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沙金花

班級自然角是大自然的縮影,是幼兒觀察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一個充滿生機的角落。自然角活動是對幼兒進行自然生態教育,培養科學探究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幼兒園工作規程》和《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均要求:“引導幼兒親近大自然,喜愛動植物,激發幼兒對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也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由此可見,自然角和幼兒產生有效互動的重要性。基于這一教育理念,我園開展了“菊意正濃”自然角創設活動。
我園地處城鄉接合部,周邊的人文景觀是我園得天獨厚的優勢。每到金秋時節,附近公園都要舉辦盛大的菊展。教師結合主題活動“秋天的秘密”,引導幼兒通過各種方式了解菊花,并巧妙地布置到幼兒園的自然角中。幼兒是活動的創造者,也是學習者,“一百個幼兒就有一百種語言”。由于有了全體幼兒的參與,我園的自然角“班班有特色,處處有亮點”。教師和幼兒相互依存,彼此成長。
“秋風起,蟹腳癢;菊花開,聞蟹來。”金秋時節,螃蟹肥美,正值品嘗螃蟹的時節。幼兒在品嘗螃蟹的同時,對張牙舞爪的螃蟹產生好奇心,經常在幼兒園和同伴談論或詢問教師有關螃蟹的問題。教師以此為契機,將螃蟹融入菊花自然角的創設中。幼兒知道了螃蟹的生活環境和飲食習慣:螃蟹適合在流動的水域里養殖;螃蟹會吐泡泡;螃蟹的腳掉了還會再長;螃蟹有公母之分;還會脫殼等。幼兒在潛意識中和大自然進行了一次親密的對話。
對于幼兒帶來的動植物,教師都盡量地做上清晰可見的標記,這樣便于幼兒明確自己以后要重點關注和照料的對象。活動中,人人都是值日生,幼兒用唾手可得的勞動工具,每天參與到照顧動植物的行動中,并和教師一起做觀察記錄。在進行“菊意正濃”自然角解說時,教師邀請部分幼兒當小講解員,介紹班級自然角探究的故事。幼兒會說,敢說,愿意說,了解了更多自然角中動植物的秘密,同時也鍛煉了能力。教師也因此轉變視角,在自然角的創設和管理上有了更多的思考。
“菊意正濃”活動開展初期,幼兒有不少疑惑。晨熙問:“菊花怕冷嗎?”明嵐說:“菊花會不會死呀?”雅琪說:“橘子樹上開的話,是不是菊花?”有了問題,就要分析問題,解答問題。在這些問題中,教師引導幼兒通過詢問他人、觀察菊花、查閱資料等方法,一一幫助幼兒解答。菊花品種繁多,適應能力強,各有特色。教師要從幼兒角度出發,去觀察,去思考,幫助幼兒一點點地探索和發現。
在活動中,教師每天都能從幼兒的臉上看到探索自然的好奇和發現奧秘的快樂。幼兒充分運用自己的感官,徜徉在奇妙的自然環境中,在與自然環境、同伴、教師、家長的互動中不斷建構自己對于自然環境的認知,在觀察、探索自然角的過程中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幼兒在與自然角的互動中激發了他們關愛動植物、保護大自然的美好情懷。
自然角的活動,不局限于是晨間觀察,幼兒來園只是澆一下水、觀察一會兒、記錄一下。自然角活動必須從課程中來,到游戲中去,用課程的意識去建構,鼓勵幼兒在自然角中探究、欣賞、游戲等。在活動初期,教師讓幼兒按類別擺放菊花,根據大小、顏色、空間等,選擇合適的位置。每個自然角都設置一個操作臺,教師給自然角的活動提供了動態、多維度、多層次的操作材料,讓幼兒有更多的選擇性和自主性,隨時都可以去記錄自己的發現,讓互動無處不在。
俄羅斯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大自然是教育的最強有力的手段之一,不采取這種手段,即使是最細心的教育,也是枯燥無味的、片面而不能引人入勝的。”自然角活動具有多維度、彈性化的特點,教師要有意識地根據自然角的活動觀察記錄情況,及時發現問題,適時調整活動方案。只有采取多樣化的手段,才能保持幼兒的活動興趣,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讓互動有跡可循。
大班幼兒繪畫能力、社會認知能力都有了一定經驗的積累。幼兒可以采用連環畫的形式,對菊花進行間斷性、系統性的觀察,了解其生長變化和發展的全過程,從而形成初步的認知。活動中,教師讓幼兒以小組的形式,三到五天記錄一次,持之以恒地記錄下去,最終分享給大家。幼兒的繪畫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觀察能力、自我成就感都在活動中得到了升華。
種菊花是幼兒樂于參與的活動。一粒粒小小的種子,如何變成了一朵朵嬌艷的花兒?這是幼兒迫切想知道的內容。種下菊花后,為了讓記錄更真實、準確,幼兒提議用尺每天量一量。為此,教師自制了一個長尺插在向菊花旁。每次經過那里,幼兒總要蹲下來看看、量量,期盼著它快點長大。這個觀察告一段落時,又可以引導幼兒觀察水培和土培菊花的生長情況……將觀察串聯在一起,使幼兒在有目的地觀察、發現、記錄中,獲得有關菊花的知識,激發幼兒主動學習的欲望。
多媒體觀察記錄法能更直觀、形象地讓幼兒感受觀察物,激發幼兒的觀察興趣。每個幼兒都能參與其中,顯然是不可能的,但對于家庭來說則相對容易。教師要積極爭取家長的配合,引導家長和幼兒一起觀察菊花的變化,然后將視頻上傳,在幼兒園集中展播。這樣的記錄是靈動的,也是幼兒特別喜歡的。
自然角是大自然在幼兒園的一個縮影,自然角投放的材料都是幼兒身邊最常見、最原始的材料,這就為互動提供了物質基礎。此外,教師要解放幼兒的雙手,最大限度地調動幼兒的積極性,鼓勵幼兒自主地去探索自然界的事物和現象,不斷地與自然角進行情感思維上的交流。
自然角是幼兒了解自然知識的窗口,是幼兒園進行科學教育的場所。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認為:“要從學校以外到大自然、大社會中求得活的教材。”自然角作為幼兒科學教育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場所,踐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是非常必要的。為充分發揮自然角的教育意義,讓自然角成為幼兒和大自然互動的場所,教師要改變以往自然角以簡單呈現自然物、單純觀察為主的環境創設和活動方式,讓班級自然角和幼兒有效互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