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順偉 艾安琦 李全歡 石宇航 尼 瑪 哈絲娜
西藏大學,西藏拉薩 850000
作為五千年歷史文化傳承的寶貴結晶,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研學旅行過程中是十分重要的載體,其自身所具有的體驗性以及參與性與研學旅行也有著比較高的契合性。另外,在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的過程中,青少年也應當發揮自己的力量。利用研學旅行的方式對于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夠起到積極幫助作用。但是從目前實際情況,在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研學旅行的過程中還存在著比較多的問題,需要相關部門與學校采取措施加以積極應對。因此,本文在研究過程中通過文獻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就以唐卡作為研究對象,首先通過對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等網站對已有文獻資料進行了收集、整理與分析,為后期研究奠定了較為堅實的理論基礎,緊接著通過案例分析的方式與理論分析結合在一起,使得研究更為深入,分析了基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拉薩市研學旅行發展對策[1]。
唐卡作為現當代我國文化昌盛時期下的一個新興文化產業,研究學者普遍認為其產生于公元7世紀的吐蕃時代,在《大昭寺目錄》等相關文獻資料當中也十分明確地記載了松贊干布曾經親自描繪的有白拉姆唐卡像等,之后隨著研究學者對其進行的研究不斷深入,其實在更為久遠的時期下就已經初具雛形。唐卡是第一批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當中的民間美術,同時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到《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中。唐卡其實就是卷軸畫,早在《藏漢大辭典》以及《西藏歷史文化詞典》當中就指出唐卡為“卷軸畫,畫有圖像的布或紙,可用軸卷成一束者”。在唐卡所展現的內容當中,主要涉及到了社會歷史、生活習俗、天文地理、文學藝術等等,也被很多研究學者稱之為是“藏族的百科全書”[2]。
早在2006年,藏族唐卡就已經被國務院列入到了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當中,這也是第一次將唐卡保護提升到了國家層面,從這項舉措當中就可以看出黨和國家對藏族優秀傳統工藝唐卡藝術價值給予的重視與肯定,也使得唐卡從業者的創作積極性和動力得以激發。200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阿布扎比將包括唐卡在內的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納入到了名錄當中,這些舉措也使得全球人們再一次將關注的重點集中到了唐卡的傳承與保護層面。2018年唐卡又再一次的被列入到了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之中[3]。
在2013年國務院所頒布實施的《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年)》當中首次以政府報告的方式要求各級地方政府應當大力發展研學旅行,明確要求各級政府要積極推動中小學生研學旅行。而在2014年國務院所頒布實施的《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當中也提出在中小學日常教育的過程中,需要通過合理的方式將研學旅行納入到其中;采取積極有效措施支持地方政府建設一批研學旅行基地,力求能夠對整個接待體系加以完善,相關部門應當給予適當的政策傾斜。2016年,11部門又聯合頒布實施了《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建議》,在其中就要求地方政府在制定長遠規劃的過程中要將研學旅行納入到其中,充分發揮研學旅行的效用,進而實現其今后的可持續發展。
在國家頒布實施一系列政策之后,各個地區中小學校也積極響應號召,結合本地區及本學校的實際情況有效開展研學活動,探索出一條適合自身實際情況的全新模式,進而力求能夠積累更多的實際教學經驗。學校在開展研學旅行過程中應當始終堅持“走出課堂、走進自然、走向世界”的原則,要保證學生們能夠更為積極主動地走進大自然當中,豐富自身理論體系,進而形成滿足時代發展要求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此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對于提高學生們的整體動腦動手能力也能夠起到良好作用[4]。
隨著最近幾年教學理念的不斷升級與改革,如今中小學生家長絕大多數都是受到高等教育的人群,這也使得人們對子女的教育理念從最初的重分數轉變成為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層面。所以家長自身教育觀念的轉變也為唐卡研學旅行未來發展形成了較為現實的理論基礎。家長也更加積極地與學生建立良好溝通關系,使得自己的孩子可以接受到更多的事物,能夠在面對困難與問題的過程中更加有勇氣,能夠獨立自主的處理所面對的任何問題[5]。
從唐卡研學旅行目前的實際發展現狀看,并沒有專門僅針對于唐卡所開展的研學旅行活動,其更多的還是作為一種構成要素與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一同成為研學旅行的主要內容。另外,在開展研學旅行過程中還與旅行的六大要素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從其本質上看具有較為復雜的特征,與此同時學校也要積極發揮自身組織者的實際角色,保證研學旅行過程中學生人身安全。在進行調查研究的過程中也對很多中小學教師進行了走訪,很多教師都表示在開展研學旅行活動的過程中并不愿意專門針對于唐卡開展。
1 學校制定相應的安全管理機制
在正式進行活動之前,需要強化對指導教師與學生安全知識方面的宣傳,要為學生與教師購買意外人身保險。另外,學校還需要與家長簽訂安全責任書,其中要對本次研學旅行的目的、時間、路線、費用以及注意事項等信息進行明確說明。要盡可能地選擇一些有相關資質的企業或者機構建立合作關系,要專門簽訂與之對等的合同,明確企業、學校在這個過程中所需要承擔的安全責任,保證整個旅行過程中的安全、可靠[6]。
2 政府建立健全研學旅行基地經費保障機制
從出資方式上看,國家有關部門需要積極提倡經費上的“政府+學校+家庭”的模式,這種方式對于分擔經費壓力有積極促進意義,使得經費能夠真正落實到實處,獲得更好效果。對于開展唐卡研學旅行的企事業單位而言,政府應當適當的采用稅收減免甚至免征稅收的方式確定出一個較為合理的經費保障機制,這種方式一方面可以促進唐卡研學旅行的健康發展,同時也能夠不斷提高研學旅行行業整體的積極性,使得更多的學生可以了解到唐卡文化,認識到其中所具有的歷史文化節價值,這對于推動唐卡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有著十分積極的促進意義。
3 指導教師需要開展專項培訓
中小學可以適當的利用寒暑假時間,結合下一學期的教學計劃對教師開展研學旅行培訓工作,請唐卡專業研究學者以及傳承人對教師開展專項知識培訓工作,使指導教師可以具備基礎的課程知識,這對于未來研學旅行可持續發展能起到積極作用。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文化傳承過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其對于豐富文化內涵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藏族唐卡被國務院列入到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當中,具有著十分深厚的文化價值,因此對其加以保護就顯得尤為關鍵,而研學旅行的開發就成為了一個重要途徑。本文在研究過程中首先分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唐卡,之后從唐卡藝術的社會效益與時代機遇、政府政策扶持、學校積極推進以及家長觀念轉變幾個角度出發對唐卡研學旅行可行性進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