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梅
摘 要:污水廠在城市中的角色尤為重要,是處理生活污水與工業廢水的重要機構,如果沒有它的存在,污水就會因為得不到有效的處理,而直接排放到自然界中,對生態環境造成極大的影響。而在污水廠運行中的設備進行管理,能夠有效的提高污水廠的成本支出情況,提高污水廠實際的經濟效益;因此,本文就從設備管理對污水處理廠運行成本的影響展開探析,并對如何控制進行闡述,希望借此可以提高污水處理廠的運行成本管理。
關鍵詞:設備管理 污水處理廠 運行成本 控制研究
前言:
污水處理廠的設備管理主要就包括設備的型號選擇、購買、安裝、調試、驗收、使用、維護、改造、淘汰、在購買、再購買、再使用、再報廢等內容,而這些過程都會對污水處理廠的實際的運行成本產生影響,特別是在設備的購買、維護、改造上,是運行成本支出較多的一些方面。如何通過有效的措施提高污水處理廠的成本控制效果,就需要對設備管理展開有效的研究。
1設備管理對污水處理廠運行成本的影響
有效的設備管理方式,能夠很好的控制污水處理廠在運行期間的各項成本支出,所以,設備管理對于運行成本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在實際的設備管理工作中,需要增強對相關設備管理辦法的更新,提高設備管理的技術,以此來降低運行時成本的支出。而在設備管理中,存在著很多不同的部分,針對每個部分都要制定出不同的策略以此來更好的使設備管理工作開展。而常見的設備管理對污水處理廠的常見運行成本影響就體現在以下幾點:(1)設備的型號選擇上,不同的污水處理廠對于實際的污水處理情況不同,以此在設備的型號選擇上,就要選擇污水處理廠適合的設備,使用有效的成本,到達污水處理的效果;如果選擇了不適應的設備型號,雖然也能正常的進行工作,但是對于運行成本來說就是一種浪費,不對其進行控制,就會對運行成本產生不利的影響。(2)設備的維護上,設備在正常運行期間,需要定期的對設備進行維護工作,而維護的資金就會在運行成本上增加,同時維護的技術低下,不僅不會將運行成本降低下去,還會增加運行的成本,不利于污水處理廠正常的運行。(3)設備的改造上,設備改造是降低運行成本的有效方式,特別是在一些老舊設備上,所需要消耗的能源較高,如果不對其進行改造,就會增加運行成本,使得污水處理廠的經濟效益降低。從上述的三點就可以明顯的看出,設備管理能夠對污水處理廠運行成本產生極大的影響,而通過采用有效的控制措施就能夠降低運行成本,使得污水處理廠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創造出更多的社會效益[1]。
2采用有效的設備管理方式對污水處理廠成本進行控制的策略
2.1 設備的分類管理
從設備所處的時期或者階段出發,根據對應設備類型的特性制定管理策略,實施分類管理,能夠切實提高管理活動的針對性,保證設備管理的效率與效益。以設備的磨損程度為劃分依據,排水企業的設備大致可以分為初期磨損、正常磨損以及劇烈磨損,不同磨損程度的設備在日常養護以及檢修等層面有著不同的需求。一般情況下,處于初期磨損狀態的設備需要側重落實使用過程的管理,加強作業人員操作過程的監督,規范操作人員的行為,能夠有效改善設備的磨損程度,延緩其向正常磨損發展的速度;處于正常磨損狀況的設備在性能以及精度上已經有了比較明顯的改變,此時需要加強運維管理,安排專業人員進行全面的檢查與維修;處于劇烈磨損狀態的設備,從設備運行成本以及污水處理綜合成本控制的角度考慮,運維人員需要及時更換設備內部的元件,或者酌情考慮直接更換設備。同時,對于設備正常運行發生的故障,檢修人員也應當引起高度重視,根據故障來源制定維修方案,及時排除故障,同時做好設備故障的改善性維修與預防性檢修[2]。
2.2 設備的維修
設備的高質量維修是保證設備能夠正常穩定運行的關鍵,其主要目的是保障設備的安全運行。在污水處理廠中因為設備的長時間運行,需要相關人員定期的對設備進行維修和保養,以此來保障設備的穩定運行,這樣也可以間接的降低設備后續的維修費用,節約維修成本。在設備維修過程中其包含了維護和修理這兩個部分,搞好設備的維修前提是需要對設備有一個充分的了解,對設備性能進行掌握,這樣對于設備的維修評估和磨損狀況可以準確的掌握,提高維修速度和維修質量。
2.3 設備淘汰與報廢范圍的確定
在設備的長期使用過程中,其性能與精度出現一定幅度的下降,這一變化帶來的直接影響是設備運行的能耗增加,設備故障發生率顯著提升。從污水處理的成本控制視角分析,此類設備不能達到污水處理提出的性能要求,還會顯著增加系統運行的成本,帶來能源浪費等一系列問題。除設備運行過程中的能耗問題,精度、性能不足的設備還會面臨高維修率問題,這無疑會顯著增加設備的使用成本,抬高污水處理的綜合成本。因此,制定科學的淘汰制度,對性能、精度不符合污水處理工作要求的性能進行報廢處理,應當作為設備成本控制的重點內容。在制定報廢標準時,決策者需要綜合考慮多項因素,如設備性能降低與設備能耗、故障維修成本增加之間的關聯,從數值層面分析設備使用時長與性能、精度變化之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決策者需要根據設備淘汰、報廢風險的高低進行分類管理,對于管道、曝氣系統等故障風險較高的設備,應當制定更具實時性的報廢制度。此外,對于受損設備,應當根據設備種類、工作原理等進行正常檢查、維修,若設備性能、精度已經受到大幅影響,或者不具備維修價值,應當立即執行設備報廢程序。
2.4 設備報廢程序的規范化
對于需要淘汰或者報廢的設備,直接采取丟棄的處理方法,不符合設備節能降耗的需要。同時,在列入淘汰范圍的設備之中,不乏具有再制造條件的設備,盲目丟棄無疑是一種資源的浪費。對此,排水企業有必要在原有報廢程序的基礎上,進一步規范淘汰、報廢設備的處理方法,根據設備的構造、工作原理等信息,制定明確的再制造條件評估方法。在設備擬執行淘汰、報廢程序以后,管理人員需要盡早對設備的再制造條件做出客觀評估,定性或定量分析設備改造、部件升級能夠帶來的效益,據此判斷是否有必要對該設備進行再制造。結合既往的設備管理經驗,判斷設備再制造是否可行的標準主要有如下兩點:(1)再制造以后的設備能夠達到甚至超過原設備的性能,且再制造的成本處在可接受范圍內;(2)設備再制造以后的設備能夠給污水處理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符合設備運行的節能降耗要求。
結語:
在污水處理的綜合成本中,設備管理產生的費用占據較大比重,因設備管理不善引起的成本增加問題,直接增加了排水企業的運營成本。對此,排水企業需要對設備管理事務引起足夠重視,從設備運行過程的管理、日常檢修以及設備的故障排除等方面入手,制定完善的管理程序,提高設備管理的效益。
參考文獻:
[1]蘇鵬.基于污水處理廠建設過程中設備選型造價成本控制的探析[J].四川水泥,2019,000(010):214.
[2]張鵬飛.試論污水處理廠電氣控制與變配電設備管理[J].輕松學電腦,2019,000(028):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