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來
【內容摘要】本文以《同上一堂課·宋慶齡的故事》為例,分析了該節目如何把價值引領放在首位,以貼近少年兒童感知的表達方式,講述宋慶齡精彩的生平故事,挖掘其豐富的精神內涵,成為中小學生“四史”教育“金課”。
【關鍵詞】全媒體;“四史”;同上一堂課
2021年1月27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宋慶齡誕辰128周年,中國教育電視臺與宋慶齡故居管理中心聯合策劃制作了“同上一堂課·時代小先生”項目系列節目《宋慶齡的故事》,每集18分鐘,共6集。1月,該系列節目率先登陸中國教育網絡電視臺,之后相繼在中國教育電視臺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等新媒體平臺以及電視頻道推出。社會各界特別是中小學師生反響熱烈,稱該系列節目“既是給全國中小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和‘四史教育的新年禮物,也是對2021年建黨100周年的最好敬獻”。
宋慶齡是愛國主義、民主主義、國際主義、共產主義的偉大戰士,她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那么,什么樣的故事能夠貼近青少年的感知,讓他們真正走進這位偉大女性的精神世界呢?該系列節目的創作把價值引領放在首位,聚焦宋慶齡在不同歷史時期如何做到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個體經歷與時代大潮的同頻共振,從小處著眼、細處入手,講述宋慶齡精彩的生平故事,挖掘其豐富的精神內涵。盡管節目形式樸素極簡,但節目內容對宋慶齡精神的淬煉依然能直抵人心。
一、緊密結合教材,故事化呈現宋慶齡波瀾壯闊的傳奇人生
宋慶齡的一生充滿了傳奇。主創團隊深入研究中小學教材,找準關聯點,從中小學語文、歷史、科學課本中與宋慶齡相關的內容引入,并使課本內外巧妙有機結合,進而拓展、延伸。
“宋慶齡信守承諾為紅軍籌款”“孫中山贈送宋慶齡毛瑟手槍作為新婚禮物”“宋慶齡在槍林彈雨中堅守掩護孫中山避險”“宋慶齡發動捐制棉衣運動支持抗戰”“毛澤東和周恩來致信邀請宋慶齡北上籌建新中國大業”“宋慶齡與鳳凰國槐、西府海棠和安多利恒花”……該系列節目分別以《我不能失信》《我能幫助孫博士》《叫我“慶齡同志”》《抗戰到底》《難以抑制的歡欣》《我喜歡這些花》為題,擷取18個充滿愛和信仰的小故事,兼顧了時間跨度和思想容量。宋慶齡的美好形象、思想光輝、人格魅力就濃縮在這些故事當中。
從少女時代、青年時期到1981年與世長辭,該系列節目精選的一個個故事,不僅僅輝映出這位被譽為“國之瑰寶”的杰出女性為新中國的創建和發展而不懈奮斗的一生,也因此為觀眾延展出波瀾壯闊、跌宕起伏的歷史畫卷。
二、情感表達豐沛,真切傳播宋慶齡深沉熾烈的家國情懷
宋慶齡溫良含蓄、堅韌勇毅。如何呈現好這位美麗的偉大中國女性的故事?主創團隊采用了講故事的方式,敘事與抒情交互,節目風格有別于“同上一堂課”中小學常規課程講授。在故事講述者的選擇上,為了契合系列節目的調性,主創團隊以“具有書卷氣、形象端莊、語言親和、交流感強”為標準,依托“同上一堂課”師資庫,嚴格遴選。最終確定北京市史家教育集團劉偉男、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第一小學張競宇、首都師范大學實驗小學馮樂3位老師作為故事講述者。
主創團隊要求講述者充分備稿,將故事文本內容吃透、悟透,從內心情感上深入感受宋慶齡的精神與人格。錄制前,主創團隊對講述者的衣著妝容、講述節奏、情感表達等進行了精心設計。在系列節目中,3位講述者娓娓道來,深情傳播了宋慶齡的生平故事。劉偉男老師親切靈動,張競宇老師理性深沉,馮樂老師溫婉清雅,整體呈現出親切自然、情感豐沛、表達分寸拿捏恰當、感染力強的視聽效果。隨著講述者的引領,青少年受眾的情感自然流動起來,由此走進宋慶齡的世界,真切感知這位20世紀中國偉大女性深沉熾烈的家國情懷。
三、創新動漫形象,設置師生互動情境活躍課堂氣氛
“時代小先生”是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繼承和發展宋慶齡“小先生”理念和實踐而實施的少年兒童活動計劃,參加這項活動的少年兒童就被稱為“時代小先生”。“小先生制”是教育家陶行知提出、宋慶齡親自推動開展的活動,旨在引導少年兒童“即知即傳、知行合一”,從小努力學習、肩負責任,長大以后報效祖國。①
《同上一堂課·宋慶齡的故事》系列節目引入動漫元素,把中國教育電視臺的動漫形象“小明”設計為“時代小先生”。身著白色中山裝,胸前別著“時代小先生”徽章,小明以嶄新的動漫形象參與故事講述全過程。
每一集開篇,小明以不同方式出場,或是調皮地探出頭,或是輕盈地翻個跟斗,或是瀟灑地踩著滑板,或是矯健地跑進課堂……小明開場語則引出當期故事的主題。在老師講述故事過程中,小明不時出現在畫面一側,或是左手托腮做沉思狀,或是向老師提問,或是表達內心感受回應老師講述的內容。在節目結尾處,小明則揮動右手向觀眾致意。
“老師,宋慶齡奶奶為什么會這么喜歡鴿子呢”“老師,這位偉大的革命先驅是如何與宋慶齡奶奶相識相知的呢”“原來周總理與宋奶奶有著這樣深厚的友誼!到了明年春天,同學們一定要記得來宋慶齡故居看看這兩棵美麗的西府海棠”!勤于思考、充滿活力、健康向上的“時代小先生”小明成為青少年受眾的代言者,課堂氣氛也隨之生動活躍起來。
動漫形象“小明”在節目中的角色可謂是不可或缺。故事講述中,小明積極與老師互動,更容易引發青少年受眾的共鳴。小明的出場也有效地發揮了起承轉合的作用,故事內容轉換順暢自然、不留痕跡。同時,小明的“時代小先生”身份讓更多青少年了解了“時代小先生”活動及其由來。
四、融入音樂元素,經典老歌在新時代再度綻放光彩
“我是小先生,熱心好比火山噴。生來不怕碰釘子,碰了一根化一根?!彼螒c齡故居管理中心新近錄制了童聲歌曲《小先生歌》,主創團隊將這首歌作為系列節目主題歌在每集片尾推出,其鋼琴伴奏用于故事講述的背景音樂。
《小先生歌》的詞作者是推行“小先生制”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曲作者是現代著名語言學家、音樂家趙元任先生。歌曲創作于1934年,號召千千萬萬的小孩子行動起來,打倒帝國主義,粉碎知識私有,為國家、民族開辟生路,使人類光明的遠景在孩子們的生命里發芽。
節目中,隨著故事情緒的變化,鋼琴伴奏音樂適時融入,烘托出歷史縱深感和情感穿透力,故事的基調進一步強化,也把受眾的觀賞情緒調動起來。在節目片尾,如天籟般純美清澈的童聲演唱《小先生歌》漸漸響起,輕盈歡快的旋律猶如一股清冽甘甜的泉水,涌入人們的心田,給予人們精神力量。陶行知、趙元任兩位先生于20世紀30年代聯袂創作的這首歌,在87年后的今天回蕩耳畔,使誕生于抗日烽火中的經典歌曲在新時代再度綻放光彩。
五、插入文獻資料,有力支撐故事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該系列節目在教師的講述過程中,輔之以課本資料、歷史文獻、圖片視頻,使得節目更顯真實厚重。
節目中引用中小學課本內容10余處,展現歷史照片、視頻、手稿167件。宋慶齡在學校話劇中飾演公主的照片、赴美留學的護照、與孫中山結婚時穿的繡服、所著《廣州蒙難記》、在斷壁殘垣前的照片、毛澤東邀請宋慶齡北上的親筆信、毛澤東等領導人在前門火車站迎候宋慶齡來京列車的照片、1952年由宋慶齡和郭沫若發起召開的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的專用文件夾……這些珍貴的歷史文獻、文物和影像資料經過宋慶齡故居管理中心審核無誤后,被用來鋪陳歷史,對故事的真實可信性給予了有力支持。青少年受眾也因之走進真實的歷史場景,了解宋慶齡的非凡人生,感知宋慶齡面對重要歷史節點時的思考與選擇,從而獲得啟示、生發力量。
六、全媒體深滲透,“四史”教育垂直傳播獲得更大社會價值
主創團隊一改傳統的先電視后網絡的傳播方式,在創意之初就考慮到當下媒體的發展規律,策劃制作了適合不同平臺傳播的視頻作品。該系列節目既有單集時長18分鐘的中視頻——《同上一堂課·宋慶齡的故事》完整版,也有長度為60秒的6部短視頻作品——《我不能失信》《致敬革命者》《最親密的戰友》《堅定的愛國者》《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女性》《小朋友們稱她“宋慶齡奶奶”》。在全媒體傳播過程中,這些中、短視頻作品既可以聯播,也可以分發,產生了良好的效果。
該系列節目的中、短視頻作品率先在中國教育網絡電視臺推出,之后在CETV微信公眾號和官方微博、今日頭條、抖音、快手、百家號等的官方賬號以及中國教育電視臺的電視頻道相繼推出,北京宋慶齡故居微信公眾號也同步轉發推送。全網瀏覽量逾360萬。
華東理工大學附屬中學將《同上一堂課·宋慶齡的故事》作為研學實踐課程,組織學生參加視聽學習,開展學“四史”育“五心”主題教育活動。學生們紛紛寫下感言:“我深深地被宋慶齡的精神所折服”“她為中國的共產主義事業做出了偉大的貢獻,她那和藹慈祥的面孔成為人們心中的‘國民女神”“我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少先隊員,應該傳揚宋奶奶愛國、愛黨、愛人民的精神,傳承堅強不屈的品格,為人民、為社會獻出一份綿薄之力”。
注釋:
①程振理:《陶行知“小先生制”教育思想探究》,《江蘇教育研究》2015年第4期。
(作者系中國教育電視臺總編室副主任)
【特約編輯:劉 原;責任編輯:韓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