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雁,王天佐,李杏彩
(廣州應用科技學院,廣東廣州511370)
實驗操作是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調動知識儲備能力的綜合考驗,在現有教學模式中多以教師為主導,十分不利于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實驗課程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陣地,一方面鞏固所學成果,一方面鍛煉分析能力、實踐能力,實驗教學人員只需對其進行適時、適度的引導,確保學生在完成實驗的基礎上能夠獲得整體素質的提高即可。與此同時,注重傳遞“德”,促使學生向德才兼備的方向發展。
科學的課程設置是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學習效果的必備條件。調查發現,在絕大多數高校開設的實驗項目中以驗證性實驗為主,即在明確實驗原理和結果的基礎上按照既定步驟完成實驗。盡管這種實驗方式能夠使學生加深印象,提高動手操作能力,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思維。相反,綜合性、創新性實驗更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其勇于質疑、不斷突破的創新意識,在自主設計創造的過程中發散思維、展示自我[1]。
專業的師資團隊是進行實驗教學的強有力支撐,部分院校已經意識到了專業團隊的重要性,配備了獨立的實驗團隊,但是新生力量發展還不全面,與授課教師的對接工作易出現問題,職責不明確導致雙方需要花費額外的時間溝通交流。實驗團隊的專業素養與教學需要不吻合,教學人員學歷偏低、數量不足,不僅難以獨立完成對實驗器材的基本維護和保養,也未能做到根據時代變化及時提高知識建構水平,薄弱的理論知識基礎和實驗操作水平不能解決學生疑問。因此,組建專業的實驗團隊、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迫在眉睫[2]。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提出,德育教育受到全體高校教師的廣泛關注和一致認可。然而,在實驗教學環節卻忽視了立德樹人教育。實驗教學在整體學科中占比不高,但是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與單純的理論課堂相比,實驗課堂氛圍輕松、限制較少,學生有廣闊的空間發展自我,因此教師應該加強德育意識,寓教于樂,將立德樹人理念貫徹落實課程始終[3]。
認識是實踐的前提,只有根據時代要求及時更新教育理念才能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大多數高校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依然采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以理論講授為主,實驗驗證為輔。在這部分教師觀念中,課堂依然以教師為主導,學生通過教師演練、講解,按照既定的實驗步驟進行操作,得出與實驗結論一致的結果便完成了一次教學。這樣的教學理念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未給學生預留獨立思考、獨立操作的時間,既無法滿足學生學習需要,又使課堂枯燥乏味,無法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長此以往,將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4]。
在大多數教師傳統觀念中,思政教學是思想道德修養課程的主要教學內容,其實不然,在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之中,教師應肩負思政教學的重任,將其融入實驗教學全過程。高校階段,學生領悟力較強,經過以往長時間思政教育的熏陶已經具備一定素養,實驗教學人員在此基礎上開展思政教學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首先,教師要明確思政教學對學生身心發展的重要性,然后深入挖掘實驗課程蘊含的潛在思政元素,將創新意識、科學素養等元素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創編有效教學計劃。在課程之中密切關注學生實驗全過程,適時將實踐的重要性、創新性以及在實驗設計與操作中的關鍵作用等告知學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觀念,在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將這些優秀思政元素內化為自身品格,提高自身素養。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在開展具體實驗之前,可引用領域相關模范人物的具體事例,傳遞正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了解本專業優秀人物。值得注意的是,思政教學滲透過程需自然,以環境育人,使學生在濃厚氛圍內潛移默化地接受思政元素,在教師立德樹人信念下培養學生優良品格[5]。
高校加強重視程度,做好與實驗教學人員之間的溝通交流,根據教學需要購置數量充足的儀器設備,對于落后、陳舊的教學器材及時組織專業人員對其進行維修、更新,避免設備缺失給教師教學帶來影響。在提高實驗器材利用率方面需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根據實際需要配備相關儀器,避免購買同種器材,造成浪費;第二,端正態度,求真務實,實驗器材以為教師教學、為學生學習提供服務為根本,不做他用,避免購置人員在不正當心理和目的的趨勢下配備額外器材;第三,增加實驗室開放時間。高校學生時間相對自由,除了實驗課堂依然有空閑時間可以進行學習,因此可根據各年級具體安排,協調使用時間,為學生學習提供更多便利條件,便于其鞏固學習成果,探索實驗設計新路徑[6]。
提高實驗室教師隊伍整體教學水平和實踐能力,需要高校和教師的雙重努力,首先,高校為實驗教學人員提供優異教學環境,獲得教師心理層面的認同。其次,建立健全評價機制,對教學人員進行階段性考核,并且廣泛參考學生的意見建議,以問卷調查形式了解學生對教師的評價。通過增加適當壓力,促使教師不斷提升自我,樹立憂患意識。最后,在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鼓勵教師充分利用現有資源了解新思想、新方法,結合實際將其轉變為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學模式。“眾人拾柴火焰高”,在遇到教學難題無法突破時及時與他校教師溝通交流,集思廣益,取其精華,在吸收他人教學經驗的基礎上完善自身教學方法。相信在高校和教師的不懈努力之下實現教師隊伍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指日可待[7]。
實驗成績不能作為評價實驗科學與否的唯一因素,在考核中需要綜合考量學生的創新意識、動手操作能力、獨立完成度等多項內容,在多視野下評價學生學習能力和教師教學效果。一方面,以課堂檢測的形式考核學生預習效果、數據分析能力、經驗總結意識,在充分了解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基礎上開展教學,使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下反思自我。另一方面,通過學生撰寫的實驗報告和遞交的創新型實驗可行性分析以及學生在課堂上的實驗完成程度,教師給予客觀評價。在考核主體上,不必局限于教師本身,可以增設互評環節,將生生互評計入考核范圍,有利于學生在相互督促中共同進步[8]。
德育是整體教育中的關鍵環節,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是對教師的又一要求。教師是決定“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實程度的關鍵因素,因此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德”的重要性,堅定立德樹人理念,不斷提升自我,展師風,樹師魂,做到以德服人的同時,將德育教育滲透實驗教學全過程。“教書”與“育人”是兩個方面,前者是指教師利用專業素養將知識傳遞給學生,后者是指教師在授課的同時也要注重學生優秀品格的培養,充分發揮實驗課堂的教育基地作用,將實驗教學中蘊含的學生需要掌握的德育知識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傳遞給學生。
高校加強對教師的規范化培訓,促使其在思想層面認可先進教育理念,在新時代背景下主動學習新觀念,并且能夠與時俱進,根據時代要求和學生需求及時調整教學方法。正確認識理論課程與實驗教學之間的關系,二者并重,轉變以往實驗教學的輔助地位。首先,正視學生主體地位,為學生獨立操作、獨立學習預留足夠時間和空間。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受到廣大師生一致認可,盡管教師“傳道受業解惑”職責不可忽視,但是對于高校學生,需要的不是教師將知識“灌輸”給自己,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有更多自主學習空間。其次,注重實驗課程設計的創新性、綜合性、趣味性,從多角度入手促進學生全方位發展。創設教學情境,營造良好學習氛圍,以新穎有趣的開場吸引學生目光,改變以往驗證性實驗數量較多、設計型實驗數量較少的局面,鼓勵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和現有資源自主設計實驗,撰寫可行性分析,在確保實驗有操作意義的前提下將理論落實到實踐。最后,做好理論課程與實驗教學的對接工作。由于理論授課教師與實驗教學人員屬于兩組人員,因此在開展實驗教學之前,需要各教師做好銜接工作,確保實驗內容與理論基礎相吻合[9]。
綜上所述,實驗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不是教師一己之力就能夠實現的,需要院校、學生的相互配合。推動實驗室教師隊伍建設,優化實驗室建設模式,教師以全新的教學理念深入挖掘蘊含在實驗課程中的思政元素,使學生在獲得知識儲備的同時具備優秀品格。通過科學的實驗評價體系對學生進行全面考核,促使其不斷提升自我,樹立創新意識,敢于質疑,大膽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