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建偉
又是中考復習時,在課堂上,教師越來越注重課堂效率,在總復習的課堂上更是如此。而目前的數學總復習課堂上存在著一些突出問題:第一,教師只關注資料上的習題,對教材習題研究較少。第二、教師只關注教材課本上的知識點,對學生的關注程度較少。第三,教師過分地追求知識的數量,而不加強學生能力的培養。第四,教師一般只注重對知識的反復練習,而忽視了對知識層次進行梳理。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都講n遍了還是錯”,這是數學教師在中考復習中常說的一句口頭禪。教師認為自己講得很清楚,學生理應聽懂、會用,殊不知,對基礎一般的學生來說,能有百分之六十的學生真的聽懂就已經非常不容易了。 那么,在中考復習的過程中,有什么方法,能使學生的思維逐步走向縱深呢?下面以一次函數單元復習課為例談談中考整體單元復習課備考策略。
以一次函數為例
從復習課的課型功能上來說總復習是對課程知識點的一個重要的梳理時間,這不僅僅是針對數學課堂來說的,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對知識點已經有了一定的掌握,通過對知識點的梳理加深記憶是更為重要的。下面以一次函數單元復習課為例談談中考整體單元復習課備考策略。
一、學情及考情分析
(一)、由于學生學習一次函數到中考第一輪復習間隔的時間較長,學生對所學知識回生,應綜合考慮學生的知識、能力、易錯點、所復習知識的時間等各方面情況,做好預設及準備工作,同時考慮好知識點的組塊。
(二)、在一次函數應用的新授課中,大多數學生對于簡單題型能自己解答,而一部分學生對綜合性題目或文字較長、條件較多的題目有些無從下手,反應出思維不靈活,理論與實際相聯系的能力不足。因此在課前課前對各個環節、題型及不同層次的學生作充分、細致地研究很有必要。
(三)、一次函數是中考非常重要的函數,歷年考查,總分值在20%左右,一般以小題的形式考察一次函數的圖象及性質,解答題主要以應用題或一次函數與其他考點綜合考查為主。
二、教學內容分析
基于對歷年中考試題的分析,一次函數在中考中多與其他函數、方程、不等式(組)、幾何圖形等考點融合考查,主要考查內容有:
1、求系數(指數);2、求位置:同一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兩直線的位置關系;3、求交點;4、求面積;5、求范圍;6、求解析式。
三、數學思想方法分析
一次函數中常用的數學思想方法有:
函數思想、分類討論思想、數形結合思想、待定系數法、數學建模思想。
四、明確學習目標
理解一次函數的關系式,掌握一次函數的圖象及有關性質;
會用待定系數法求一次函數關系式;
能運用一次函數的相關知識解決數學實際問題,培養學生數形結合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為一次函數關系式及圖象性質的綜合運用。
五、整體構思教學思路
九年級中考復習中對一次函數的單元復習課,在教學設計時,應在明確復習課的目的的任務下,以培養學生能力,促進學生發展為指導思想,遵循復習課原則中的系統性原則和主體性原則,以學生的“學”為出發點,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貫穿于課的始終,以“對一次函數基礎知識的疏理、典型例題的講解、變式訓練的鞏固、練習小結的歸納提煉及課后作業的拓展提升”這一條主線,對一次函數的圖形、性質、應用進行復習,讓學生對一次函數有一個系統、直觀的復習思路。
六、教學過程設計
1、梳理基礎知識,建立知識框架
教學中應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有意識地把思維空間留給學生,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使無味的復習課變得活躍一些,增強學習氣氛。
例如:在進行知識點梳理時,以表格為一次函數知識體系的載體呈現,通過讓學生自主完成表格的形式引導學生梳理一次函數的相關定義、圖象、性質等基礎知識,促進學生自己主動聯想回顧,進而建立一次函數的知識框架,變被動為主動學習;在完成表格中的“圖象及其性質”環節中,讓學生自己說出一次函數圖象的形狀、位置及增減性,不完整的可讓其他學生補充。
2、過渡核心問題,建立網絡結構
應對教材進行創造性安排,基于核心考點創設變式題組,通過以題帶知識點的方式即知識點題型化,針對重點知識的熟練運用能力進行夯實訓練。
3、典型例題變式,融合相關考點
課堂教學時應重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導,始終以一次函數的圖象與性質及應用為主線進行復習,融合相關考點,綜合設計典型例題。設計變式題組,注重數學方法的歸納。
比如:由一個簡單問題入手,通過一步步的變式,層層深入,到問題變式的最后,引出經過改編的往屆中考題,讓學生經歷知識的歸納、綜合、發展的過程,讓學生體會觀察、猜想、驗證的思想和數形結合的思想;同時讓學生體會到其實“難題”也是由一些簡單知識點積淀而成,并不是那么高不可攀。
這對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品質的形成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對學生的終身發展也有積極影響。
其次重點解決學生在平時學習和練習中的難點和易錯點,有針對性的進行復習講解。
例如:在復習用待定系數法確定一次函數解析式時,教師首先明確 “確定一次函數的解析式”的實質就是確定y=kx+b中的常數k、b的值;其次是引出待定系數法并指明待定系數法的操作步驟;同時強調在運用和計算中如何避免可能出現的易錯點及檢驗的方法。這樣做到對一次函數中的易錯點進行提前干預。
4、尋求共性規律,形成解題策略
一是依托變式啟迪思維。 教學時可通過一系列的變式題組的設計,給學生創造了學習數學、解決數學問題的“階梯”,為學生創設一個動眼、動手、動腦的空間和交流探討的平臺。讓他們始終以探索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現,學生通過自己的感知學習、感受學習,最終達到感悟學習尋求共性規律,形成解題策略的目的,讓學生數學學習的能力得以質的提升,使數學課堂教學更具價值。
二是通過課堂小結培養學生歸納知識點、提煉思想方法的意識和能力。
5、強化提升訓練,自主查漏補缺
利用強化訓練和課后作業訓練學生運用課堂所學的知識、方法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應用能力,并對學生的復習效果進行查漏補缺。
七、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在教學設計中既要注重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和解決一次函數中常見問題所用的通性通法,也應注意以舊引新,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
例如:在復習一次函數y=kx+b的圖象所經過的象限時,通過知識點的回顧和具體題目的訓練,鞏固學生對該知識點的掌握,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討論k、b的符號與一次函數圖象所過象限之間的關系,歸納總結如何根據k、b的符號準確、快速的確定圖象所經過的象限及如何根據圖象所過的象限確定k、b的符號的方法,使學生對一次函數的圖象與性質有更深入的認識,并逐步學會總結知識之間的聯系,提煉規律,概括、靈活掌握所學知識。
2、復習課應實行“低起點、細指導、多訓練、精點播、快反饋、勤歸納”的策略,對基本練習題、例題、變式練習題的設計注意題目之間的層次和坡度,心中要有“面向全體”的意識,注重激發全體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和興趣,加強對學生解題的準確性及表達的規范性上加以指導。
3、教學方法應講練結合,精講多練,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為學生創造充分的數學活動機會和平臺,需要有思考,需積極參與,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去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與方法。
4、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重視知識的結構,不應該太過于看中所做練習題的數量,每課時都關注對重點知識的整體認識,都關注知識的內在聯系和邏輯關系,重視基本題、基本圖形的提煉和挖掘。
復習是整合知識、提升認知的系統工程,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教師要從全局考慮,統籌兼顧,中考總復習要體現“專題式”復習,不建議把知識簡單割裂,依托各領域設計小專題、大專題、綜合性專題;可以把初中階段所有的知識點分成若干個專題,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復習,一般一兩節課復習一個專題。從知識、技能、方法等多方面加以展開,縱向深入,既要使知識有一個“固著點” (基礎知識基本圖形),更應使知識有一個“生長點”(依據教材變式題組訓練),對知識進行再歸納、再總結,深入理解知識間的關系,然后過渡到專題的核心內容,在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對典型例題進行變式拓展,建立知識的網絡結構。通過對基礎問題、基本圖形的分析與思考,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并產生新的問題,進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再產生新的問題,使問題和思維層次逐漸深入,同時,學生在變式拓展的過程中積累了解決問題的經驗和數學活動經驗,讓知識與能力并重,思想與經驗齊驅。
我認為“真會教”的數學教師不會在課堂上教給學生現成的數學知識或結論,更不會向學生炫耀解數學題的技巧和方法。他會用知識間的邏輯關系引領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主動建構合理的數學體系,如單個數學知識要找到它的“生長點”與“延伸點”,多個知識要找到它們之間的相互聯系,既要找到知識之間的邏輯順序,又要找到知識之間的實質性聯系,時時體現一條知識線的整體脈絡。 這樣的數學教學是能讓學生受益終生的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