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何海燕

幼兒參與項目活動的過程,是一個 “做中學”的過程,是在真實情景主題下,通過合作開展一段時期的開放性探究。陳鶴琴先生說:“大自然、大社會就是活教材?!蔽覉@有一片梅花林,每到初春,梅花競相開放,富有趣味。梅花林里的花花草草都會引起幼兒的興趣和好奇。一天午后,幼兒來到了梅花林,偶然間發現了一棵樹光禿禿地躺在地上。幼兒說:“多可憐的樹啊,我們幫幫它吧!”于是,幼兒帶走了這棵不一樣的樹,“復活樹”雪花片游戲項目活動由此開始。
《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鼓勵幼兒自主決定,獨立做事,增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币虼?,教師要認真傾聽幼兒意見,接受其合理要求。
1.初步分組,組建項目團隊
怎樣幫助這棵“不一樣”的樹?幼兒們陷入思考。澤澤說:“做假花假葉子唄?!毕鱿龀植煌庖姡骸拔矣X得應該給它澆水、施肥。”于是,分組開始了。
小組起名字時,贊同做假花假葉的幼兒推舉澤澤來說,澤澤說:“就叫假花組吧。”組員一致同意,組名便確定了。第二組的取名則復雜些:恐龍組、奧特曼組、蜘蛛俠組……紛紛被提出,意見無法統一。教師要幼兒自己商議決定,經過嘰嘰喳喳地討論,霄霄說:“老師,我們確定了,就叫恐龍組。”其他幼兒一臉期待地看著老師。其實,教師也覺得這個名字不太好,但是思考之下仍采納了幼兒的意見。
2.發現問題,積累關鍵經驗
問題意識是思維的動力。幼兒在面對問題與挑戰時,更有利于獲得新經驗、掌握新技能,從而達到有效學習。
(1)參與設計,明確問題
讓樹復活需要什么東西呢?教師調動幼兒的生活經驗,用紙筆記錄下來。有的幼兒畫出盛滿水的杯子,有的幼兒畫出施肥的樣子……根據幼兒的想法,教師小結道:“大家都同意給小樹澆水、施肥,還有嗎?”幼兒若有所思:“直接這樣澆水、施肥嗎?”這時,溪溪喊起來:“沒有土往哪里澆水、施肥呢?”“老師,我們還需要土。”“老師,我覺得還少了盆?!薄蠹壹娂娬f道,最后總結出讓樹復活需要水、肥、土、盆。
(2)初步實踐,及時調整
幼兒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應注意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學習。
幼兒帶著新問題出發,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經過討論,最終確定了首要任務:制作盆。越越很快制作好了自己的花盆,仔細看看,這個花盆和設計結果是一致的,可又存在問題。什么問題呢?教師嘗試著將樹放在“盆”里,越越一下子明白了,主動回去調整。隨后,軒軒、溪溪也主動拿來自己的花盆去比較、調整。博仁等三人合作制作了一個大大的花盆。發現不足之處后,幼兒主動調整完善花盆,興趣更加濃厚了。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人這一極其細微的任務?!庇變簣@與家庭、社區合作共同擔負著幼兒教育的重任。
1.捕捉關鍵,進階提升
在確定了大小合適的花盆后,幼兒開始分工,待邊框拼搭到第四層時,幼兒決定合作將底座和邊框拼插在一起。然而,困難又來了:有一側接不上去,試了各種辦法都沒有成功。怎么辦呢?幼兒提議爸爸媽媽也來參與。爸爸媽媽果然“不容小覷”,在幫助幼兒成功解決問題的同時,激勵了幼兒繼續完成項目活動。接下來,幼兒一鼓作氣完成了花盆的拼插?;ㄅ柰瓿闪?,幼兒并不滿意,還提議還可以裝飾一下。經過一番“細心裝扮”,花盆更美麗了。
2.階段總結,激發興趣
“復活樹”需要的花盆已經制作好,接下來該干什么呢?教師引導幼兒回顧項目初始,“復活樹”需要四樣物品:盆、土、水、肥。幼兒豁然開朗,又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最終達成共識:需要土將樹根包裹。這樣樹既能站立起來,又可以澆水、施肥。于是,項目活動繼續進行下去。
在“復活樹”游戲項目活動中,幼兒不只是“玩”,也在“學習”和“工作”。教師進行了詳細記錄、仔細觀察。通過分析,教師發現幼兒的經驗、能力均得到了發展。
雪花片技能方面。雪花片作為創造性游戲的材料之一,具有靈活多變、可塑性強、創造空間大等優點,因而深受幼兒的喜歡。幼兒在雪花片項目活動實施過程中,需要反復用到雪花片,并且需要根據自己的設計調整雪花片的拼插方法。比如,合理使用直插、斜插等方式,拼出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形狀。此外,為了讓樹“站”在花盆里,幼兒雪花片拼插自然地由平面向雙層、立體過渡。
解決問題方面。在雪花片項目活動實施過程中,幼兒遇到了大量的問題。基于如何解決這些問題而產生的任務,幼兒經歷了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探究過程,從解決小問題到解決大問題,逐步積累經驗,增強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雪花片的拼插具有小而碎的特點。拼插大型作品時,既需要自身極度專注,又需要團隊協作。在活動中,中班幼兒自發形成了有效的分工合作。幼兒在合作中學會了如何在團隊中發揮自己最大的作用、如何與他人相處、如何合理表達自己的想法、如何傾聽他人的聲音等,從而增強了合作意識,獲得了合作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