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綠
[摘? ?要]大數據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師從傳統教學中記錄數據、使用數據的角色逐步轉變成為大數據網絡交互型備課模式中的數據創造者、數據科學歸類存儲者、多類型數據聯結者、學前—學中—學后個人測評數據產生的促進者,以及家校數據交互、高效溝通的推動者。
[關鍵詞]大數據;高中英語教師;角色;數據存儲;個性化教學;數據交互
[中圖分類號]? ? G633.41?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1)31-0019-03
電子閱卷、智慧校園、多媒體、網絡交互等新興的教學手段和媒介促使教學的數據種類和規模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大數據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已經勢不可擋。教學數據不只是簡單的被處理對象,它已經轉變為一種基礎性的教學資源。怎樣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大數據以輔助教學已經成為教師、學校甚至整個教育行業普遍關注的話題。數據的保存、管理、分析、應用對高中英語教師來說是極大的挑戰。數據的應用方式給高中英語教學帶來的變革正在發生,教師的角色需要重新思考和定義。
一、大數據的定義
孟小峰在《大數據管理:概念、技術與挑戰》(2013)一文中提出,大數據如果僅僅表示數據規模的龐大,還無法看出大數據這一概念與以往的海量數據、超大規模數據之間的區別。他認為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是三V定義,即大數據應當滿足三個特點:規模性、多樣性和高速性。在闡述database(數據庫)和big data(大數據)的區別時,孟小峰提出了數據規模、數據類型、模式與數據的關系、處理對象、處理工具等五方面的區別:在數據規模方面,大數據常以GB甚至TB、PB為基本處理單位;在數據類型方面,大數據中往往有多種甚至數以千計的數據類型,其中包含結構化數據、半結構化數據以及非結構化數據;在模式與數據的關系方面,在大數據時代,很多情況下并沒有確定的模式,隨著數據不斷出現并不斷演變,才逐漸有了模式;在處理對象方面,在傳統的數據庫中,處理對象是已經存在、可以確定的數據,而大數據則可以通過現存數據對還未出現、未確定的數據進行推理和處置;在處理方式方面,在大數據中,不可能只應用一種或幾種基本的處理方式就能夠應對所有的問題,處理方式應該是多樣的、變化的。
二、大數據助力教學,高中英語教師角色因時而變
1.大數據網絡交互型備課模式讓高中英語教師成為數據創造者
龔海燕在《大數據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師角色換位的探究》(2018)一文中提出,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只通過有限的幾本教學參考書進行備課,教學資源有限。在大數據背景下,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智能手機APP等快速搜尋本課的重難點、相關高考真題,從而在備課的過程中高效率地整合資源。
筆者認為,大數據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師的備課角色應當從“單兵作戰”轉為“分工合作”,成為大數據網絡交互型備課模式中的數據創造者。其一,這種備課模式可以極大地豐富高中英語教學語料庫。教師可以使用搜索引擎,對備課素材進行擴容,并將備課成果通過網絡進行交互共享。例如,針對詞匯的備課工作,除了關聯高考真題,教師還可以利用網絡搜索VOA、BBC、China Daily新聞稿件,原版讀物或英劇、美劇中的相關詞句,把真實語境中的語料囊括到備課材料中,增加課本知識的豐富性。教師通過在線編輯的共享文檔,可以把搜索到的語料發送給本年級的備課組、本校英語教研組,甚至跨校的聯合教研組,從而實現分工合作的交互共享備課模式。這樣,課本知識的相關語料數據將會呈幾何級數增長,教師的教學材料將得到及時更新和極大豐富。其二,基于大數據的備課模式可以讓教師精準定位教學重點。例如,在選取重點詞匯時,傳統的教學方法是通過集體備課,由教師靠經驗、憑印象選取近年高考真題的常見詞匯,由此確定教學的重點詞匯;而如今利用網絡數據和語料庫的詞頻統計,教師可以快速查詢到每個詞匯的出現頻率、原文出處、考題的年份,由此可以精準定位熱門詞匯、權威例句和最新用法。這將極大地提高高中英語教師的備課效率和精準度。基于以上兩點,教師應當積極投入網絡交互型語料庫的建設中,并充分利用這些豐富多樣、源自真實語境的語言材料,通過詞頻統計等大數據的方式精準定位教學的重點,提高備課和教學的效率和科學性。
2.數據的科學歸類、存儲是高效教學教研的基礎
孟小峰(2013)提出,大數據中往往有多種甚至數以千計的數據類型,其中包含結構化數據、半結構化數據以及非結構化數據;大數據時代,很多情況下并沒有確定的模式,隨著數據不斷出現并不斷演變,才逐漸有了模式。筆者認為,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電子文檔、測試題、學生的作業數據和考試數據,甚至學生的課堂表現記錄、學習態度問卷調查結果等,都屬于數據。校內數據雖然樣本量不大,但是類型復雜多樣,其分類和存儲沒有形成規范,在一線教師需要共享和應用時,常會出現“大海撈針”的情況。要讓大數據便捷高效地服務于教學,這是教師和學校面臨的極大挑戰。因此,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和自下而上的運用實踐同樣重要。一方面,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可以對本校甚至跨校的大數據中心進行設計,根據實際的教學需求,組織教師進行培訓,定期收集存儲教師提供的數據,逐步建立本?;蚩缧5臄祿行摹A硪环矫?,教師自身可以學習如何對數據進行分類整理和存儲,逐步改善分類存儲方法,逐步形成有效的分類存儲規范流程。例如,高一年級的測試卷中曾出現的一道語法填空題,學生在其中一道考查whose作定語從句關系代詞的小題上錯誤率為89%,可見這個知識點是絕大多數學生的知識盲區。如果教師不掌握科學的數據存儲方法,到學生升到高二年級再次測試考查whose作定語從句關系代詞時,高一的相關數據已經遺失,就無法將兩次測試的錯誤率進行對比,教學是否具有針對性、是否有效就無從得知。如果教研組統一使用共同編輯的在線表格,登記每一次測試語法填空題考查的不同知識點和對應的錯誤率,不僅可以進行同一年級各個學段的前后對比,還能進行不同年級在同一個學段的同期對比,指明下一步的教學方向。
3.數據的聯結是個性化教學的關鍵
在大數據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師要主動做數據的聯結者。數據只有聯結起來,才能成為“大數據”,才能更有效地服務于教學;大數據只有與學生的個人學情緊密相連,才能促進個性化教學的實施。高中英語教師是數據聯結的關鍵。以筆者所帶班級為例,50名學生在課堂應答、每日作業、每周小測和各次大考中所產生的數據是以不同形式呈現和儲存的。比如,學生的課堂應答情況記錄在手機APP上,每日作業情況記錄在紙質的作業記錄表中,每周小測的正答率記錄在改卷機電腦上,各次大型考試的數據則記錄在云端改卷系統中。筆者把這四個方面的數據結合起來,使用“倒查”的方法,從大型考試的數據入手,篩選出退步的學生,倒查每周小測錯題情況,結合每日作業和課堂應答記錄,幫助學生快速找到問題、制定個性化的學習計劃,從而實施下一步的個性化教學。
4.高中英語學前摸底、學中評價、學后檢測數據對教學有重要意義,教師應積極促進測評數據的產生
江慧玲在《大數據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探索》(2021)提出,教學評價是高中英語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工作。由于傳統教學手段和方式的局限性,以往不少教師通常采用以考試為主體的終結性評價,然而,學習前的診斷性評價和學習過程中的形成性評價也非常重要。筆者認為,隨著智能設備的普及和智慧校園的建立,高中英語教師應當在教學前、中、后使用各種檢測、評價方式,促進有效的評價數據、評價體系的產生和形成。例如在開學前教師可以利用詞匯量測試軟件或網站對學生進行詞匯量測試,了解學生個人的詞匯量情況,便于進行個性化輔導。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使用評價量表,應用智慧校園設備,讓學生自評、互評,并在課堂上分享展示評價結果。這些數據既有利于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又能夠和后期的測試結果相關聯,形成有價值的數據信息。課后,學生還可以利用各種學習軟件、網站等途徑進行高中英語學科相關學習,例如背單詞打卡、口語練習等,教師將相關數據都保存下來,能豐富教師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形成性評價,避免“唯考試論”的終結性評價。
5.教師應當成為家校數據交互、高效溝通的推動者
湯麗芳在《大數據構建“智慧課堂”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效果觀察》(2020)中提出,許多家長認為把孩子送到學校,就不需要再耗費精力管理孩子的學習,而實際上,單憑每個學期一兩次的家長會,家長很難對學生在校的學習情況有全面細致的了解,教師也無法掌握學生在家里的學習和生活狀況。正因為存在這樣的盲點,家長和教師都有可能會忽視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家長和教師及時交流溝通,有助于家校雙方全面了解學生,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共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筆者認為,目的性不明確的線上互動,反而會讓溝通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師應當在線上交流中,將本次交流的重點、學生學習的難點通過學生的在校數據精準簡潔地表述出來,直擊問題所在,讓線上交流和溝通更加高效。例如,筆者會通過手機APP“班級優化大師”,把學生每日的課堂表現、作業情況以個人點評的方式發送給對應的家長,這樣,讓家長每天可以通過教師的點評了解學生在英語課堂上回答是否積極流利、作業有無缺交、英語單詞和課文背誦有無缺漏,便于家長及時配合教育?;谌粘祿涗浀募倚贤?,才會帶有明確的目的性和指向性,比單純地說道理、空洞地講方法更加有效。
三、大數據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師的思考與堅持
李晶在《大數據時代下高中英語教學的策略思考》(2017)中指出,高中英語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運用大數據時代下的新型教學輔助手段,能夠對傳統高中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有效的改善,讓英語課堂教學能夠在一個更有意義的目標下科學地開展,通過對網絡上的資源進行利用,我們能夠把更多的教育信息分享給學生,幫助學生通過課堂學習活動獲取更多的信息。
筆者認為,從網絡交互型備課、基于科學歸類存儲的教學教研,到基于數據聯結的個性化教學、學前—學中—學后評價數據的產生,再到利用數據進行高效的家校溝通,大數據只是手段、工具,而在這其中最重要的,仍然是高中英語教師本身。教師所堅持的育人目標、教師所認同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教師本身所具備的隨著時代變化而不斷進步的意識和精神,才是教育發展的無窮動力,這是高中英語教師角色中不變的要素。
[? ?參? ?考? ?文? ?獻? ?]
[1]? 孟小峰,慈祥.大數據管理:概念、技術與挑戰[J].計算機研究與發展,2013(1):146-169.
[2]? 龔海燕.大數據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師角色換位的探究[J].文存閱刊,2018(8):125.
[3]? 江慧玲.大數據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教師博覽,2021(6):52-53.
[4]? 湯麗芳.大數據構建“智慧課堂”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效果觀察[J].校園英語,2020(27):168-169.
[5]? 李晶.大數據時代下高中英語教學的策略思考[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17(12):10.
(責任編輯? ?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