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族器樂指中國民族樂器,是中華民族獨有的樂器形式,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隨著經濟的發展,民族器樂有了進一步的發展。21世紀的今天,民族器樂開始走進中小學課堂,成為培養學生美好藝術情操的重要載體。中華民族器樂文化博大精深,學生學習民族器樂,不僅可以加強自身的藝術技能,豐富文化生活,還可以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內涵與力量,了解歷史文化,理解各民族之間的文化差異,進而提升藝術審美能力,加強藝術修養,形成美好的精神品質。
關鍵詞:民族器樂;歷史文化;綜合藝術
中圖分類號:G40-014?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1)29-0093-02
引? 言
高中階段是學生成熟的重要過渡階段,對學生綜合藝術表現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在高中階段開設民族器樂合奏課,不但能讓高中生了解我國悠久的民族文化藝術,還能使他們在民族器樂的熏陶中形成高潔清雅、堅韌不拔的優秀品質。
一、民族器樂的歷史文化地位
民族器樂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根據出土文物考證,最早的樂器骨哨、骨笛距今已有8000年歷史,到了夏商周時期,樂器種類已發展到70余種。春秋戰國時期,器樂開始由宮廷流向民間,成為平民百姓都可以享受的藝術形式,這也加快了我國器樂文化的發展,至此,器樂文化逐漸有了地域與民族的區分[1]。
由于我國歷史年代較長,朝代更迭,各民族不斷融合,樂器種類也隨著民間樂手的交流變得更加豐富。漢代時期開辟的“絲綢之路”更是為我國民族樂器的發展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我國民族器樂發展在唐代達到了頂峰,由于統治者的推崇,唐代由上到下都沉浸在歌舞升平的祥和盛世景象中。民族器樂與歌舞相結合創作出的作品,有的大氣磅礴,有的柔音婉轉。民樂高手層出不窮,創作了諸多流芳百世的民樂作品。
到了明清時期,樂器分化出更多種類。二胡、揚琴都誕生于這一時期。此時,民間樂器發展已趨于穩定,有了獨立的演奏系統。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國高度重視優秀歷史文化的傳承,相關部門到民間大量訪問樂器高手,收集散落在民間的民族音樂作品,并組織大型民族樂器演奏活動,使民族器樂在我國文化之林逐漸復蘇。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人民的精神文化水平逐步提升,更加重視文化藝術生活的品質,民族器樂在我國的藝術地位也變得愈發重要。越來越多的孩子開始從小學習民族器樂演奏,傳承中華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中國傳統民族器樂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必將煥發新的活力。
二、通過民族器樂學習,提高高中生綜合藝術表現力
學生綜合藝術表現能力不僅體現在樂器演奏技巧和對樂曲的賞析能力上,更多地體現在對藝術形式、神韻的表達上。有的學生雖然精通樂器并能熟記樂譜,但是在表演中經常有所欠缺,不能打動觀眾,這就是因為其欠缺綜合藝術表現能力[2]。
民族器樂演奏課在傳授學生演奏方法的同時,重視對學生綜合藝術表現能力的培養。要想提高學生的審美情感,使其將多種情感元素融合運用到藝術表達中,提升藝術素養,教師需要從民族樂曲的歷史背景、地域特色、創作初衷及后世影響出發,讓學生真正理解民族器樂的內涵,用心感受樂曲的旋律。
(一)了解我國歷史文化
民族器樂的發展也是我國歷史文化發展的映像。我國各個朝代的歷史面貌不盡相同,民族器樂在幾千年的朝代變更中生生不息,并將作品和演奏技巧播撒于民間,隨著各民族的不斷交流融合,在中華大地得以根結盤踞、穩固發展。學生在品鑒賞析這些歷史名曲時,應了解它們的文化背景,加深對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認識。
(二)了解地域、民族的文化差異
我國的民族器樂發展受地域影響很大,各民族的器樂演奏方法也存在較大差異,且樂曲風格迥異。樂曲的創作受當地習俗、勞動方式的影響,在表達上形成了獨有的民族特點[3]。
學生學習民族器樂能了解我國國土幅員之遼闊、民族種類之多,也更能珍惜我國各族人民的勞動成果,尊重各民族的文化習俗,從而真正實現民族團結。
(三)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近代民族樂曲創作大多反映了當時的時代背景。我國近代史曲折跌宕,曾有過一段灰暗時光。無數革命先輩投身民族獨立、主權完整的偉大事業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革命音樂家創作出了諸多振奮人心的音樂作品。這些作品鼓舞、號召著當時的人們邁開前進的腳步,挺直脊背,捍衛自己的家園。學生在學習并演奏這些音樂作品時,會被革命先輩永不服輸的剛毅品格感染,身臨其境地感受先輩們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氣魄,從而更加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四)培養優秀的精神品質
民族器樂是中國民族獨有的藝術文化。學生學習中華民族傳統民族器樂,能加深對民族文化的理解,增強民族自信,形成良好的藝術修養、高潔的精神品格,這對學生日后的發展具有很大的幫助。
三、民族器樂合奏課對高中生學習生活的影響
(一)緩解學業壓力,豐富文化生活
高中階段是學生學習生涯中課業壓力最大的階段。民族器樂合奏課可以豐富高中生乏味的文化生活,讓高中生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享受中國民樂帶來的雅致情趣。音樂可以讓學生在緊繃的學習生活中得以短暫放松,實現勞逸結合,提高學習效率。
(二)培養興趣愛好,拓寬未來發展道路
民族器樂合奏課可以讓學生接觸各種各樣的民族器樂,在樂器學習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樂器,進而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在樂器學習中,學生可以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從而在民族器樂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三)提升藝術氣質,培養合作精神
民族器樂合奏課需要學生反復練習與配合。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增強了團隊意識,磨煉了自己的耐性和堅韌品質,也在和其他同學共同演奏一支樂曲的過程中懂得了互相尊重,實現了共同進步。
四、民族器樂合奏課走進校園的具體措施
(一)建設藝術校園,引進民族器樂文化
高中在緊抓學生學習生活的同時,應重視學生的文化生活。學??梢远嘟M織校內的大型文藝匯演,聯系校外民族器樂演出團體走進校園。這在豐富學生課余生活的同時,為學生營造了濃厚的藝術氛圍,讓更多的學生了解民族器樂文化,對民族器樂產生學習興趣。
(二)建立專業的民族器樂合奏課系統
要想借助民族器樂合奏課培養高中生的綜合藝術表現能力,教師就要讓學生系統地學習民族器樂。這不僅體現在民族器樂演奏方法的教學上,更體現在建立完備的教學系統上。
教師需要讓學生提前了解各類樂器的發展歷史,結合時代背景介紹樂器的由來;在學生賞析民樂曲目時,要讓學生充分了解創作曲目的時代背景和創作目的。這對學生理解民族器樂至關重要,也對培養學生綜合藝術表現能力具有重要影響。
結? 語
民族器樂合奏課的開設能豐富高中生的文化生活,對高中生綜合藝術表現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學生學習民族器樂,不僅是學習一種藝術形式,更多的是學習我國民族藝術的精華,加深對民族文化的理解,感受各民族文化的豐富內涵。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民族器樂時,不僅要讓學生學習民族器樂的演奏技能,還要引導其感受作品的創作背景,將民族精神與民族品質深深烙印在學生的心里。
[參考文獻]
賁立德.民族器樂合奏課對學生綜合藝術表現能力的培養探討[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 2018(12):4.
楊璐一.民族器樂合奏課對學生綜合藝術表現能力的培養探討[J].藝術教育,2020(11):51-54.
羅冬生.論民族器樂合奏課對學生綜合藝術表現能力的培養作用[J].藝術教育,2008(07):36-37.
作者簡介:黃瑩(1991.1-),女,甘肅平涼人,研究生學歷,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