審美元素的陶瓷工藝品的設計探析[J].科技風,2019(18):228.
[2]龔敏敏.陶瓷工藝品在現代家居裝飾中的應用探析[J].江蘇陶瓷,2019,52(01):4-7.
[3]胡遠,石增.以“透”為審美元素的陶瓷工藝品的設計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03):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