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順軍
摘要:文章以質量控制工作的必要性入手,針對環境監測過程中出現的實驗室管理制度缺陷、質量管理缺陷等問題進行探討,并基于實際應用角度從質量控制體系、人員、儀器設備以及實驗室管理等方面提出對應控制方案。以期為相關人員提供對應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環境監測;實驗室;質量控制
環境監測取得的相關數據通常具有典型區域性特征,可準確地反映出某一地區的環境質量情況并可判斷未來某一時間段內的具體環境發展情況,而影響監測數據精度的主要因素通常出自于質量控制方面。因此,針對監測實驗室的質量控制方案進行研究對采集的相關數據精度控制、數據模型預測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環境監測進行質量控制的必要性
環境監測質量控制主要指代在各類實際監測活動中開展的用于提高整體精度的監測手段,并保證各項監測數據具有較高的可信度。
就是實際而言,環境監測的質量控制是各類環保方案開展與設計的主體依據,主體的質量控制工作可劃分為人員控制與工作流程控制兩類;在實際控制方面主要是針對各類樣品采樣、數據整理、信息歸類、工作流程等方面的自我控制。整體控制效果則直接影響各項監測數據以及結果的而數據精度與可信度,積極應用各類技術控制方案可維護實驗過程井然有序,最大限度消除內外部的負面因素干擾,確保整體水質監測報告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也有利于實驗室優化各階段的質量控制工作內容。在開展監測任務時,技術員應需結合多個監測點位的水質環境數據對待測目標區域的環境質量及進行判斷,將可預見的各類型突發因素以及意外情況盡心綜合考慮,科學優化環保解決方案。由此可見,環境監測控制的工作目標是通過控制優化方案盡可能避免各個工作環節的誤差概率,在標準范圍內對誤差數值進行優化調整,從而提高整個水質監測報告的可信度。實驗室各階段的質量控制工作是實現水質監測的根基,也是推動水質檢測程序優化與質量提升的重要助力。環境檢測實驗室水質的監測工作能為環境保護工程提供科學的數據,工作人員要重視完善數據結果的完整性,提高準確程度。
在實驗室階段開展的相關控制工作的核心意義在于輔助各項監測數據監測正常的基礎上,盡可能保證監測數據精度符合實驗項目的實際需求。但就實際而言,多數實驗室在對應環境監測控制工作中受到各類外界因素的限制,導致實際操作過程與相關標準規定相差甚遠,因而獲取的相關監測數據難以滿足對應試驗的數據標準。在環境監測運行體系中,開展樣品分析至關重要,結合對各監測流程的修正與調整,可將隨機誤差降低至規定數量級,有利于實驗室的各類人員對數據進行精確判斷與分析。因此在實驗室中引入必要的質量管理控制方案是提高數據監測精度簡化分析流程的必要措施[1]。
2環境監測實驗室質量控制現狀
2.1尚未施行完善的實驗室管理制度
目前,多數環境監測站內的管理機制已呈現體系化發展趨勢,但受整體工作復雜度影響,在部分細分領域內的管理工作暴露出機制不足的問題。例如,在進行環境監測任務時,通常要求一人肩負多項工作內容,例如基層技術員需連續進行樣本采集、樣本出其鑒定與保存、樣本運輸、樣本的實驗室分析比對等工作內容,但在有限的人員配置方案下難以實現各項工作內容的完美調配,進而導致實驗室的各項管理工作出現問題;此外,部分實驗室缺少完備的內部安全管理條例。監督管理人員在日常工作過程中也正確認識到安全管理責任意識對于日常監測管理的重要意義。同時,部分監測部門在實驗室人員管理培訓方面尚未建立完整的培訓機制,進而導致各類試驗數據的質量監控工作失去應用的作用。
2.2環境監測機構質量管理現狀
由于部分監測機構在內部人員管培方面投入十分有限,因此導致基層技術人員對應應具備的基本質量管理知識了解不深,對質量監測管理規定的相關標準認識不全。受少量基層技術員薄弱的質量控制意識影響,對日常工作中的時常遺漏各項必要的監管制度工作流程,使得整體環境監測數據的采集、分析精度存在缺陷,各項監管工作流程效率較低。現階段,多數實驗室的在質量管理方面對基層人員的整體要求逐漸提高,不僅要求基層管理人員具有科學完善的管理方法,還需保證數據分析流程具備高精度特性[2]。
3增強環境監測實驗室質量控制的對應方案
3.1開展環境監測質量控制體系優化工作
要合理開展環境監測體系的優化工作,必需首先有限調整內部監測標準落實相關規定,以此在實驗數據的質量控制方面實現高精度性,在各項工作流程方面實現管理的高效性,進而提高環境數據的可信度。就現階段我國環境監測站的基本運作機制可知,我國的環境監測站在評審標準方面普遍滿足相關要求,且整體監管體系日趨完善化,但就實際工作而言,多數監測站在各項工作流程中仍然存在少量問題,少數單位在實際檢測任務中常以監測量為具體指標,導致在執行過程中忽視數據監測規定的前后關系,進而影響整體檢測數據的穩定性。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實驗室要提高整體質量控制精度的數量級,應積極落實人員管理工作規劃內容,積極引入符合本地環境監測要求的技術指導文件,以此提高監測環節的數據質量控制精度。在日常工作中,為確保整體監測流程符合相關質量標準的要求,管理部門應對工作人員的操作標準進行統一化管理,另外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從而更好地滿足質量體系的發展需求。
3.2積極提高監測人員的培養力度
高素質的監測人員是提高整體質量控制精度的重要條件之一。人員的素質水平將直接影響數據的可信度與整體價值。以此在環境數據質量控制優化階段中,環境監測機構應重點加大人員培養的經費投入力度,清掉素質與技能雙向培養,使得基層人員的綜合技術水平邁上新臺階;另外,在設立人才準入門檻時,應按照人才的個人素質水平詳細規劃人才薪酬制度,以此保證各類人才在其各自領域發揮應有作用。除此之外,對應的質量管理單位人員還需制定抽查監管制度,通過隨機性考核實現對基層技術員的監管與考核管理,從而切實有效地落實各項人才培養工作。必要時,檢測部門也可組織專業人才與同行之間開展技術交流會,結合實際工作內容深入探討各項工作流程的合理性問題,從而不斷優化自身技能水平。新時期的實驗室工作人員應著重技能素質的雙向發展,相關管理單位也需在基礎工作內容上加大對人員意識的培養工作,從而幫助其樹立良好的責任心[3]。
3.3強化實驗儀器和設備的管理工作
做好各類實驗設備的保管工作是提高實驗室數據監測質量的另一重要方式。具體而言,相關人員需針對本地區的實際工作環境調整對應的設備保管方案,同時制定對應維護人員,參與設備的維護工作的日常抽查與管理,使設備始終維持在良好的運作狀態,避免設備因惡劣儲存環境而出現失靈、失效等多種問題。另外,分析工作人員應加大自身對各類設備保管知識的豐富度,優化各類設備的保管工作流程,避免各類誤操作對設備整體監測精度的造成的負面影響。最后,分析工作人員需結合實際工作過程建立周期性的設備維護與保障記錄信息,以此為后續設備的維護準備工作提供數據參考。若在使用階段中遭遇各類突發性事故,有關負責人員需要立即和生產廠家聯系并進行維修。
3.4積極提高環境監測實驗室質量管理強度
借助周密詳細的實驗室質量管理制度可顯著降低各類監測數據的誤差數值,并有利于對監測數據中潛藏的監測問題進行系統性分析,從而簡化實驗室數據監測質量管理的各項流程,以此提高采樣數據的精度。就強化質量管理而言,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單位必需以實際為出發點,科學合理地開展實驗室質量控制工作,必要時也可采用樣品空白樣和平行雙樣分析手段進行分析。在實際工作階段中,單位人員可針對同一區域的相似性數據開展跨單位校對工作,在優化各項質量管理流程的基礎上,也可提高數據監測整體已經堵。
3.5實驗室水質監測質量工序優化
在質量優化工作的準備階段,相關人員需做好預先控制工作,對數據采集的源頭進行質量管理,提高采集數據的整體精度,這是優化水質監測質量工序的基礎。唯有針對數據采集階段進行定向優化,方可保證后續工作的順利進行,從而實現水質監測質量工序優化。在數據采集控制中,其具體方案需結合質量控制理念,對相關數據采集的方案進行早期規劃與研究。通過對采集人員的工作培訓、采集設備的與其工作校準、以及各項采集工序的反復優化即可實現數據采集初期階段的質量控制工作,從而確保各項采集的數據符合實驗數據的基本精度要求,滿足整個實驗工序的實際需求[4]。
質量控制的重點是監測過程的中期階段,由于中期階段各項工作全面展開,各類工序相互交錯極易導致出現質量控制問題,因此在檢測期間開展質量控制優化工作對于提高整個檢測結果的數據精度意義重大,合理優化監測工序也是對監測中期及質量控制的主要手段之一。通常來說,整個水質監測大致分為兩部分工序:第一部分為是現場取樣,第二部分為實驗室化驗分析樣品。因此中期階段的主要質量控制工作主要針對實驗室化驗質量控制。在樣品送入實驗室后,盛放樣品的對應器皿必須進行清洗處理,以此消除容器內殘留污染物對監測精度的影響。具體需采用低殘留的清洗劑,對器皿內部進行反復多次沖洗。隨后需將清洗后的器皿放入10%濃度的硝酸溶液中浸泡超過24h,然后進行器皿清理。在次過程中需要借助離子水清理器皿,并利用定容器具對整個容器進行監測,確保使用功能正常。在具體器皿選擇方面,應結合待測樣品的具體性質進行挑選,必要時可選擇特殊容器對其進行檢測乘放,避免待測樣品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
3.6 加強水質監測數據的保存及管理
在水質檢測后對各類數據的保存與歸檔工作也需進行對應優化,規范化數據處理記錄,避免出現數據保存問題。在檢測的中期階段,實驗室應對各類檢測樣本的備案記錄、交接批評正、運輸記錄、樣品采集記錄、數據檢測記錄等管進行信息進行妥善保管,并對其建立相關技術檔案,以備后期查證。另外,管理人員應對上述關鍵技術檔案信息進行嚴格管理,避免出現檔案丟失問題。在水質檢測過程中,整個污染樣品的數據檢測應遵循國家環保局規定的標準,操作規章制度應符合相關文件要求,各項工序流程應滿足實驗室下發的實驗檢測要求,并結合工作實際對整個檢測工序進行優化,以此提高整個檢測工作的準確性、有效性,實現在規定范圍內對數據的整體控制,以此獲取滿足監測項目需求的數據模型。另外,針對監測數據的審核工作應引入多級模式,通過集合多部門專家負責人的綜合性意見對數據進行審核,以此保證整體樣品監測數據符合技術與項目指標要求。具體如下,第一層級審核要求對數據采樣階段的相關工作以及采樣結果進行審核校對;第二階段層級審核是邀請專業團隊或專業人士對監測數據進行復合工作;第三層級,將樣品數據交由實驗室質管人員進行審核,從而實現多方位數據的比對與校核,通過此類多級審核制度,可最大限度地保證數據精度與可信度。另外,審核團隊除專家外也可挑選部分技術負責人以及質量負責人參與數據的綜合評價,從而根據數據反應的對應情況進行問題分析。就實際而言,早期階段的水質監測工序普遍存在較大的誤差問題,進而導致數據分析的整體精度不盡如人意,進而影響整個后續環保方案的制定與優化工作。正因如此,必須做好實驗室監測數據分析工作,認真分析,保障數據可靠與科學,體現代表性價值。數據處理分析內容包括記錄整理監測數據,檢查數據有效性[5]。
4結語
環境監測在環境保護工作對于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F階段,實驗分析內容工序較為復雜,且整體測試數據的關聯性影響因素較多,而積極開展環境監測質量控制工作則可顯著提高實驗室監測數據的質量,因此必須結合實際問題調整整體環境監測質量監控體系,為環境保護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 邵延華,羅燕楊,楚紅雨,等. 基于STM32的便攜式環境質量監測儀設計[J]. 自動化儀表,2020,41(7):7-10,14.
[2] 倪永,馮文靜,周強,等. 基于關鍵鏈的環境監測數據聯網項目進度管理方法研究[J]. 中國環境監測,2019,35(5):18-25.
[3] 楊金翠. 基于允許差值法的環境監測質量控制策略研究[J]. 環境科學與管理,2020,45(7):33-37.
[4] 陳建香. 如何控制和保證環境監測實驗室分析工作的質量[J]. 低碳世界,2021,11(3):46-47.
[5] 張玲玲. 環境監測實驗室質量控制法的重要性及途徑[J]. 化工設計通訊,2021,47(6):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