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詩
江蘇省南京工程高等職業學校,江蘇南京 210000
我國新時代的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自然是題中之義。作為華夏兒女,每個人都肩負著將優秀的中華文明發揚光大的責任。在生活速度越來越快的現代化社會,雖然不少人已經認識到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但是還有很多“沉睡”的人迷失在光怪陸離的世界中,部分已經覺醒的人由于力度不夠也收效甚微。中華博大精深的文化體現在方方面面,在餐飲中更是自成一體。我們不該忘記舌尖上的傳統餐飲文化,應該把它發揚光大,這不僅是每個人的事情,還是每個餐飲公司、餐飲企業應該秉承的運營理念。
餐飲擺臺設計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只有明確了決定餐飲擺臺設計的因素,就可以從這些因素入手,對癥下藥,創新餐飲擺臺設計。中華上下五千年的飲食文化作為人類文明發展的產物對餐飲設計影響深遠。
在全面進入小康社會的今天,新的經濟形勢和社會環境在影響大眾飲食文化的同時,也改變著大眾的飲食理念和對于飲食的要求。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飲食環境,更偏向于主題明確、淡雅清靜的環境。人們同樣在意宴會的程序與順序,不同化于外國的社交禮儀,越來越多的人希望恢復中國傳統的禮儀,使用中國古代的東西。這樣既能發揚優秀傳統,還展示了我們的民族自信心[1]。
大數據時代使我們的身邊充斥著各種日新月異的信息,人們的知識也在不斷地更新。餐臺也應該迎合消費者的認識,做出改變。但是,經過實地調查某些酒店,我們會發現大多數的酒店觀念不夠前衛,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酒店整體的氛圍、環境的布置、桌椅的擺放等風格雜亂,沒有整齊劃一的規整感,餐臺的設計也僅僅體現在餐具的選擇和使用上,餐具本身也毫無創新可言。就目前的餐臺設計來看,餐臺設計不夠創新,和傳統文化的融合不夠深入,并沒有滿足顧客個性化的追求。
現階段餐臺設計的另外一個缺點是重觀賞而輕實用。餐臺不僅是一個為顧客提供餐飲的地方,其實它也是一個人與人相對獨立的交流空間。好的餐臺首先要滿足顧客的實用需求,為顧客提供豐富的飲食,餐品設計、用餐工具、餐臺高低都要符合人性化的需求,既能滿足不同顧客的取餐需求,還要最大化減少顧客的不滿意方面;其次還要盡量滿足顧客的審美需求,提高餐臺的審美價值[2]。
宴會的主題和餐臺的設計,可以說是整體與細節的關系,餐臺的設計和裝飾與整個宴會的主題是遙相呼應的。要想給顧客一個完整的文化體驗,餐臺的設計就應該脫離表層的模仿,深入到文化內涵當中去。餐臺的設計不僅僅是民俗物品的堆砌,其樣式和物品的選用還要有傳統的道理和典故的依據。比如婚慶時餐臺的設計,桌布應該選擇傳統習俗中寓意喜慶的大紅色,筷子應該選擇香樟木制成的筷子,木頭的質地能夠體現中華傳統的文化。我國自古以來都是使用筷子的國家,可以說是筷子的發源地。從典故這一方面而言,我國南方有生下女兒之后種香樟樹的習俗,待女兒長大要嫁為人婦時,把香樟樹砍掉制作兩個大箱子,箱子里裝滿絲綢,寓意“兩廂廝守”,而筷子的使用是兩支缺一不可,也寓意著“成雙成對”。在設計菜單時,菜肴的數目一定要是雙數,一般以六、八、十、十二為吉利。在中國傳統習俗中,六象征著“六六大順”、八象征著“如意發財”、十寓意著“十全十美”、十二寓意著一年十二個月,月月幸福。具體的菜肴也要選擇名字有美好寓意的,如早生貴子(蓮子羹)、百年好合(西芹百合)、鴛鴦戲水(兩吃蝦)等,用此類具有美好寓意的成語命名菜肴,具有烘托氣氛、寄托祝福的作用。由此可見,餐臺的設計要盡量做到表里如一,表面的內容與內里的含義要一致,簡單地停留在模仿階段只是一種膚淺的表示,并沒有真正地傳達出中華文化的優秀內涵[3]。
餐臺的設計不僅要滿足某些年輕消費者時尚前衛的需求,還要從實用性方面出發,滿足所有顧客取餐用餐的功能性需求。從辯證法的角度出發,我們可以得知:文化的發展離不開傳承,傳承離不開發展。體現在餐臺設計中,既要充滿時尚感,符合年輕人的朝氣和前衛,也要承載某些傳統文化,表現出特定的傳統理念。傳統和現代的結合,闡釋了現代人傳承與創新的理念,體現了現代人文化包容的心胸和強大的文化自信。同樣以婚禮為案例,傳統的中式婚禮為表喜慶,常用大紅色裝飾宴會廳和餐臺,由于西方文化的影響,年輕人也開始運用淺色來裝飾婚禮現場,穿白色的婚紗,寓意婚姻純潔神圣,撒花瓣的環節寓意著將幸福傳遞給親朋好友。傳統的婚禮中很少使用鮮花,近代以來更多的中國人把玫瑰花視為愛情的象征,多用玫瑰花表達愛意,因此在婚禮上也越來越多地使用玫瑰花來裝飾環境,裝飾餐臺,渲染氛圍。如果在餐臺上一味地使用傳統的內容,會使婚禮與現代生活產生差距,無法滿足新時代青年更加前衛的要求。創新的基礎是傳承,只有將文化的時代性和民族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才有利于中華文化的弘揚[4]。
無論我們生活在什么樣的時代,處于什么樣的身份地位,必要的規范和禮儀是每個人都要遵守的,是在人際社會中生存與生活的必備技能。中華民族作為禮儀之邦,更要將表達友善的禮儀傳承下去。因此,餐臺在設計時,要考慮到宴會的主題,用餐者的身份、信仰、飲食禁忌,尊重顧客的文化背景和飲食習慣。
1 座次有序
在中國文化中,座位的次序是表明對顧客的尊重和友善的主要方式,中國傳統宴會一般使用圓桌。就餐時第一個原則就是面門為上,最重要的顧客通常坐在正對著門的位置,開門正對的第一人為主陪,主陪的正對面是副陪;按照以右為尊的原則,主副陪的右手是一、三客,左手是二四客。
2 尊重信仰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有容乃大,包容性極強的國家,我們尊重不同民族的習俗,尊重不同宗教的信仰。因此,在舉辦某些重大宴會的時候,主辦方應該事先了解參會人員的身份和文化背景,了解他們是否有宗教信仰,充分準備宴會,盡量照顧到所有與會人員的習慣。比如穆斯林不吃豬肉;藏族人不吃驢肉、狗肉和馬肉等,這些少數民族的飲食禁忌最好都顧慮到[5]。
3 增加互聯網和高科技的使用
互聯網和高科技的使用會提高顧客用餐的效率,為顧客帶來便捷,同時也使用餐者感覺到宴會的時尚和前衛。比如自動旋轉的餐臺使顧客更便捷地用餐,給顧客留下了交流的空間和時間;可視的點餐系統可以使顧客更為直觀地看到菜肴,更加直接有效地點菜;投影儀、LED電子屏等可以展示圖片和視頻,增加宴會的氛圍,提高宴會的品格,為顧客增添更多的情趣。同時顧客還可以通過互聯網和某些APP對宴會和酒店就行反饋,既避免了不必要的尷尬,又給了酒店改進的空間,顧客還可以提前預約個性化的服務,方便酒店推出更加人性化和針對性的服務,為顧客量身制作宴會[6]。
在人們生活水平和消費理念不斷更新的背景下,服務業的發展面臨著挑戰和機遇。新型的餐臺設計應該既抓住消費者的心理,又發展傳統文化,將時尚與傳統巧妙地結合起來,創新餐臺設計,弘揚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