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浩
(金肯職業技術學院,江蘇南京211156)
21世紀是互聯網時代,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給我國高校教育事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近年來,我國一直致力于完善教育體系,高校繼續教育是其中一項重要組成部分,必須予以高度重視。高校繼續教育事業是已經工作人員深造的平臺,有利于提高其工作能力,使之在市場中更具就業競爭力。為推動高校繼續教育事業的大力發展,應當充分發揮互聯網技術的作用,構建完善的教務管理平臺,實施高效的遠程教育服務,為工作人員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使之養成終身學習習慣,認真投入繼續教育,保障高校繼續教育教學質量。互聯網環境下,高校繼續教育教務管理平臺建設并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其涉及多方面內容,需要實施系統化管控,扎實理論基礎,并將其應用于實踐,提升高校繼續教育教務管理平臺建設效益。
隨著我國計算機信息技術的大力發展,互聯網時代到來,互聯網環境下的傳統行業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傳統教育事業也隨之改變,迎來了新的發展模式,開始于“互聯網+”背景下轉型,大大地促進了現代教育事業的發展。高校繼續教育教務管理平臺的建設,需要和互聯網技術有效結合,以完善教務管理平臺功能,豐富教務管理資源,為學生拓展教學空間,樹立新的教學觀念,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從而保障高校繼續教育教學質量。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形成了新的形態,具有開放性、透明性和融合性,能夠滿足高校繼續教育教務管理不同用戶的需求[1]。主要特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具有個性化。指的是各所高校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進行教務管理平臺模塊和功能的調整,使之更適合學校的教務管理需求,為學生、教師和教務管理人員提供個性化服務;二是具有移動性。這使得教務管理工作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讓學生、教師能夠更加靈活地使用其中的功能。
高校繼續教育教務管理平臺建設中,應當滿足教務管理需求。需要有效銜接教師、學生和后勤工作,處理好各方的工作關系,需具備良好的教務管理功能。教務管理平臺中要包含學校各部門的管理工作,采集各部門的基本信息,為教務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扎實的基礎[2]。教務管理相關界面要簡潔,具有層次性,避免操作失誤,更好地實施綜合性教務管理工作。
高校繼續教育教務管理平臺建設,還需要滿足學生的管理需求。學生是教務管理中的重要對象之一,應當于平臺中設計專門的學生管理板塊,有專屬頁面進行管理,這樣不僅能夠加強教師對學生的管理,還能夠促進教務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學生管理板塊功能要滿足學生的基本需求,記錄每一位學生的基本信息,為學生提供其需要的各項服務,如考試報名、選修課程報名、成績查詢等。需要注意的是,學生管理中的各項信息要進行保密,做好安全防護設施,以免信息泄漏[3]。
在高校繼續教育教務管理過程中,不僅要重視對學生、教師的管理,還要關注財務管理工作。學生參與高校繼續教育活動,需要繳納學費及其他相關費用,這些費用用于支付教師的薪資,以及教師和學生的獎學金、助學金等,還需要維護高校的基本運營,也就是說高校應當合理安排資金,提高資金利用率[4]。
在高校繼續教育發展過程中,不僅要關注于教務管理工作、學生管理工作、財務管理工作,還要重視資源管理工作。高校中的各項教學設備、教學設施、教學教材等都屬于教學資源,科研場所、科研設施等也屬于學校資源之一,還涉及學生宿舍、圖書館書籍、學生食堂等等。這些資源都必須進行有效的管理,也應當在建設教務管理平臺時,滿足資源管理需求,以便優化高校教育資源配置,提高資源利用率,避免資源浪費和閑置[5]。
現階段,高校繼續教育教務管理平臺建設中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主要有:一是部分高校繼續教育事業發展中,并未重視教務管理平臺建設工作,流于表面,沒能真正發揮教務管理平臺的作用,未能實現有效的服務,沒有充分發揮互聯網技術的作用,所提供的功能較為單一,無法開闊學生的學習空間,教務管理工作質量得不到提升;二是缺乏完善的高校繼續教育教務管理平臺服務功能體系,無論是學生、教師還是學校管理者,都未能通過教務管理平臺來實現有效的管理工作,仍然堅持傳統的教務管理模式,以至于教務管理效果不佳。教師和學生間缺乏有效的交流和溝通,教師沒能充分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學生也不能通過教務管理信息來進行簡單的考試報名、選修報名等。
在進行高校繼續教育教務管理平臺建設的時候,應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優化高校繼續教育教務管理平臺系統結構,根據實際需求來改變格局,予以先進信息技術的支持,以促進高校繼續教育事業的大力發展,為學生提供多樣化服務,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6]。與此同時,互聯網背景下的高校繼續教育教務管理平臺建設,有利于提高相關人員的管理水平,改善傳統的管理模式,真正發揮出教務管理的作用,提升效率。
在建設教務管理平臺時,應當在互聯網技術的支持下,不斷完善教務管理平臺服務功能體系,既要方便學校對學生、教師進行管理,還要加強學生、教師和學校管理者之間的交流和溝通,為三方提供便捷的工作環境,直接于平臺中完成工作對接,簡化工作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對于學生而言,通過教務管理平臺,可直接報名參加專業資格證考試,查詢考試成績,報名選修課等;對于教師而言,可直接利用教務管理平臺管理學生的各項信息,掌握學生學習情況,做好教學設計工作;對于學校管理者而言,可通過教務管理平臺來發布學校的重要政策信息,全面把控高校繼續教育發展的實際狀況[7]。
互聯網背景下的高校繼續教育教務管理平臺建設,不僅能夠為教師、學生提供技術上的指導和支持,優化教育方式,還有利于拓展資源渠道,實現資源數據共享,幫助教師和學生獲取更多的教學資源。通過互聯網,學校可于教務管理平臺中共享數據資源,如教師可以在成績管理模塊中輸入學生的各項成績,將這一信息共享給學生,讓學生直接于教務管理平臺中查詢成績,提高教務管理平臺的功能性。
在互聯網環境下,建設高校繼續教育教務管理平臺,需要設計注冊、登錄模塊。用戶想要應用高校繼續教育教務管理平臺,都必須先于平臺中注冊賬號,設置登錄密碼,身份驗證完成后才能擁有平臺賬號。繼續教育教務管理平臺中的賬號類型應當分為四種:第一種是學生身份;第二種是教師身份;第三種是教務管理身份;第四種是教務管理平臺系統管理身份。當用戶根據自身情況填寫信息后,便會獲得相應的身份,不同的身份訪問平臺的權限不同[8]。
在互聯網高校繼續教育教務管理平臺中,學生模塊設計是重要內容之一,需要不斷地完善各項基本功能,包括但不限于學生的基本信息、相關考試報名、選修課程報名、考試成績查詢、課表查詢、教學質量評價查詢等。學生模塊主要服務于學生,可有效管理學生。學生可登錄教務管理平臺對自己的信息進行更新和修改,避免信息錯誤。考試報名、選課報名、成績和課表查詢等等,都是為了服務于學生,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便捷。如學生可直接在教務管理平臺中報名專業證書考試,考試成績公布之后,學生也可直接在平臺中查詢考試成績。
高校繼續教育教務管理平臺中的教師模塊功能,相對來說少于學生模塊,但在功能設置上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因為關系到教師的職能作用,會接觸不同的群體。教師模塊主要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一是教師信息模塊,主要呈現的是教師的個人信息;二是學生成績管理模塊,主要記錄教師所帶學生的成績;三是課程安排模塊,負責管理教師教授課程的時間安排;四是學生工作模塊。教師既要負責教學工作,向學生傳授專業知識,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還要管理學生的學習成績,做好日常工作,維護高校繼續教育教務管理平臺。高校繼續教育教師在日常工作中要面對的除了學生,還要面對自身發展和平臺發展。教師模塊中的成績管理模塊和學生模塊中的成績查詢功能相連通,每次考試后,教師需要將學生的成績錄入成績管理模塊,完成后學生便可通過查詢功能了解自己的成績。教師信息功能和學生信息功能相似,教師需要在管理學生的同時,維護教務管理平臺系統,使之能夠正常運行。教師應掌握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把握住學生的心理狀態,對學生的獎懲進行基本管理。
高校繼續教育教務管理平臺中的教務管理模塊,是整個平臺的核心內容,主要分為三大部分:一是基本信息模塊;二是學生管理模塊;三是教學管理模塊。整個系統并不復雜,但是強調細節,涉及多方面的工作。每一個模塊中都有包含了諸多基本功能。比如在基本信息模塊中,不僅采集了學生、教師的個人基本信息,還涵蓋了學校課程安排、專業安排、班級管理、教材管理、財務管理等內容。當高校有新的教師和學生加入時,需要將其基本信息輸入到教務管理系統中,如有教師離職或是學生畢業、被開除等,也需要于相關模塊中更新相關信息,進行相應的處理;在學生管理模塊中,不僅記錄每一個學生的成績,管理其檔案,還涉及學生違法違紀行為的管理,以及學生的畢業信息等內容。
在高校繼續教育教務管理平臺中,設計系統管理模塊,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給予用戶符合其身份的權限或是收回權限。例如,當學生在進行用戶賬號注冊的時候,系統管理模塊工作人員,則要予以其學生身份的訪問權限,使之能夠成功登錄學生模塊;二是對教務管理平臺進行日常監控工作,實時管控教務管理平臺,確保其系統能夠正常運行,做好各模塊的調配工作,使工作狀態保持穩定;三是要做到與時俱進,定期更新教務管理平臺,升級系統,使平臺操作界面更加簡潔美觀,功能更加強大;四是對其他用戶進行合理管控,保護教務管理平臺信息的安全性。
總而言之,在高校繼續教育教務管理平臺建設過程中,應當充分發揮互聯網技術的作用,明確教務管理平臺建設的功能需求,從各方面來優化教務管理平臺系統,科學設計各個模塊,從而提高教務管理平臺的使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