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高騫
(南寧師范大學 廣西 南寧 530000)
鋼琴小組教學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并在鋼琴教學中進行有效的藝術素養教育,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的鋼琴理論知識運用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教學能力的目的。美國和歐洲的大學在小組鋼琴課教育領域有著悠久的應用歷史,且這種教育模式在歐美的發展比較成熟,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和教學成果。
能節約教學成本,進行有效的素質教學,并能提高在校大學生綜合運用鋼琴理論知識的能力及其教學能力。其一,提高學生鋼琴音樂素養和創新能力;其二,節約教學成本;其三,這種教育模式和本土音樂元素相結合,有利于本土音樂的傳播,提升民眾音樂素養,是一種雙贏的鋼琴教學模式。
(一)教學主角的轉換
教學過程中轉換教學主角,主角由教師轉變為學生,教學由教師主講教學轉變為以學生為主角的小組互動教學,有利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教學能力以及知識運用能力的提高,同時這種教學模式在教學的過程中能體現出團隊合作精神。小組教學有利于普及鋼琴素質教育,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有助于針對學生開展個性教學以及創作力教學。同時,在小組教學中結合中國本土鋼琴音樂教學,引用一些中國作品和廣西民族鋼琴作品,能讓學生更好地了解中國民族音樂的魅力和本土音樂的特征,在學習民族音樂的同時,為弘揚中華民族音樂文化奠定基礎。
(二)鋼琴小組的劃分
鋼琴小組教學的具體實施步驟:
鋼琴小組一般由2-8 人組成,具體分組人數,由老師根據學生的年級、學習程度以及喜好程度來決定。人數越少,越有助于鋼琴技法的學習與提高。
1.按年齡劃分,根據年級和班級進行劃分。
2.按鋼琴演奏程度劃分,根據學生接受能力和進步程度進行劃分,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做適當的調整。
(三)鋼琴小組教學內容
音樂是一種情感藝術,它通過各種音響效果來表現鮮活生動的音樂形象以及人喜、怒、哀、樂等復雜的情緒;鋼琴音樂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審美教育,培養學生情感、情緒體驗能力是發展一切音樂能力的核心。通過欣賞鋼琴音樂作品,結合對音樂的視覺聯想,在體驗音樂情感的同時,提高鋼琴演奏能力和音樂表現能力。
1.訓練原理:音樂的情感、情緒是通過將旋律、節奏、和聲、音色及力度變化等多種要素巧妙地組合起來所表現出來的,通過聆聽者的聯想、感悟和體驗發揮作用。只有通過演奏鋼琴音樂作品,結合美術視覺聯想,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與音樂的共鳴,更快地提高學生對音樂情感的體驗能力。
2.體驗的教育理念:在鞏固提高鋼琴基本演奏技法的同時,提高音樂情感體驗能力。注重音樂教育中情感體驗的作用、教育與心理的聯系及其對人的聯想的作用,提倡學生多接觸鋼琴音樂作品。
3.教學法:示范法、觀摩鑒賞。
4.訓練過程和方式:
(1)教學內容的更新
傳統的鋼琴教學有基本技巧訓練與學習,除復調、奏鳴曲之外,根據教學需要,添加中國鋼琴作品和本土音樂元素。
(2)音樂美術通感訓練
在教學和聲等音樂元素的過程中,運用音樂和美術進行通感教學。課堂中運用美術畫作的欣賞方式,培養學生的音樂想象力,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和音樂欣賞能力。在學習和靈活運用和聲的過程中,結合鋼琴演奏產生的音響效果與美術色彩相對應。教師講解旋律與和聲運用的規律,并引導和啟發學生找到答案。
(3)節奏的訓練
節奏是音樂作品的靈魂,學生音樂欣賞能力和音樂素養的提高,首先需要解決節奏問題。
教學法的運用:節奏的學習,可以運用達爾克羅茲教學方法,運用律動進行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還可以更好地模仿音樂節奏。同時,以小組教學形式,與生活產生聯系,引導和啟發學生學習節奏。


(4)視奏的訓練
視奏是一把打開音樂大門的鑰匙,視奏是把符號(樂譜)轉化為動作(演奏)的中介行為。視奏的快慢,對提升樂曲學習的速度、拓展演奏曲目的范圍、擴大藝術視野影響重大。
①手位的學習和掌握。彈奏鋼琴時,分析旋律,根據旋律找到手位,比如一個和弦一個手位。
琶音的彈奏屬于手位的把握,平時訓練學生琶音彈奏時,讓其掌握琶音的指法即可。
②掌握旋律視奏的規律性,比如:上行和下行的旋律組成波浪式的旋律。
③指法的學習與討論:先給學生布置作業,然后讓學生分組討論指法,并進行教學。掌握一些常用調性的琶音指法、音階指法、半音階指法等,并進行針對性學習。由于小組課有統一講解的過程,所以小組課教學的效率比較高。
(5)鋼琴合奏訓練
鋼琴合奏一般以四手聯彈為主,還包括其他合奏形式,比如六手聯彈、八手聯彈和雙鋼琴彈奏,合奏教學易于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學會分析合奏樂譜,并且對作品聲部進行理解與演繹,學會合作彈奏控制聲部音量。這種教學模式容易提高學生的視奏能力、合作能力,還會在教學的過程中無形地增強學生的樂感。
合奏分組教學:一對同學為一小組,進行四手聯彈合作教學,或者三人(四人)一組進行六手(八手)聯彈。
合作性演奏教學:訓練合作精神。體會不同聲部、不同旋律、不同節奏,以及伴奏與旋律之間的強弱配合。
合奏教材的選用:在教材選用上,可以選用中國鋼琴作品中的四手聯彈作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中國特色的旋律和和聲,感受中華民族的文化魅力。
小組鋼琴課順應國際經濟的發展,在歐美國家得到充分的運用,我們結合中國的國情以及具體教學需要進行必要的調整。我校(南寧師范大學)藝術系和教育系擁有較為完善的音樂教學設備,以及較為完善的多媒體教室、鋼琴琴房等場所。藝術系還與幾個有名的廣西樂器總經銷代理商建立了良好的伙伴關系,為日后學生與他們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并進行創業奠定扎實的基礎。針對本校的教學環境進行研究教學,對傳統的鋼琴教學進行教學改革研究,學校里已經開始實施鋼琴小組以及集體教學,有良好的實踐基地和領導的大力支持。在小組鋼琴教學的過程中,運用了學科交叉模式,充分發揮各位組員的優勢進行探討和研究。
鋼琴和電子琴都屬于鍵盤樂器。課堂上應鼓勵學生對電子樂器進行探索并應用于演出,電子樂器在音樂傳播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一)民間音樂演出場地可能根據需要進行遷移,并且場地受到限制,而電子琴和電鋼琴具有輕便性,有助于民間藝人攜帶。
(二)電子琴和電鋼琴的伴奏效果具有交響性,能豐富本土音樂的配樂。例如廣西區歌舞團在演繹廣西本土音樂的時候,運用電鋼琴給蘆笙進行伴奏,使廣西侗族音樂更具交響性和音樂表現力。
(三)電子琴和電鋼琴的伴奏效果具有交響性,不僅能豐富本土音樂的配樂,而且能使中西方音樂形式融合運用,伴奏形式簡單,特別是單指和弦伴奏,操作簡單,利于大眾化普及,為本土音樂伴奏的發展提供助力。
(四)電子琴和電鋼琴教育的普及,有助于本土音樂的繼承和發展。鍵盤樂器教育的普及,使得大量孩子具有一定的鍵盤演奏能力。同時大學音樂專業畢業的同學可以對電子音樂進行演繹,利于民族音樂的傳承和傳播。
廣西壯族自治區歌舞團在演繹廣西民族音樂時,充分發揮電子樂器的優越性,進行新民樂演奏,不僅增強了舞臺效果,獲得較高的評價,而且促進了新民樂的發展。同時電子樂器的運用,使音樂更加通俗化,便于民族音樂的傳播。而且電子樂器較之鋼琴價格更加親民,更利于民眾去購買,以及操作簡易,利于普及,無形中為民族音樂傳播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隨著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鋼琴教學模式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小組鋼琴課可以通過國內相應的網絡平臺進行教學,不但可以解決教學地域問題,而且順應了世界經濟和科技的發展要求,為應用型大學的建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這種教育模式節約高校的教育成本,彌補傳統教學的單一,提高學生的教學能力、運用能力、合作能力和學習能力,使傳統與現代教學相結合,不僅能因材施教為培養拔尖人才奠定基礎,還能實現培養中小學教師的目標,更能為大學生在社會中創業提供更好的機會和方法。這種教學模式融合廣西本土音樂文化,有效而系統地對學生進行培養和訓練,可以更好地傳承廣西本土音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