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淼 楊靜 龐紅葉 肖旭煜 王明博 文建國
直腸癌是臨床上發病率較高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目前采用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1]。手術是一種侵入性治療,術前患者常存在明顯的焦慮和抑郁情緒[2-3],術前教育可降低患者焦慮和抑郁程度[4-5]。與單純的口頭信息或宣教冊子相比,基于視頻的護理教育可加深患者的記憶與理解,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6]、舒適度[7],對減輕手術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情緒起到積極作用[8],有助于穩定血壓和心率等生理指標[9-10]。現階段,我國對于直腸癌根治術患者視頻教育減輕焦慮和抑郁情緒效果的綜合性數據報道較少。本研究擬對直腸癌患者進行視頻教育,并評估對焦慮、抑郁情緒及生命體征的影響,為臨床干預提供參考。
選取2019年10月—2021年3月醫院接受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患者180例為研究對象,按照組間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90例。觀察組:男54例,女36例;平均年齡58.65±5.66歲。對照組:男55例,女35例;平均年齡57.88±5.62歲。兩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及家屬對此研究知情同意,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納入條件:①年齡>18歲;②限期手術;③無聽力及語言表達障礙;④無心血管疾病、甲狀腺疾病、精神病史或服用抗抑郁藥物等病史。
(2)排除條件:①服用影響焦慮及抑郁的藥物,如阿普唑侖、地西泮等;②患者及家屬拒絕參加。
對照組由責任護士采用口頭宣教、真人示范及發放健康教育手冊的方法。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視頻教育宣教。
1.2.1 視頻教育的制作 由科護士長、病房專科護士組成研究小組,利用科室及手術室環境,結合日常講課課件并拍攝相關圖片及視頻進行剪輯、后期制作。按照臨床流程結合入院健康教育、術前注意事項及術后的護理配合等方面確定視頻內容,視頻時長20 min。
視頻教育內容:①入院后常規的注意事項,科室及流程簡介,用水、用電等安全指導,有關作息、探視、禁煙的相關制度;②術前患者的相關檢查及檢驗,飲食注意事項,床上排尿、排便的訓練,腹帶等必要物品的準備;③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的手術過程及優點,治療團隊成員,麻醉、候診室、手術室和恢復室的簡述;④術后1 h轉入專科病房的護理常規及患者家屬的注意事項;⑤術后第2天轉入普通病房后患者的引流管護理、引流量及引流液顏色觀察,導尿管及尿袋的護理,翻身及坐位時管道護理,止痛泵應用要點及轉移注意力緩解疼痛的方法,術后心理疏導及飲食指導,腹帶的運用方法,患者的康復功能訓練,下床行走時家屬配合及術后并發癥的簡介和預防等。
1.2.2 視頻教育的實施 為了激發患者及家屬觀看的積極性,提高對視頻內容的理解,在視頻制作過程中,加入照片、真人演示及卡通動漫,配上通俗易懂的語言,并給予必要的講解。病房責任護士及當班護士被簡單培訓后,指導患者或家屬掃描二維碼觀看視頻。當班護士安排每天下午16:00—16:30統一集中學習并進行必要的解答,其他時間段患者及家屬可根據自己情況反復播放學習,術前1 h由當班護士根據視頻內容作簡單的問答。
(1)焦慮、抑郁情緒評估:采用醫院焦慮抑郁量表對患者焦慮及抑郁情緒程度進行評估,量表由14個條目組成,每個條目的分值0~3分,總分0~21分。分別于干預前及術前1 h(干預后)進行焦慮和抑郁評分[10],統計并比較兩組間焦慮及抑郁情緒間的差異。
(2)生命體征評估:分別于干預前及術前1 h(干預后)記錄患者收縮壓(SBP)、舒張壓(DBP)、心率(HR),比較兩組生命指征指標間的差異。
應用SPSS 24.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間焦慮、抑郁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焦慮、抑郁評分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干預前后兩組間焦慮、抑郁評分比較(分)
干預前,兩組SBP、DBP、HR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SBP、DBP、HR較對照組更趨于穩定,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隨著優質護理的不斷深入及現代生活將高科技應用護理中,促進了健康教育的現代化轉型及護理事業的不斷發展,以文字、圖像及聲音為一體的視頻宣教在護理中的應用不斷普及[2]。視頻教育激發了患者及家屬的興趣,反復的播放加深了患者的記憶與理解,提高了患者的依從性[6]。宣教視頻錄制一次后便可以反復運用,同時面對多名患者,減輕了護理人員工作量,增加了醫護患之間有效的交流機會,提高了宣教效率[3]。本研究發現,兩組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水平術前1 h較干預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這是因為,缺乏足夠的術前教育,對手術和麻醉過程的認識不足與恐懼,以及對術后恢復及手術并發癥的不確定性被認為是患者術前焦慮和抑郁的可能原因[11]。術前教育是降低焦慮和抑郁強度的有效方法[12],基于視頻的術前護理訪視可以為患者提供更多的信息,加深患者的記憶與理解,對減輕圍手術期的焦慮和抑郁起到積極作用[8]。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焦慮、抑郁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基于視頻的術前教育更容易被理解,與既往研究[9-10,13]相似。在客觀指標方面,觀察組血壓及心率較對照組平穩 (P<0.05),考慮患者術前處于較高程度的焦慮水平,致使體內兒茶酚胺分泌量增加,刺激交感神經,導致心輸出量增加,血壓升高,引起生命體征波動[14]。由于焦慮程度與體內兒茶酚胺量具有一定的正相關[15],觀察組通過降低焦慮程度來穩定血壓、心率等生理指標。綜上所述,本研究證實基于視頻的護理教育能有效降低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情緒,有助于維持生命體征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