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瑤
摘要:隨著市場經濟不斷地發展,中小企業獲得了新的發展機遇。中小企業在我國經濟結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對促進經濟發展、降低失業率、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重要的作用。但是,面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小企業受自身規模、資金和技術的影響,其發展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制約。當前,中小企業在經營管理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其中最能影響經營管理的是企業的財務管理,其主要表現在資金不足、融資困難,投資較弱、缺乏管理,意識薄弱,缺少人才等方面。本文針對中小企業的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以期幫助中小企業獲得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問題;對策
中小企業作為我國經濟大廈的重要結構,具有舉足輕重的重要地位。據有關資料顯示,中小企業的存在為緩解我國就業難的局面提供了大量幫助,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注入了一股強有力的力量源泉。由于我國經濟結構改革、中小企業領導高層管理經驗不足等現狀,導致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著較大問題,如資源分配不均、管理技術不專業等,種種因素導致了中小企業發展道路曲折,企業經濟效益不高的局面。為了提高企業的生產經濟效率,本文從中小企業的發展現狀及發展問題與解決措施開展探究,旨在為中小企業提供可行的財務管理方案。
一、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性
目前,我國的中小企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我國大部分的中小企業到并沒有一套完善的、科學的財務管理體制,在很大程度上制約其發展。通過完善中小型企業的財務管理制度,可以引導企業樹立正確經營決策與發展方向;可以提高企業的融資能力,從一定程度上解決企業融資困難;也可以優化企業的資本結構,合理配置各項資產,加快企業資金流通,提高企業的經營能力;還可以通過對各項財務數據的比對,及時發現經營過程中的問題,從而規避風險。由此可見,合理的財務管理對中小企業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二、中小型企業在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融資渠道少,信用等級低
企業的發展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融資可以有效地為中小型企業帶來資金投入,從而帶動企業的發展。但由于中小型企業面臨負債過多、市場風險大等問題,在加之融資成本過高,造成了中小型企業的信譽較差,導致金融中介機構對于中小型企業的融資往往以“不在乎”的態度對待。國家政策的頒布對于中小型企業的發展也是關鍵一環,由于社會經濟結構的調整,部分中小型企業并未得到太多的政策優惠紅利。
(二)財務資金沒有科學利用
中小型企業由于大多都是民營企業,沒有完整的企業管理制度,對于企業的財務資金也不懂得科學利用,只看重當前的蠅頭小利,沒有大局意識。企業財務資金包括原材料、待收賬款、應付賬款等等,企業由于沒有科學的利用這些財務資金導致資金周轉不靈,例如利用短期借款去購買不動財產,到還債時由于沒有現成資金,導致了入不敷出的局面。久而久之,企業的經濟效益日益下滑,最后瀕臨破產的界限。
(三)盲目投資,沒有預測市場風險
當前的時代是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身處這樣全球化的時代對于中小型企業來說既是挑戰又是機遇,若能把握機會,結合自身實力,能為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但在這樣利益與陷阱并存的時代中,企業若不能及時調整自己的定位、認清自我的優勢與劣勢,很容易一失足成千古恨,導致企業退出市場。在當今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中,部分中小型企業存在盲目跟風行為,對于熱點行業大力投資,往往不計后果,缺少對市場風險的預測能力,這種不考慮后果的行為很可能導致企業資金周轉不靈,最終企業破產。
(四)領導管理能力薄弱
由于大部分的中小型企業都是民營企業,企業的高層既是投資者又是經營者,這種模式極不利于現代企業的發展。在中小型企業中,部分企業領導存在著管理水平不高的缺陷、其企業的規章制度、施工標準等都存在著較大問題。由于大部分中小型企業的領導集權現象嚴重,領導不愿、不敢分權,這種企業掌管方式造成企業各級部門沒有相關的權利進行人員的調動、資財的分配等,極不利于企業的發展,大大的制約了企業的發展格局。
三、加強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的措施
(一)國家制定相關政策引導中小型企業發展
中小型企業的良性發展離不開國家政策的引導。中小企業作為國家經濟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增加社會就業崗位、引領科技創新、促進經濟增長等重要作用。面對當前中小企業融資難、信譽低等不良局面,國家政府應該認識到中小型企業的重要性,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引領中小型企業良性發展。政府還可以通過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等方式,擴大中小型企業的信貸規模,并在不同地域通過建立、實施“擔保基金”“信譽基金”等金融項目,為中小企業提供有力的資金保障。其項目的資金來源可以是各級政府金融機構與中小型企業的入會費,通過建立這種金融項目,實現政府與企業之間的互惠互利,同時極大地提高了社會層面的經濟效益。
(二)企業預測市場風險
中小型企業在進行商業投資前,必須認清自身的經濟財產實力如何,不能盲目跟風入股投資。在現實中就有許多企業因在面對商業熱點時盲目跟風投資,最后的結果往往是企業虧損巨大。中小型企業在面對極具誘惑力的商情時應該根據企業的各個部門給出的意見進行綜合考慮,力求將市場風險最小化、企業效益最大化。企業對于應收賬款、應付賬款、流動資產等資產項目要進行合理的評估,準確預測資金的收回與支出時間。對經濟資財進行合理的分配利用,根據實際情況對流動資產與固定資產進行合理的價值預估,實現企業資產的充分配置與利用。
(三)合理利用資產資源
經濟資產作為企業的立根之本,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如何將經濟資產效益最大化是每個中小型企業都會考慮的問題。而要將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就要求企業合理利用資財資源,對資產資源進行合理分配。企業的資產資源分為很多種類,包括“原材料”“在途物資”“企業資金”等。企業要將經濟效益最大化就必須切實利用現有的資產資源,從多方面角度看待經濟問題。如原材料在進行加工時生產出來的半成品企業應該制定專門的半成品回收方案,配備相關的專業設備,杜絕資源浪費行為,將資源利用最大化。由于資金周轉程度關乎著企業的經濟結構與資金走向,企業要從“流動資金”“應收賬款”等方面著重入手,將資金流動走向控制在自己可引導的范圍,企業有關部門還要加大對市場風險、資金周轉風險的預測,面對“收款難”的問題,企業要配合有關政府部門開展專項打擊“老賴”行為,保障自己的切實利益。
(四)培養企業高層、員工管理意識
中小型企業大部分都是民營企業,企業投資者與經營者的權利都匯聚到一人手中。這種企業管理模式極不利于企業的發展。根據調查顯示,在我國的中小型企業中,大部分企業存在著管理制度并不完善,沒有相關的規章制度以及專業部門的建設,造成了資源極大的浪費。企業高層作為企業的核心,應該從自身出發,積極學習先進的企業管理模式,并將其應用到實踐中,發揮其學習的最大效果。
四、結語
中小型企業作為我國經濟結構組成的重要部分,具有帶動社會經濟發展,增加就業崗位等重要職能。在當今全球化的時代,對中小型企業來說就是機遇又是挑戰,企業應該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結合分析市場環境進行投資評估。中小型企業還應該重視財務管理活動,對企業的經濟資產進行充分的調配利用,重視中小型企業之間的合作,按國家的法律法規以及各項政策來進行商業活動,通過建立完善的企業規章制度力求企業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劉宇欣.我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與對策探討[J].今日財富,2021(4).
[2]陳曉松.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常見問題分析[J].廣西質量監督導報,2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