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倪 珺
關于內部控制,美國準則委員會(ASB)《審計準則公告》提出了如下定義:“內部控制是在一定的環境下,單位為了提高經營效率、充分有效地獲得和使用各種資源,達到既定管理目標,而在單位內部實施的各種制約和調節的組織、計劃、程序和方法”。內部控制不是由單一部門或某一人員設計實施的,它是由企業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和全體員工共同參與實施,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手段,是衡量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標志,是現代管理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所謂內部審計,是單位內部由專職審計人員進行的審計,通過運用系統、規范的方法,進行獨立、客觀的監督和評價活動,達到幫助部門和單位的管理者實施最有效管理的目的。
因此,兩者都屬于企業管理活動,而內部控制的范圍要廣于內部審計。內部控制是單位內部檢查經營活動、防范經營風險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包含企業運營的方方面面。例如采購活動中的權限審批制度、銷售活動中的合同簽訂及各項單據的核對、財務活動中原始憑據的審核與記錄。內部審計是內部控制的一項要素,是一項專門的鑒證業務,它有責任對內部控制進行監督和評價,是企業防范經營風險不可缺少的屏障。內部控制包括內部審計,內部審計是對內部控制制定和評價的手段。
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的 《中國內部審計準則及具體準則》第2201號內部審計具體準則——內部控制審計中第四條 “內部審計的責任是對內部控制設計和運行的有效性進行審查和評價,出具客觀、公正的審計報告,促進組織改善內部控制及風險管理”。第五條“內部控制審計應當以風險評估為基礎,根據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對組織單個或者整體控制目標造成的影響程度,確定審計的范圍和重點”。可以看出,企業內部控制、風險管理、財務管理等項目的實施效果,要由內部審計部門運用系統化和規范化的方法對其做出獨立及客觀的評價,達到改進企業風險管理、控制和治理過程的效果。
內部審計部門對內部控制的評價主要有體系設計評價和執行有效性評價兩種。設計良好的內控體系可以保證企業有效控制風險,同時對內控體系的有效控制又可以體現內控設計的準確性。
在實踐過程中,企業往往在確定銷售方案的同時,相應的采購、生產計劃也隨之制定完成;在簽訂合同的同時,款項收付的方式、違約問題如何處理也隨之確定。在這一系列的業務活動中涉及了企業諸多平行部門,內部審計準則中要求內部審計部門不應直接參與企業的業務活動,屬于獨立于企業經營活動的執行部門。其作為監督企業的各項業務和管理活動的部門,應按照特定的審閱及評價方法,對各項風險點的制度設計及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有效的評價,從而及時發現內部控制系統中的薄弱環節和潛在風險,提出合理的管理建議,保證企業正常經營活動目標的實現。
《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中規定“內部控制的目標是合理保證企業經營管理合法合規、資產安全、財務報告及相關信息真實完整,提高經營效率和效果,促進企業實現發展戰略”。同時,《內部審計基本準則》中也規定“內部審計應深入調查、了解被審計單位的情況,采用抽樣審計等方法,對其經營活動及內部控制的適當性、合法性和有效性進行測試”。
因此,內部控制在企業管理中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體系,而內部審計為了更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要對這一動態系統實行動態及持續的監督。這一監督過程滲透在企業管理的方方面面,通常包括日常管理活動和監控活動。
這項持續的監督過程涉及內部控制各個要素,為了更好地對內部控制的實施進行監督,要求內部審計人員熟悉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參與業務活動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和監督。例如在企業招投標管理中,應根據《招投標法》、企業內部招投標管理制度的規定,對招標文件、投標企業資質進行事前監督;對開標、評標和定標過程中的合規性、科學性進行事中評價;對中標企業中標通知書的發放、合同的訂立和簽署及合同實施過程進行事后跟蹤。
隨著內部審計的發展和深入,其職能也從評價和監督拓展到提供適當的咨詢和服務。《內部審計基本準則》中對此作出了明確規定 “內部審計人員應當以適當的方式提供咨詢服務,改善組織的業務活勱、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
鑒于內部審計在內部控制體系中的特殊作用,要求內部審計工作人員要先于企業其他部門及外部審計人員了解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的全部內容,并能將體系和總的要求融入到企業的經營和管理活動中。因此,《內部審計基本準則》中提到的內審人員對內控體系提供咨詢服務的要求,在實際工作中就有了現實意義,更為體系建設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內部審計人員以檢查者的身份幫助各相關部門理解、運用內控體系,一般是通過對總公司的職能部門和下級公司對應部門提供有關內部控制的咨詢服務,來促進內部審計部門評價與控制單位的自身業務,企業各部門、各層級共同承擔管理風險,充分發揮內部審計部門防范風險的重要作用。
企業內部控制的全面性和適用性,決定了內部審計評價的優劣,也是內審機構開展內控審計的基礎。一是企業應根據自身戰略目標、企業文化、經營策略和措施、市場環境和定位等多方面進行內控制度設計。二是隨著企業現代管理體制的建立,經營方針、法人治理結構的變動,應對內部控制制度進行動態調整,以便緊跟企業發展步伐。三是企業應建立符合自身特點的激勵機制,明確工作任務,營造全員有“目標”的工作氛圍。四是企業應在內部審計制度中明確內控監督和評價項目,以便內審人員“有章可循”,明確審計內容和規范標準。
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已深入到企業的各個環節,對企業經營的發展、企業價值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在企業中保證內審機構的獨立性,樹立正確的內部審計觀念,發揮符合企業實際的內部審計職能,可以使企業管理水平得到提高、防范風險能力得到加強。一方面,為了客觀地對審計項目實施審計,公平、公正地得出審計結論,審計部門的獨立性就顯得尤為重要。審計部門只有獨立于被審計部門、被審計項目,審計的作用才能充分發揮,避免受到掣肘。另一方面,內審人員的理念由被動審計轉為主動審計,也能更好地發揮內部審計作用,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內部審計能否對企業經營管理起到作用,內審人員的專業水平和素質起到了關鍵的作用。這就要求內審人員不僅要精通財務、審計知識,還要熟悉本企業的業務結構和相應的專業知識。同時,也需要企業采取完善的培訓機制來促進內審人員的知識結構更新,使內審人員業務精湛、技術過硬,工作水平和責任感得到不斷提高,能夠適應不斷發展的審計形勢的需要。
總之,隨著我國企業國際化進程的加快,健全的內部控制體系和嚴謹的評價、監督機制將成為企業現代化管理的關鍵。內部審計和內控機制密切相關,充分發揮內部審計在內部控制中的作用,對實際工作中內控制度的實施、評價和監督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