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濤,肖 波,詹習生,涂 建
(湖北師范大學 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學院,湖北 黃石 435002)
電力電子技術是高等院校電氣類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集電力、電子、控制技術為一體,它是一門跨學科的利用電力電子器件對電能進行變換和控制的技術,包括對電壓、電流、頻率和相位的變換[1]。該課程的突出特征是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并重,要求理論必須和操作密切結合,強調技術應用。電力電子技術實驗作為學習電力電子技術的一個重要實踐環節,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課程所學知識,較系統地學習電力電子技術的實驗技術和方法,進一步熟悉它們在電力電子領域中的應用和發展。但目前地方性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實驗經費有限、實驗設備難以滿足實驗教學的需求。同時電力電子技術實驗教學大多數還是采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即課前實驗預習-教師講解實驗原理-教師演示實驗-學生完成實驗-學生交實驗報告。學生基本上是處于被動接受知識和實驗結果的學習狀態,缺乏主動性和創新性。這不利于新型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培養,也不利于應對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考驗。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虛擬仿真技術已成為輔助教學的熱點。因此,對電力電子實驗教學進行改革顯得十分有必要。
結合本校的電力電子實驗教學現狀,目前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實驗設備使用年限長,實驗設備破舊老化嚴重,實驗設備昂貴,受實驗教學經費的影響,實驗設備更新很慢;2)學生良莠不齊,存在誤操作,導致電力電子器件的損耗性比較大;3)學生在做實驗的時候由于設備有限,基本上是幾個人一組,有些惰性比較強的學生,基本上是處于玩手機、混實驗課的狀態,積極性不高;4)由于實驗設備老化、實驗器件損壞,學生要花很長時間在實驗故障排除上,學生的實驗效率和成功率比較低,教學效果不好; 5) 現有實驗掛箱是模塊化、封閉的掛箱,在實驗過程中只能按照電路圖進行接線,用示波器驗證實驗結果,學生對于實驗的內部結構和電力電子器件了解較少,缺乏創新性;6)電力電子實驗過程中既有強電,也有弱電,實驗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加上學生的安全意識不強、對實驗原理理解不夠深入,存在安全隱患;7)電力電子實驗只能在固定的實驗室進行,實驗課時有限,對于想進一步提高電力電子實踐能力的學生無法滿足其要求。
電力電子技術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任何實踐都需要理論進行指導,電力電子的實踐教學也是這樣。因此,要開展好實踐教學,首先要重視理論教學,以理論教學為基礎[2]。對于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的基礎知識比較薄弱,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僅僅依靠課堂上的教學形式,學習效果不是很好。在現有多媒體教學的基礎上,豐富理論教學形式,如基于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線上線下教學相結合,以線下教學為主,線上教學作為線下教學的有利補充。目前我校已經開發了電力電子技術在線課程,該課程由學院電力電子技術課程教學團隊參與建設錄制,目前已經在智慧樹上開課3學期,選課人數累計2 766人,累計學校17所,累計互動2 493次。在線學習可以很好地與學生進行在線互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主動性。該在線課程設有作業測試、章節測試,期末考試等環節,可以在線統計學生的學習情況,優化考核體系,并及時做好反饋。
根據學生學習情況,教師在開展理論課的過程中,借助于在線課程平臺,中間穿插章節實驗,在線進行案例演示,把電力電子技術課程中需要動手的部分,通過實驗的方式,引導學生開展實驗。綜合考慮學生理論和實驗學習實際情況以及學生的差異性,教師在原有實驗基礎上優化實驗內容,保留一些基礎性實驗,適當增加一些開放性和綜合性的實驗。學生可以根據教師提供的題目自由選擇,有基礎的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自主設計。
電子仿真具有運行成本低,操作可控性高,實驗重復性好和整體實驗效果高等特點。針對實驗教學建設經費有限、實驗場地不足,電力電子實驗裝置價格昂貴,實驗設備老化更新跟不上等問題,學生實驗效果不好的問題,可以引入啟發創新性教學模式,教師引導學生利用專業仿真軟件對電力電子技術實驗進行仿真[3]。根據我院電氣專業人才培養計劃和課程教學大綱,教師可以通過案例教學的方式,啟發學生獨立完成相關實驗的設計和仿真,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驗教學案例可以線下進行,也可以借助于已運行的在線課程平臺智慧樹開展,這樣可以與理論課進行有效銜接。借助專業仿真軟件的強大功能,教師營造一種“虛擬現實”的實驗環境,為學生能夠驗證設計方案的可行性和進一步優化設計方案提供便利。
當前能被用于電力電子技術的仿真軟件很多,如PSPICE、ALTIUM DESIGNER、PROTEUS、POWERSIM、MATLAB/SIMULINK、MULTISIM等[4]。MATLAB/SIMULINK仿真軟件有著極其豐富的電力電子器件模塊以及強大的仿真能力,不用搭建專門的仿真平臺,可以直接在該軟件上方便地搭建仿真模型。新建仿真文件后,可以直接從對應模塊庫里拖拽相應模塊,根據電路結構進行連接即可搭建仿真模型。結合我校教學實際,電氣專業課程體系中設置有MATLAB課程,學生具備一定的MATLAB軟件操作基礎,這樣上手起來也比較容易。模型的建立過程可以加深學生對電力電子器件和電路的理解。學生通過仿真可以直觀地、形象地看到電路結構和波形,其參與度得到提升、積極性和主動性也自然得到提高。除此之外,實驗操作風險也大大降低,而且實驗過程不受實驗場地的限制。
針對學生主動性和參與度不高的問題,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班級人數少的班級進行翻轉課堂,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安排部分學生進行翻轉課堂,他們的實驗操作可以采取翻轉講授。電力電子技術的實踐環節還可以進一步延伸,教師鼓勵學生積極參加電子設計競賽、虛擬仿真大賽、挑戰杯系列競賽等,延伸電力電子實踐環節。通過參加各類競賽,可以更好地提升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工程實踐應用能力,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不定期開放學院的新能源實驗室、多機器人協同實驗室、智能創新實驗室等,讓學生在課外時間多走進實驗室,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一些實驗,培養學生刻苦鉆研的能力。除了利用學校已有資源,還可以和地方企業展開校企合作,如網安科技、湖北(華電)西塞山發電有限公司、湖北三豐智能輸送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等。通過設立校外實訓基地,“把車間建在學校,把課堂設到車間”,不斷促進教學模式改革,切實提高人才培養的實效性。一方面,讓學生提前進入這些企業實習,提前適應社會,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意識;另一方面,聘請企業技術專家、高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學校兼職,直接參與到教學、教研工作中去,進一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
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加強理論業務知識學習。組織年輕教師多參加電力電子技術課程論壇的培訓,參觀其他兄弟院校的實驗室,加強與其他兄弟院校的交流和合作。在交流中學習借鑒其他兄弟院校的良好經驗。選派教師定期進企業掛職鍛煉和參與實踐,以實現教師的知識更新和技能提升,不斷提高教師的能力水平。此外,發揮骨干教師的作用,實現傳-幫-帶,讓年輕教師更快地成長。
將MATLAB/SIMULINK仿真軟件應用到電力電子技術實驗的教學中,通過搭建仿真模型,演示仿真波形,引導學生利用MATLAB/SIMULINK對電力電子技術實驗進行自主設計和驗證。本文以單相交流調壓電路為例,介紹如何將電子仿真融入到實驗教學當中。
交流調壓電路是把兩個晶閘管反并聯后串聯在交流電路中,通過對晶閘管的控制就可以控制交流輸出。在每半個周波內通過對晶閘管開通相位的控制,可以方便地調節輸出電壓有效值的電路[5]。單相交流調壓電路原理圖如圖1所示。該系統由電壓源、晶閘管、同步脈沖發生器和電阻電感負載等部分組成,其原理圖如圖1所示。

圖1 單相交流調壓電路原理圖
根據單相交流調壓電路的原理圖,在MATLAB(R2014b)軟件環境下,首先引導學生建立單相交流調壓阻感性負載電路的仿真模型,如圖2所示。搭建好仿真模型,然后設置電路各元件的參數,晶閘管的參數;電源設置峰值電壓為100V,頻率為50Hz;脈沖信號Pulse Generator,Pulse Generator1脈沖高度為15V、周期設置為0.02s,占空比為25%;負載電阻為10Ω,電感為8mH;觸發延遲角α可以調節。設置好各電路元件的參數之后就可以啟動SIMULINK進行仿真,最后通過示波器模塊可以觀測仿真結果。

圖2 單相交流調壓電路仿真模型
當α=30°,可以得到如圖3所示仿真結果,圖3顯示了兩個脈沖信號,電源電壓信號、負載電壓、電流、晶閘管電流波形。其中波形從上到下,依次為脈沖信號、電源信號、負載電壓、負載電流,晶閘管電流和脈沖信號1的波形。

圖3 α=30°單相交流調壓電路仿真波形
同理,我們還可以得到α=45°,α=60°,α=90°等情形下單相交流調壓電路仿真波形,從仿真波形可以看出,負載為阻感負載時,輸出電壓和電流波形不同,負載電流不能突變,負載電流滯后于負載電壓波形;在電源電壓過零時,由于電感具有反電勢作用,當感應電勢大于電源電壓時,晶閘管仍然維持導通條件,所以還能繼續維持一段時間導通,輸出電壓正半周過零時出現一段負電壓,負半周過零時出現一段正電壓,與純電阻負載不同,具有續流作用。仿真結果與教材理論分析結果一致。通過晶閘管觸發延遲角α的控制,可以控制輸出電壓的有效值。
通過在電路中添加示波器,可以將電路中任意節點的電壓電流信號波形顯示出來,更加直觀、方便。
在這個模型中如果考慮負載為阻性負載,只需要在負載電阻模塊SimPower System/Elements/Series RLC Branch中,將電路所帶的負載改成電阻負載即可,非常方便直觀,同時也可以加深學生對單相交流調壓電路結構的理解。
將MATLAB虛擬仿真技術引入到電力電子技術實驗中,通過搭建虛擬仿真模型,可直接觀測仿真波形。這樣比單純的數學公式推導直觀得多,同時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可以提高教學效果。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根據所學的理論知識,可以自己動手搭建相關仿真模型,修改模型結構或者設計更綜合的電力電子電路,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也有很大幫助。學生的參與度越高,遇到的問題可能更多,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自然也有所提升。
理論和實踐是相輔相成的,要想提高電力電子技術實驗的教學質量,離不開理論的指導,只有把理論基礎知識打牢,才能更好地進行實踐。通過線上線下的混合教學方式,將MATLAB虛擬仿真技術引入到電力電子技術實驗教學中,同時通過翻轉課堂,各類競賽、校企合作等教學過程延伸,可以更好地增強學生對電力電子電路的認識和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有效彌補傳統實驗教學的不足,有效解決實驗經費場地受限,實驗效果不理想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