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明
【摘要】在高中階段,心理健康是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內容,是幫助高中生緩解不良心理情緒的有效途徑,對于他們健全人格的形成也有著促進作用。本文就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策略進行闡述。希望提升高中生的抗壓能力,讓每一個高中生都擁有積極樂觀的態度健康成長。
【關鍵詞】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策略
近年來,隨著教育事業的進步,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高中教育不只是要讓學生掌握書本中的知識,更要關注他們的心理發展情況,引導其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在教學實踐中,許多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情況不容樂觀,無法有效地處理產生的不良情緒,應對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導致他們在成長中出現了許多困擾。對此,教師應當積極了解學生的心理情況,并有針對性地提供指導和幫助,增強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一、進行有效宣傳,提升心理健康教育重視程度
為了實現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教師應重視對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宣傳,并足夠的重視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也就是說,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首先要重視宣傳學習的力度。在當前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環境下,教師可以合理的利用學校的網站學校的宣傳平臺、教育專欄、學生的班會、家長會等機會,宣傳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讓家長、學生、教師從不同的視角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健康發展成長的實際意義。其次,有效提高高中心理健康教育進程,并且參考教育部門的健康教育要求和標準,避免教學中其他科目占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現象,確保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有效實施。
二、了解學生需求,增進師生溝通交流
在高中的不同年級段,學生面臨的困惑與煩惱也各不相同,教師要通過深入的溝通交流,了解不同階段學生的心理發展特征。在高一年級,學生剛剛進入新的學校環境,可能會出現難以適應的情況,并且高中階段的學業任務也變得更加繁重,學生需要承受更大的壓力。因此,在高一年級,教師要將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放在人際交往和學習方法上,幫助學生快速地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融入班集體,適應新的環境,并通過掌握豐富高效的學習方法,更好地應對課業任務。在高二年級,學習中兩極分化的現象比較明顯,成績落后的學生容易失去學習的信心。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做好對學生心理的調適工作,引導他們制訂合理的學習計劃和生活計劃,使他們形成正確的學習觀念。在高三年級,學生面臨高考的壓力,對于未來可能會感到迷茫。所以,心理健康教育要側重對學生心態的調整,教授學生一些減壓的方法,并引導學生思考自己未來的發展,嘗試制訂人生規劃,樹立起崇高的理想,并鼓勵學生向著自己的目標而努力。教師要精確地了解學生的心理發展需求,從而制訂恰當的教育計劃和目標,達到理想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三、加強家校合作和溝通
家長的教育方式也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狀態,結合高中階段學生的心理問題分析可以發現,有一部分心理問題與學生接受的家庭教育方式存在密切的聯系。有的家長教育教學經驗不足,教育水平還有待提升,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出現了走極端的問題。對此,學校教師需要加強與家長之間的合作,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給予家長相應的幫助以及輔導,保障家長能夠重拾家庭教育的自信心,掌握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策略及方法,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和分析問題。心理輔導教師需要注重細節要素的分析,針對學生出現的各種特殊情況制定專門的輔導計劃,配合家長,有意識、有目的地與學生進行交流及溝通。充分彰顯心理疏導工作的重要價值,幫助學生對家庭教育產生信任感,主動在與父母進行交流及互動時說出個人的不同意見和看法,實現良性成長。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心理狀態存在明顯的差距,在給予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家長與教師都需要注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采取循序漸進的教學模式,始終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和分析問題,保障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獲得優質的教育教學輔導以及心理健康教育。
四、積極開展心理教育活動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開展能夠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大力落實打下扎實的基礎,進一步提升教育質量和教育水平。高中教師以及心理輔導師需要主動加強各類宣傳工作,確保學生個人以及任課教師和家長都能夠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進而主動參與其中。積極舉辦豐富多元的文體活動放松學生的身心,盡量避免學生過于壓抑,讓學生能夠獲得舒緩個人情緒的重要途徑,提升個人的學習能力。教師個人則需要主動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的知識,為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開展提供更多的理論知識以及理論依據,給予學生優質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以及服務。學校領導則需要加大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投入及支持,了解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開展的全新要求以及發展軌跡,進一步實現對癥下藥,促進心理健康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及應用,保障學生能夠在一個更加自由寬松的學習氛圍下,主動參與各種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提升個人的學習能力以及綜合素養。
綜上,在當前的素質教育理念影響下,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成為教師學校家長所廣泛關注的問題。教師應當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情感溝通,了解他們心理發展水平與特征,并采取針對性的教導措施,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始終保持健康的心理,主動地完成學業。
參考文獻:
[1]張建國,王寶玲.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設的問題與策略[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8(03):107-109.
[2]胡小麗,任建華.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開展的策略探析[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15,25(03):70-75.
本文系鄭州市教育科學研究2020年度學生發展專項課題《中學生心理發展指導策略研究——以鄭州市第四十四高級中學為例》(編號:2020-JKSZX-XSFZ-020)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