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杏會 潘岳風
桂林旅游學院科研處,廣西桂林 541006
美麗鄉村建設是根據十八大報告文化生態建設理念進行指導,并且由農業農村部牽頭正式啟動的建設活動,廣西鄉村建設活動“美麗廣西、生態鄉村”是我國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板塊,這就需要從不同領域和不同專業角度去研究和創新建設模式。本文將以桂林首批特色鄉村魯家村為實例來進行分析,在旅游城市化進程的大背景下,對桂林市魯家村的文化生態和旅游發展的問題進行研究,探索魯家村文化旅游的未來發展模式,打造創新性鄉村旅游建設新途徑。
關于旅游城市化對鄉村的影響研究,我國學者主要從文化地方感、本土居民的感知、鄉村文化保護利用和重構等方面開展。陳桂秋認為城鎮化進程中,廣西壯族的地方感受影響,體現為壯族生態文化地方感逐漸弱化,其文化傳承的主要方式活態化活動瀕臨喪失[1];何悅則從民族地區農戶的感知出發,研究旅游城鎮化帶來的影響,得出積極影響大于消極影響,主要體現在經濟層面上[2];黃震方等學者則圍繞城鎮化和旅游發展的相關主題下,梳理鄉村文化的研究進展,提出了鄉村文化保護和重構的機制和思路[3]。
關于旅游中鄉村文化生態保護研究問題,我國學者從文化發展、文化承載主體、城市化對文化的影響、新農村建設等方面開展。李德建認為鄉村文化在開展文化產業中,可能會與新文化進行整合[4];王帆等則認為通過鄉村旅游實踐,鄉村居民對本土文化加深理解和認知,主動成為推動社區發展的動力[5];魯克榮則認為,城鄉一體化發展中,我們應對文化保持自覺性,提升鄉村居民文化水平,自覺傳承和保護鄉村文化,實現可持續發展[6];秦紅增針對鄉村都市化指出,鄉村發展的關鍵點在于提供異于城市文明的文化風俗,并能讓人持久眷戀并向往之[7];任超等指出如何提高凝聚力和文化氛圍來構建新的鄉村結構,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8]。
城鎮化對鄉村帶來正負影響,但研究多集中在經濟層面,而非文化生態層面。旅游中關于文化的保護研究,學者們則是從文化的社會層面來深入開展,而非“生態”,且單方面提出對文化的保護,而如何保持文化生態與旅游的協調發展將是一個重要課題。
桂林魯家村是位于桂林市桃花江畔的一個自然村落,是桂林山水融合的一個縮影,依山傍水, 是桂林老景“陽江秋月”所在地。隨處可見的青瓦白墻、青石板路、坡屋頂、雕花窗等建筑元素,體現了桂北民居的傳統特色。魯家村素有 “豆腐村”之名,其豆腐美食頗具特色,菜品豐富。此外,民俗活動也豐富,如在特殊節慶打粑粑、舞獅、劃龍船等。魯家村集自然風光、獨特美食和民俗文化等為一體的文化生態旅游村[9]。
從2012年開始,魯家村進行了全面升級打造,重點扶持村內開展鄉村文化生態旅游,通過文化、旅游、餐飲等全方位整合,創建了美麗鄉村的全新發展式。此后,魯家村獨特的文化生態成為旅游資源,旅游吸引力穩定持續,游客市場不斷增加。現如今,魯家村已入選首批“廣西養生養老小鎮”。通過文化、旅游、餐飲扶貧,如今的魯家村已經成為廣西具有休閑旅游特色的新農村典范,每天接待國內外游客達2000多人,而在節假日更是每日接待 5000 多人,魯家村業態正逐步完善[10]。
所謂協調指的是多種以上的元素或者系統之間的一種良性互動,指的是多個要素保持協調發展的基礎。而在協調之中的要素或者系統之間只存在作用之間的契合程度強弱,而不涉及要素之間的好壞之分,但是協調發展程度則可以提現要素之間的協調狀態的優劣水平程度體現。城市化進程中旅游業和文化生態之間的協調發展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第一,旅游業是一個綜合性較強的產業,關聯性也非常廣泛,旅游業的發展不但可以提高城市的發展動力,而且可以增加社會的就業機會緩解就業壓力,可以帶動城市餐飲業、住宿和娛樂業等關聯產業的發展,對提升城市的經濟實力、文化水平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第二,文化生態的保護也是一個地區旅游業發展的文化基礎,可以提升城市的基礎建設的發展和健全,提升城市文化水平,這樣對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基礎,知名度的提升就會增加游客數量,提升旅游收入,切實有效地推動了旅游業的前進。
社會經濟的發展勢必會帶來當地環境破壞和污染問題的凸顯,隨著旅游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這些問題就愈發明顯。即便在遠離市區的農村,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環境破壞的景象已經隨處可見。因此,在這種由旅游為主要動力的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環境破壞問題必須得到妥善處理,才能確保旅游健康發展。以文化生態為旅游吸引力的鄉村旅游更加需要厘清面臨的挑戰和困境,才能確保鄉村文化生態源遠流長,如果要使文化生態得到繼承和發展就勢必要讓生態保護意識深入人心。而依據當地文化生態量體裁衣的鄉村特色旅游則是保護和傳承文化生態的最佳手段,也為當地村民打造適合居住的溫馨家園,使村民自發去保護周圍的環境,從而又促進了旅游的良性發展。
我國鄉村文化生態與旅游協調發展研究的起步較晚,研究理論基礎不足,在實踐過程中經常出現各種問題,比如利益分配不均引發糾紛、旅游產品更新較慢等問題。此外,由于魯家村這類鄉村地區文化生態系統薄弱,保護不當便會導致文化生態破壞,影響鄉村旅游協調可持續性發展。廣西美麗鄉村活動是鄉村旅游建設背景下啟動的,就是要讓生態和人文環境得到保護,提高鄉村村民環境保護意識。通過一系列整治活動確保鄉村文化生態得到改善,從根本上提高文化生態的內在免疫力,從而才能奠定鄉村旅游的資源優勢,為發展鄉村旅游提供新機遇,促進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
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發展生產、整潔村容、文明鄉風”是當前的重要任務。建設 “美麗鄉村”是依據生態文明建設理念而開展的具體行動,相關制度提出”必須減少污染物的排放,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嚴格控制高消耗、高污染項目的建設”[11]。政策和制度的約束,將助推實施主體去權衡經濟發展和保護文化生態的利弊,主動尋求解決方法,平衡兩者的發展。魯家村在旅游開發過程中出現排污問題,在政策制度的約束下,積極探索解決方式,最終采用市場上最先進的配套排污設施,在規劃中積極開展環評工作,避免出現破壞環境的不當設施。文化生態還體現在魯家村規劃的細節上,景區不設停車場以減少尾氣排放,民俗文化融入文化旅游活動中等。
桂林魯家村的旅游是以文化生態為基礎而開展的,保護首先要提高村民的認知度,當地政府要加大文化生態的保護宣傳力度,要讓村民認識到鄉村文化生態是一種無形的商品,消費的過程是游客、旅游吸引物和旅游實施者三方面構成的。政府主管部門要加大宣傳力度,向村民普及文化生態知識,要讓文化生態保護和旅游環境保護意識深入人心,讓村民自發自覺地保護文化生態環境。讓他們了解什么是鄉村文化生態,了解環境保護的必要性和旅游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12]。魯家村的社區管理者要具有一定環保專業素養,這樣才能保護旅游景區的基本環境,例如:衛生和社區環境整潔。隨著近幾年,魯家村的游客數量日益增加,魯家村的環境破壞問題也愈發嚴重,主要表現在:游客亂扔垃圾現象,旅游景點涂鴉現象屢禁不止。因此,社區管理者要在景區設計環境保護標語,提醒游客哪些行為會對環境造成破壞。不僅如此,魯家村也應加強對游客進行環境保護教育和宣傳,提高游客的環境保護意識,實現雙向的改善。
要實現鄉村文化生態與旅游的協調可持續性發展,就必須不能以犧牲資源為代價,這就要求旅游開發者要科學規劃鄉村旅游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不能破壞當地環境,可以進行適當程度的改造,但是不能改變,不能破壞原有的生態環境,打造旅游景區要以原生態環境為基調。魯家村鄉村旅游是地域性較強的旅游性質,游客來此的目的都是為了欣賞當地原始的文化生態,當地原生態文化和自然面貌是吸引他們的關鍵點,如果對自然風景過多地進行人為干預和改造,就會失去原汁原味的感覺,也就失去了吸引游客的優勢。換句話說也就是如果過度對環境進行人為的改造不僅不會起到吸引游客的作用,還會適得其反,不僅起不到吸引游客的作用還會破壞當地的自然風景,失去鄉村文化生態的特色。魯家村的旅游特色應將自然風光與人文風俗融合,創造出 “山間有鄉人,民風環山繞”的獨特景觀;其次,改造應該避免趨向“舞臺性”,回歸本真,才能給予旅游者更濃厚的回歸自然和原生態文化的感覺。
對于游客來說,是要不斷嘗試新的旅游項目和旅游體檢,就是要發現和欣賞沒有見過的景色,這才是他們旅游的動力所在。因此,旅游項目開發者就是要迎合游客的需求,精準定位,在保持自然環境不變的基礎上,開發具有當地特色的旅游項目。首先,要維持魯家村原有的地域特色,不能讓本土文化變味。其次,要培育魯家村當地的鄉村文化,加大鄉村文化培訓力度,打造具有當地特色的鄉村文化氛圍。
桂林魯家村有條縱貫全村的河流——桃花江,桃花江是魯家村的母親河,這條河流對魯家村的意義重大,是魯家村環境指標的一個標桿,也是魯家村環境保護效果好壞的關鍵點。因此,首先,要給魯家村的村民樹立正確的環境保護意識,要他們了解到桃花江對他們的重要性,可以在河邊樹立標語,禁止垃圾倒入桃花江;其次,要對桃花江的垃圾進行定期的清理,對桃花江的水質進行檢測;然后,要打破人們自私自利行為習慣,倡導綠色消費和低碳的生活模式;最后,倡導魯家村村民選擇使用節能、綠色、低碳的產品和服務,抵制和反對各種形式的過度消費和不合理消費行為,實現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的低碳化。
旅游城市化進程中,鄉村文化生態與旅游協調發展是一個動態變化過程,需要動態監測和分析。桂林市魯家村享受著旅游帶來紅利的同時,也面臨著新問題、新挑戰,魯家村的文化生態保護,要隨著旅游的發展,隨時更新兩者協調發展的最佳保護途徑,才能有效保護文化生態和促進旅游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