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雅婷
在人工智能時代下,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了進一步改善。 特別是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播音主持行業中,為播音主持從業者帶來了更大的壓力和挑戰, 越來越多的AI 主播出現,甚至可以取代一些主持人。[1]而主持人在人工智能時代下是否仍有存在的價值,如何應對人工智能時代對主持人所帶來的沖擊和挑戰,對此進行探究具有重要意義。
早在2011 年, 英國一家網絡公司推出所謂虛擬主持人,隨后日本也推出了虛擬主持人,緊接著,我國各大電視臺興起了關于虛擬主持人的報道。[2]而上述所分析的AI 合成主播出現不僅僅局限于聲音形式, 更會學習多方面的表情和十分具有深度的技術, 甚至會具備與真人主播一樣的播報能力。[3]
在人工智能時代, 人工智能機器人有著極強的儲存和計算機運作能力,這是人腦所無法比擬的。 與此同時,智能機器人更有著持續工作不間斷的能力,不會像人類一樣,當持續工作時會產生疲勞感, 這也是人類的體能所無法與之抗衡的。 因此,在一些特定場合,人工智能機器人的這些優勢特點可以實現無數次的重復。
當前在人工智能時代, 智能機器人已經逐漸走入媒體主持中。 例如,在2018 年的2 月28 日某慶典活動中,機器人可以化身成一名先進的工作人員進行簡單的主持播報宣傳,還能與其他觀眾展開趣味互動,現場氛圍熱烈。 擔任主持人身份的同時,以輕松活潑的主持風格活躍現場,也能夠讓更多的觀眾感受到人工智能科技的優勢。[4]
在人工智能時代, 人們的體能素質無法與智能機器人相抗衡, 例如在一些戰場或是具有危險性質的環境中,可以由智能機器人代替主持人進行現場的報道和訪問,不用擔心人身問題。[5]除此之外,在一些自然狀況十分惡劣的地區,也可以采用智能機器人進行現場播報,以避免主持人可能出現的體能極限問題,幫助主持人建探索更多未知的領域。[6]
在許多主持場合中, 特別是一些與現場觀眾互動或是直播的特殊主持場合中,可能會存在許多突發情況,對主持人的臨場發揮和應急反應能力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也說明主持人務必要具備極強的隨機應變和救場能力, 才能夠更好地化解現場的突發情況, 但智能機器人的所有反應都源于設計植入的固定程序,當出現突發狀況時,智能機器人無法針對現場的情況做出及時的反應, 這也是智能機器人無法代替主持人的重要原因之一。
智能機器人作為時代成熟發展的產物, 有著人腦無法比擬的計算和思維運行能力,但卻不具備人的情感[7]。特別是訪談類節目更加注重人與人之間心靈的溝通, 以及對于問題深度的挖掘和探討,這并非通過話術植入就可以實現。智能機器人語言重復且冰冷,缺乏真情實感,會很難渲染氛圍,造成現場嘉賓無法敞開心扉暢所欲言。
正常主持人在信息處理和收集方面無法與智能機器人所比擬,但卻可以在節目深度上展現自己。對某一新聞事件從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對于觀點進行整合,表明自己的立場,還可以挖掘出更加深層次的其他新聞內容,為觀眾帶來不一樣的播報體驗和解讀分歧, 這些都是普通人工智能機器人所無法達到的高度。
注重節目的把控和應急處理能力的提高是人工智能時代下主持人不可替代性優化策略之一。 主持人并非是傳統意義上的發言工具照本宣科, 其不僅要具有駕馭節目的藝術能力,更要參與到節目的全過程,注重對于節目整體的把控。 因此,主持人務必要具備較強的應急處理能力。 雖然人工智能主播可以精準地模仿人類的語言表達, 但卻只能在人的有效操控下完成,無法通過先天來實現,這也說明主持人若想在人工智能時代下不被取代, 則務必要鍛煉一些人工智能機器人所無法完成的事情。
強化內部技巧, 提高情感表達渲染能力是人工智能時代下主持人不可替代性的又一優化策略。 通過上述分析得知, 人工智能時代下的智能主持人雖然有著更強的信息處理能力和文本收集能力,這也是普通人腦所無法比擬的,但在主持行業中, 并非是單純具有強大的信息數據處理能力即可以完成整個播報工作,而是需要投入一定的真情實感,使得新聞欄目或是訪談類節目更加吸引人, 能夠實現人與人之間彼此心靈上的溝通, 這也是人工智能時代下機器人所無法達到的高度, 更是主持人在接下來的工作和提升中所要注重的部分。彼此之間的共鳴,這對于播音主持人的專業要求極高,不僅要清楚轉達出事件的內容,準確地表達出某一觀點的官方態度,更要保證播報的過程中,思想情感始終處于動態的狀態,鏗鏘有力、張弛有度,在日常工作和提升中, 除了運用外部技巧將稿件文字繪聲繪色表達出來的同時,也需要適當的運用內部技巧,并不斷提高自身的共情能力,可以更好地了解接受訪談對象的心理動態,并換位思考,使得自己的主持和表達更加生動感人。
完善辯證思考等復雜的思維能力是人工智能時代下主持人不可替代性的又一優化策略。 在當前許多電視節目中主持人的流程化播報功能已經逐漸被非專業主持人甚至一些機器人所取代, 這也為主持人未來的播報和專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 主持人務必不斷提高自己的主持深度,展現出自己獨特的魅力風格。
總而言之,在人工智能時代下,智能機器人的出現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便利,將其應用到媒體行業中,也能夠代替主持人去完成一些相對簡單重復或是艱巨環境下的播報任務, 這也是科技進步和主持行業現代化成熟發展的體現。 超強的儲存和工作時間雖然能夠凸顯出人工智能主持人的價值, 但卻無法更好地替代主持人當前的地位和工作能力。 但其為當前主持人的工作所提出的挑戰仍然不容忽視,說明主持人在今后的工作中務必要穩扎穩打,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 更要注重培養自己的應急處理能力和對節目的把控力度,更要強化內部技巧,提高情感表達渲染能力,完善辯證思考等復雜思維的能力,真正將主持這項工作當成是有血有肉、有靈魂、有情感的工作,而非是簡單的播報和新聞的傳遞。 在不斷提高自身的主持播報業務能力的同時,推進媒體行業的成熟發展,在人機共處的時代下造就主持人的新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