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全銀
【摘? ? 要】圖書編校的質量會影響到圖書的市場口碑,進而影響到出版社的相應工作,所以對圖書編校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具有現實意義?,F階段,網絡在各行各業的發展中得到了普遍應用,圖書編校工作的開展也受到了網絡應用的影響。因此,本文對互聯網環境下如何提高圖書編校質量進行分析與討論,旨在為現階段的工作實踐提供借鑒。
【關鍵詞】互聯網;圖書編校;質量
互聯網在目前的社會實踐中被廣泛應用,且表現出了不錯的效果。隨著互聯網的應用程度加深,圖書編校工作的流程和模式,手段和應用工具等均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圖書編校工作的具體開展需要對工作本身進行分析,更要對影響編校質量的要素進行研究,這樣,提高圖書編校工作質量的實效才會更加突出。
一、互聯網背景下導致圖書編校質量下降的原因
(一)圖書編校難以實現“齊、清、定”
傳統的圖書出版流程中,“齊、清、定”是出版行業為了保證編輯出版質量、規范出版流程而對作者交稿要求的精辟總結。所謂“齊”指的是齊全,即稿件必須要完整,不能只交部分稿件?!扒濉敝傅氖歉寮WC清清楚楚,不能存在涂抹不清楚的地方。[1]“定”指的是定稿,即稿件交到出版社之后不做大的改動。從圖書出版的整個流程入手進行分析,“齊、清、定”是非常關鍵的,對后續的排版、校對等工作的質量有顯著影響。但在互聯網背景下,作者交給出版社的稿件一般是電子稿,此種情況下作者修改稿件會變得更加容易,所以文稿會出現多個版本。作者與編輯在就稿件進行溝通的時候也多會使用郵件、短信以及微信等新型溝通方式,從而實現對稿件的補充或者是內容的替換。[2]就具體的工作開展來看,在“齊、清、定”書稿尚沒有到達出版社之前,編審的工作便已經展開,這種情況導致了稿件不齊、不清、不定。在后續的稿件變動和編輯審稿中,校對和排版工作的交織使得編輯的工作量大幅度增加,出現了顧此失彼的情況,所以圖書的編校質量也受到了影響。
(二)稿件質量受互聯網和數字技術的影響顯著
隨著互聯網的應用普及,稿件的錄入便捷性有了極大的提升。和手寫稿件時代進行比較,現階段的很多稿件是來自于互聯網或者是其他電子文件的復制。互聯網上的信息來源非常廣泛,但很多來源不具備權威性,更有甚者,還存在著大量的錯誤信息。如果在圖書中參考或者是引用了這些資料,稿件自然會出現質量問題。在工作實踐中,很多稿件的問題來源于稿件輸入過程中打字錯誤,這些錯誤在校對的時候沒有被發現,導致圖書的編校出現質量問題。同時,在圖書的編輯過程中,有的圖片直接使用的是網絡圖片,這種情況不僅侵犯了別人的著作權,也會影響最終的印刷質量。[3]另外,在互聯網背景下,編校工具軟件應用越來越頻繁,有些軟件在使用過程中需要做調整,否則會在表格格式、上下標、正斜體等方面出現問題。這些問題如果在圖書編校的過程中沒有做系統的修正,那么圖書編校的質量會大打折扣。
(三)出版節奏加快,出版流程難以嚴格執行
傳統出版需要經過“三審三?!保ㄟ^反復的審查與校對,保證圖書的質量。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社會工作節奏明顯加快,圖書的出版周期也在明顯縮短。[4]隨著出版節奏的加快,傳統的“三審三校”流程發生了變化。部分出版社的“三審三?!惫ぷ髟絹碓叫问交丛凇叭龑徣!钡膶嵤┲?,每一個環節的停留時間越來越短,所以各個環節的質量把關無法充分發揮作用。另外,“三審三校”流程與圖書排版流程結合之后,往往會發生一審結束之后就進行排版工作的情況,這種情況下二審、三審看不到一審的工作,所以難以對具體工作提出針對性的意見,二審和三審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影響圖書的質量。
二、互聯網背景下提高圖書編校質量的對策
(一)加強圖書編校的質量管理
在互聯網背景下,為了提升圖書編校質量,強調圖書編輯出版的過程管理是非常必要的。首先,要在實踐中有效落實“三審三校”工作。就圖書編校的具體工作而言,在傳統紙質出版物“三審三校”基本流程之外,新加入了電子化內容處理,需要與傳統出版的流程相融合,“三審三校”的實際工作隨之調整,從而使工作實效發揮到最佳。[5]其次,對圖書編校的具體流程進行分析,并明確各個環節的責任,同時構建完善的責任管理體系對各環節的工作責任進行落實,這樣可以規避因為責任落實不到位而出現的質量問題。簡言之,在提升圖書編校質量的過程中,各個環節的工作是相互影響的,因此應對各環節進行劃分,并落實相應的責任。同時,還應加強對校對人員的培訓與考核,制定獎懲政策,并增加編校質量檢查環節。在檢查的過程中,對質量優異者予以獎勵,對于質量不合格的則要進行懲罰。
(二)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做好作者的引導工作
圖書編輯是一項專業性比較強的工作,所以編校把關的難度是顯而易見的。和作者進行比較,編校工作者的優勢是能夠對文字進行規范、統一的處理,從而使文字的可讀性更強。[6]至于文字當中涉及到的專業性內容,編校人員的專業性是不如作者的?;诖?,在圖書質量把關的過程中需要引導作者,使其能夠發揮突出的作用。編輯在圖書編校的過程中,能夠基于文本中的內容和作者進行交流,對一眼發現的問題,可以隨時利用互聯網多樣的通信工具、交流平臺與作者商榷,進而合理、高效地解決問題,與作者保持聯系并在溝通中形成良好的關系,這對于圖書質量把控有重要意義。[7]在作者交稿并進入出版環節之后,編輯人員需要繼續與作者保持密切的聯系。在工作中,編輯可以對作者形成引導,從而充分發揮作者的主觀能動性,以提高圖書的質量。結合實際工作來看,有兩種類型的作者需要加強引導:
1.交稿之后當甩手掌柜的作者
在這種情況下,編輯要通過細致的工作發現稿件當中存在的不足,并與作者進行溝通,使其能夠正視相應的問題,對稿件進行修改與完善,從而保證書稿的質量。
2.在編校過程中頻繁改動文稿的作者
這類作者在工作中非常細致,書稿只要沒有印刷出版,就會對稿件進行不斷的修改與完善。面對此類作者,編輯可以給予其修改的時間和空間,但是要做好出版的統籌規劃,要對工作流程進行調整,否則自己的工作節奏會被作者牽著鼻子走。
(三)編校人員應積極主動提升個人專業素養
網絡時代背景下,圖書編校人員專業素養的提升,可以為提高編校質量提供新思路、新要領、新技巧,這對于解決專業編校問題等有突出的作用。在互聯網大環境下,編輯會面臨信息海洋,而且各種各樣的技術利用非常普遍。[8]編輯如果不能及時跟進,學習圖書編校方面的新內容和新技術,那么其在圖書編校的過程中,會出現專業性不足的問題。比如,編校工作人員需要積極地學習使用現代通訊工具,掌握協同工作軟件的規范應用,以更加快速地和作者進行溝通,更高效地完成編校工作。在網絡環境下,正版資源的查找會更加的便捷,所以編校人員在遇到拿不準的專業名詞時,可以登陸相關專業網站進行查詢,至于文本中出現的其他規范或者是詞匯,編校人員也可以進行查詢。通過資料的查詢與校對,確定文本中的內容的正確性。[9]
(四)開展互聯網圖書編校交流活動
不同的圖書編校人員在具體的工作過程中會呈現出不一樣的工作狀態,這主要是因為每一位編校人員都有著屬于自己的特質,比如專業特質、性格特質、處事特質等。雖然編校人員有其各自的特質,但是都有著共同的目標,即提高編校質量,所以在工作實踐中,他們均會基于目標的實現進行相應的工作布置。[10]組織編校人員開展交流活動,讓工作人員對自身的工作方式進行分析并相互學習,以此加強編校人員通過互聯網渠道積極挖掘優質的出版資源的能力;加強編校人員選擇文化涵養豐富、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作者的能力;加強不斷培養自身的互聯網思維的能力。這樣可以進一步全面提升編校工作人員的整體實力,使編校人員的具體工作開展得更加全面出色。
結語
圖書編校質量的下降對出版社的經營是非常不利的,對讀者而言也是極其不負責任的,所以在實踐中必須要積極解決這一問題。本文對導致圖書編校質量下降的原因進行了分析,認為“齊、清、定”難以實現、“三審三?!彪y以有效實施和互聯網與數字化技術對圖書編校的影響是造成編校質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但如何提高圖書編校質量,是所有出版人都應該積極思考解決的問題。
注釋:
[1]王璇.加強出版圖書編校質量控制探析[J].傳播力研究,2019(11):182.
[2]唐彌嬈.提高出版物編校質量的對策探討[J].傳媒論壇,2019(11):129,131.
[3]劉冰.“互聯網+”背景下如何加強圖書資料管理思考[J].卷宗,2019(035):168.
[4]陳文靜.“互聯網+”背景下基于PDCA循環模式的圖書出版質量提升研究[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20(11):100-102.
[5]施勝娟.流程化管理在圖書編校質量管理中的運用[J].采寫編,2019(03):112-113.
[6]唐樂.互聯網背景下的圖書館服務管理探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9(02):116-117.
[7]張燕維.互聯網背景下圖書資料信息化管理對策[J].卷宗,2020(002):195.
[8]丁鼎.論圖書編校質量檢查中的誤區[J].傳媒論壇,2019(002):139-141.
[9]王成鳳.英語教輔圖書常見編校質量問題與對策[J].采寫編,2020(02):143-144.
[10]張潮霞.“互聯網+”背景下如何加強圖書資料管理的思考[J].卷宗,2019(033):136.
(作者單位:現代出版社)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