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美蓮
摘要:現階段,社會的變革,科學技術的提升,讓越來越多的科學技術融入到社會生活中,給人們帶來非常多的便利和好處。當前社會正處于信息化社會中,信息技術的使用能夠衍生出多種方式,將信息技術應用到高中物理教學中,有效轉變物理抽象的學習特點,抽象變生動,加快學生物理學習水平與層次的提升。所以,為更好地提高高中生物理學習效果,教師可采用信息化的教學模式,通過構建數字化課堂,以直觀、生動的案例,引起學生的關注,激發其興趣,實現學習積極性的提升。
關鍵詞:高中物理;信息技術;融合方式
引言:
教育信息化建設是目前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主力軍,教育信息化帶動著我國教育現代化的建設與發展,是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戰略選擇。物理是高中階段學習中重要的學科之一,學習物理對學生觀察能力、問題探究意識以及實驗操作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融入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情境,能改善傳統教學模式下的不足,增強教師決策分析和互動交流能力,使得課堂教學效果有了大幅提高,也為學生物理學習過程的優化、綜合能力的提升,提供有力保證?;诖?,本文就對高中物理運用信息技術的策略方式進行探討。
一、運用數字化技術創設學習情境
情境是種具象化的景象或境地,將人們的內心引入到真實環境中,將引發人們的情感,實現情與境的統一。情境教學以浸入式的學習體驗,將學生引入到知識中,讓學生接受與感知知識內涵,實現學生內心世界的滿足。物理知識是抽象的,抽象化的解讀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想象意識,然而,高中生的理解程度雖有所增加,但依然不足。信息技術的靈活使用,以視頻、音頻、動畫等技術,給學生一種最直觀的體驗,能引起學生的關注,激發興趣,讓學生在自覺學習中不斷提升知識水平,讓學生能夠對物理知識產生更加深刻的認識與了解。
例如,以《自由落體運動》這部分物理知識為例。在這部分物理知識的學習中,教師先以視頻和電子課件的形式,以歷史故事為主線,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視頻中看到古希臘科學家亞里士多德提出物體下落的快慢是由物體本身的重量決定的,亞里士多德得出物體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正比的理論,并通過“比薩斜塔實驗”的直觀案例,讓學生在動畫中對重力加速度和自由落體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當學生看到這些內容之后,會產生一定的興趣與疑問,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學生理解更容易。通過運用數字化技術創設學習情境,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發展其興趣,學生會對知識進行深刻理解和體會,使得學習效果得到提升。
二、信息化實驗探究鼓勵學生猜想
在信息教學中,學生的猜想將直接體現學生水平與認知能力,也是實現有效探究的關鍵。與此同時,猜想也是物理教學中的一部分。物理是接近自然的學科,很多知識與理論都基于生活實際,通過對生活現象進行仔細觀察,并提出自己的猜想,以實驗來佐證猜想的正確性。然而,當前的物理課堂中,部分教師為了讓學生快速掌握實驗內容、過程,會自己進行實驗操作,由學生觀看和記憶。雖然教師會讓學生自己動手練習,但是這都是在教師已經將實驗答案告訴學生的基礎上進行的,無法助力學生自覺探究意識的形成,以及相應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師應將課堂還給學生,鼓勵學生對現象進行猜想,并自己動手設計實驗,對猜想進行探究,助力自身的綜合發展。
例如,在講解《左手定則》這部分物理知識的時候,教師利用希沃白板給學生設計物理問題,以問題為引導,讓學生在問題探究中對物理知識進行深刻掌握。教師讓學生自己進行猜想,并利用實驗的方式,來驗證自己猜想的準確性。作為教師,可以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學生一定的輔助,幫助學生度過難關。在問題中一顆電子進入方向不同的磁場,而學生們則要根據左手定則判斷電子的運動軌跡,希沃白板可以直接在電子課件上面進行繪畫操作,所以教師可以讓學生們上臺在希沃白板上面直接繪畫,由臺下的學生判斷對于錯。
三、利用互聯網拓寬學生視野
知識是無窮盡的,學習也是不能夠停止的。在當前,終身學習已經成人們所必備的常態。高中階段是習慣、行為培養的黃金時期,教師應注重這一時期學生的特點。在信息時代中,信息已經變得不再透明,加上互聯網以及電子設備的普及,讓更多人從互聯網中學到豐富的知識。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利用互聯網得到廣泛性,讓學生看到與課本教材不一樣的語言內容,既拓寬學生的語言視野,又能助力高中生終身學習意識的培養,促使其未來的全面發展。
總而言之,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各行各業的發展己經與信息技術密不可分,在教育行業中,教育信息化是“互聯網+”時代的產物,也是教育行業發展的新趨勢。高中物理可以幫助學生塑造世界觀,對學生的素質培養也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學中,教師要深入學習課程改革的具體要求以及信息化教學能力,了解學生實際,開展多種教學策略,多措并舉,讓學生在不斷自我提升中,實現綜合能力的完善。
參考文獻:
[1]牟艷娜.揚長補短,讓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實現真正融合——專訪教育部初中,高中物理課程標準研制組核心成員黃恕伯[J].中小學數字化教學,2020(1):5-8.
[2]楊秀華.高中物理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在教學中的實踐應用——以”力的平衡”為例[J].中學理科園地,2020,v.16;No.94(05):33-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