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愛京
摘 要:激發小學生的創新意識不僅是祖國未來發展的需要,更是小學生學習、成長的內在需求。隨著新課程改革在教學中深入開展,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性愈發顯現,因此,在小學教學中,我們要積極創設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教學情境,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為本,對數學課堂教學作積極的探索,將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之中,通過靈活的教學,引導學生實現知識間的轉化,激發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形成一定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民主氣氛 元素 體驗 模式
新課標明確指出小學生通過學習要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并在情感態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發展;在解決問題方面要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有意識的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不斷總結教學實踐中的經驗,得出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途徑和措施。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努力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下面就結合多年的一線教學談談我的做法:
一、營造民主氣氛,激發創新熱情
融洽的師生關系昀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創新意識,學生思維與表達有差異,教師要給予思維慢的學生有更多思考的空間,允許表達不清晰不流暢的學生有重復和改過的時間,更重要的是允許學生有失誤和糾正失誤的機會。一時語塞或思維相左,立即請他坐下,便是扼殺了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學生不敢想,不敢說。我們要盡力做到待人至誠,與學生平等相處,師生關系和諧,讓學生和教師交談感到心理安全、心理自由,即使回答問題有錯誤,也能得到教師的指點和鼓勵。在學生敘述自己發現的問題、思考的過程、得出的結論時,教師決不能插嘴打斷或表示出不耐煩的情緒。教師變“威嚴”為“朋友”,首先應確立教學服務于學生成長的觀念。學生到處可見教師燦爛的笑容,親切的笑臉,到處可聽到教師的肯定與表揚,便能時刻使學生處在平等、民主、寬容的教學環境中,確保他們擁有自由支配的時間和主動探究的心態,常常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使他們產生創新的欲望,勇于創新,善于創新。創新欲望是學生們天生的,他們對什么都充滿了好奇心與幻想,因此應為學生創設情境,激發他們的創新熱情,使他們善于創新。
二、深挖教材中創新元素,豐富想象,培養創新意識
真正的教學就是為了“不教”,通過教學活動我們主要不是把現有的知識教給學生,而是把學習方法教給學生,學生就可以受用一生。為了培養面向新世紀的高素質人才,我們不僅要教給學生的學習方法,還要使這些方法轉化為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也就是要讓學生從小學會學習。注重知識傳授,重視綜合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在運用知識的過程中進行再創造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著重教給學生方法。想象是創新的第一步,任何創造性活動都離不開想象。想象越豐富,創新能力就越強。想象是通過對過去經驗和已有記憶表象的加工改造,構成新意象或觀念的心理過程。想象可以幫助學生沖破現有知識的局限,引導往廣處想、往新處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如:概念教學,學生除提出為什么這樣表述外,想象增加或刪改一些字詞,將會產生什么樣的情形。這樣學生就可能利用一種發散思維產生合理的想象。
教材中的很多例題和故事本身就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好素材,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引導學生學會正確思維,敢于大膽創新。例如:應用題:在花園里,要把 10棵月季平均種成 9行,每行有 3棵,該怎么種?學生知道,每行 3棵, 9行就是需要 27棵,可現在只有 10棵花,缺 16棵,怎么種?這個超乎常規的問題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這時老師要把握機會,因勢利導,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創造欲。老師可出示以下問題:①5棵花種成 2行,每行有 3棵,怎么種? ②7棵花種成 3行,每行 3棵,怎么種?③ 6棵花種成 3行,每行 3棵,怎么種?讓學生利用學具動手操作,引導他們發現“公共花”的作用,掌握一棵花有時可作為二棵花甚至三棵花的不同排法,使上述思考題昀終得以解決,學生的創新意識也就等到了培養。
三、手腦并用,增強創新體驗
手腦并用是提高創新意識的有效方法。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是衡量人才的重要重要指標,是從小學會學習、學會生活的重要內容。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實際操作這項活動來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具有創造性、開拓性。符合國家關于活動課開設的目的和意義。有利于數學教學的輔助過程,有利于創新能力的培養。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提供各種機會讓學生參與活動,使學生在參與過程中掌握方法,促進思維的發展。教學中,經常設置一些懸念性的問題,鼓勵學生探索,喚起學生創新意識,改變教師的主體。學生的創新潛能得到挖掘,逐步形成創新能力。
四、優化教學模式,深化創新意識培養
傳統意義上教學的幾個重要的環節一般是:導入新課—新授—鞏固練習—布置作業。經過多年的改進,形式雖然有變化,但實質卻沒有什么改動。其實,課堂不必套用這個模式,對小學來說,一本正經的像對成人那樣傳授知識,未免太呆板了些。活動教學、游戲教學、發現教學、探究教學、數學建模教學、競賽教學,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都是可以采取的。比如:導入這一環節,完全可以用昀新的教學詞匯—創設情境來表示和演繹,情境是教師和學生共同面對的,它必然會起到導入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面對著一個問題,借以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尋求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的意識。再比如:新授這一環節,完全可以改成探索與討論,而鞏固環節可以換成實踐與反思等等,這些改變并不是換換詞語那樣簡單,更重要的是教學觀念的改變與教學方式的更新,通過這些改變增強學生的主動性,從而更好的提高學生創新意識。
總之,激發小學生的創新意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這需要我們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認真研究和探索,徹底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注意學生創新意識的激發與創新能力的發展,整體構建有利于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教學過程,從而全面提高學生創新意識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