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倩
(仰恩大學 經濟學院,福建 泉州 362000)
2020 年,新冠疫情蔓延全球,給全球外貿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也給外貿重鎮的泉州帶來了嚴峻的考驗。作為泉州外貿發展的“主力軍”,泉州民營外貿企業在疫情期間表現得有擔當。在形勢最為艱難的2020 年一季度,泉州外貿出口總值261.58 億元,其中民營外貿企業實現出口總值194.40 億元,占泉州外貿出口總值的74.3%,泉州民營外貿企業為在危機時期穩定泉州外貿基本面做出了突出貢獻。
實現轉型升級一直是泉州民營外貿企業的內在要求,也是泉州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要求,近年來,為支持泉州民營經濟穩健發展和轉型升級,泉州市政府出臺《泉州市進一步支持民營企業健康發展行動方案》《關于創新發展“晉江經驗”加快創建全國民營經濟示范城市的決定》等文件。當前,新冠疫情雖在國內得到有效控制,但是從長遠來看,疫情對國際貿易的長期影響不容忽視,包括全球供應鏈將產生變化、需求側結構永久性改變,工業4.0 進程加速和貿易保護主義的進一步抬頭等,國際貿易發展將進入后疫情時代。在此背景下,探討民營外貿企業轉型升級的內涵,分析民營外貿企業在新階段轉型升級優勢和挑戰并提出相應的路徑具有重要的意義。
民營外貿企業轉型升級目前尚未有明確的定義,國內學者從不同角度探討了“外貿轉型升級”“企業轉型升級”“民營企業轉型升級”的內涵。所謂外貿轉型升級,是實現價值鏈低端加工制造貿易向中高端價值鏈的自主創新一般貿易轉變,從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從以出口導向為主向進出口并重轉變[1]。而企業轉型升級,是指企業為實現從低技術、低附加值向高技術、高附加值的轉變,而進行的產業轉型、增長方式轉軌和產品本身的升級[2]。民營企業轉型升級則是指民營企業為了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進行的技術創新、組織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和產業升級等一系列系統性、革命性的變革[3]。
民營外貿企業轉型升級是指企業根據內在發展要求和外在環境的變化,在原有的發展基礎上,通過生產技術、生產工藝、管理流程和商業模式的創新,實現從低附加值、粗放型、數量型出口企業向高附加值、集約型、高質量型出口企業的轉變,最終實現企業價值鏈升級和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
泉州產業基礎完備,民營經濟發達,民營外貿企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具備豐富的出口經驗,同時跨境電商迅猛發展,“一帶一路”政策紅利顯現,這些成為后疫情時代泉州民營外貿企業轉型升級的優勢。
2020 年泉州GDP 達到10158.66 億元,連續22 年蟬聯福建省第一。泉州市作為福建省經濟總量第一大市,是我國重要的制造業生產基地和外貿出口基地,是“中國制造2025”首個地方試點城市,并列入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全市產業門類齊全,形成了紡織鞋服、石油化工、機械裝備和建材家居四大主導產業,建成了食品飲料、工藝制品及紙業印刷三大特色產業,正逐步建立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生物醫藥兩大新興產業。民營經濟一直是泉州經濟發展的最大優勢和特色,根據泉州市全國經濟普查公報,截至2018 年12 月,泉州市民營企業法人單位數14.1 萬家,占比總法人單位數92.1%①,全市80%以上的稅收和地區生產總值,90%以上的研發創新、城鎮勞動就業及企業數量來自民營經濟②。民營企業是促進泉州外貿發展的重要力量,2016—2019 年泉州民營企業出口總值占比泉州外貿出口總值分別為59.4%、64.1%、69.9%、74.4%③,良好的產業基礎和肥沃的民營經濟生長土壤為泉州民營外貿企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強有力的后盾。
泉州民營外貿企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已成為泉州經濟發展的中流砥柱。泉州民營外貿企業具備了豐富的出口經驗,具有較強的抗風險意識和競爭意識,能夠根據市場變化,拓展和調整產品生產線。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后,一些主要從事鞋服出口的企業,迅速轉產生產防疫物資。泉州七彩狐服裝織造有限公司是一家具備自營進出口權的服裝生產企業,受新冠肺炎的影響,2020 年上半年訂單大幅消減,該公司憑借其在泳裝產品領域開發生產的基礎,迅速拓展產品線,生產設計時尚款口罩,累計出口2000 萬個,緩解了訂單不足給企業帶來的沖擊。據統計,疫情發生后,泉州共有68 家企業75項產品進入商務部出口醫用物資“白名單”,企業家數和產品數量位列福建省第一④。傳統民營外貿企業憑借多年積累,生產靈活,市場嗅覺敏銳,善于發現商機,能夠利用原有優勢,改變企業生產方式,拓展產品生產領域,成為新的增長點,為企業轉型升級創造條件。
跨境電商以先進的技術為支撐,具有運營成本低、達成效率高、經營靈活、盈利率高等特點,已成為我國傳統外貿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4]。2019 年12 月,泉州獲批國家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2020 年獲批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試點城市,跨境電商綜試區線上公共服務平臺及線下服務窗口正式啟動。同年,泉州發布《2020—2021 年泉州市加快推進電子商務發展若干措施》,旨在扶持和引導企業大力發展跨境電商出口業務。憑借政策紅利及發展跨境電商的良好區位優勢,泉州建成了福建首個跨境電商綜合體——東??缇畴娚躺鷳B圈,園區總面積2.8 平方公里,已形成運營服務中心、培訓創孵中心及供應鏈中心三大中心,已集聚跨境電商企業超千家,跨境電商從業人數超萬人。阿里巴巴Ladaza“一基地雙中心”⑤也于2020 年在泉州綜合保稅區啟動。
一系列政策和項目的落地為泉州市外貿企業在疫情期間發展“線上貿易”提供了有利條件,也成為泉州民營外貿企業轉型升級發展的新引擎。2020 年,泉州跨境電商在疫情沖擊下仍然保持高速增長,成為外貿回暖的重要動力。2020 年前11 個月,泉州市跨境電商出口總額59.2 億元,同比增長了75 倍,拉動出口增長4.5 個百分點,網絡零售額2311.42 億元,同比增長37.8%⑥,位列福建省第一。與此同時,跨境電商成為穩住外貿基本盤的有效推手,也是泉州傳統外貿升級的重要路徑。
受疫情的影響,美國、歐盟、日本等經濟體需求持續低迷,再加之近年來貿易保護主義不斷抬頭、貿易摩擦不斷加劇,對我國外貿出口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一帶一路”倡議則為我國與沿線國家和地區開展經貿往來提供了良好的契機,是實現我國傳統外貿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5]。根據國家發改委統計,截至2020 年9 月,中國已與138 個國家、30 個國際組織達成了200 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⑦,為貿易互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泉州作為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和重要支點城市,在開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合作中具有天然優勢。2019 年,泉州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進出口額達1053.55 億元,同比增長24.6%,占貿易總值的49.9%。疫情影響下的泉州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往來仍然韌性十足,2020 年一季度新冠疫情瘋狂蔓延,泉州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出口逆勢增長,出口總值115.61 億元,同比增長5.6%。2020 年全年,泉州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出口總額破1000 億元,占全市全年出口總額47%,并入選“一帶一路”建設案例城市⑧。
隨著國際貿易發展進入后疫情時代,泉州民營企業既面臨外部環境不確定性上升等新挑戰,也存在著出口產品技術含量較低,結構不合理,出口產品同質化,缺乏富有國際競爭力的品牌,企業經營理念落后,經營管理人才缺乏等難題。
一方面,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對泉州民營外貿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沖擊,疫情發生之初,泉州民營外貿企業陷入“有單無力接”“有單不敢接”的窘境,一方面企業復工困難,無法交付訂單,而另一方面,歐美等多地區進口商提出訂單延期交付甚至取消訂單,企業陷入接單困難。具體來看,2020 年1—6 月,全市出口總額578.66 億元,同比下降9.4%。下半年泉州外貿企業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以穩定外貿,出口迎來反彈,全年全市外貿出口總額1503.6 億元,同比增長3.4%,遠低于往年10%以上的年增長率?,F階段,在中國政府強有力的領導下,新冠疫情在國內已經得到有效控制,但國外尤其是歐美等國形勢依舊嚴峻,全球總體需求低迷狀態仍將持續,我國外貿出口企業將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與沖擊。
另一方面,近年來,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加劇,泉州對美出口產品成本和風險顯著上升,根據泉州商務局的統計,美國2019 年公布的5500 億美元的加稅清單中,涉及泉州出口金額約190.3 億美元,基本覆蓋了泉州全部對美出口產品。隨著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各國都為此遭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全球競爭進一步加劇,貿易政策不確定性上升,受此影響,泉州外貿企業將會面臨出口訂單減少、出口成本上升等風險。國際貿易環境的復雜多變和不確定性上升,這給處于轉型升級階段的外貿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外貿企業轉型升級的方向之一就是實現外貿出口產品結構合理化,從依托勞動密集型產品參與國際貿易和分工轉變為依托高技術產業參與國際貿易和分工,從而推進產業價值鏈沿“微笑曲線”低端向高端不斷升級。泉州外貿經過多年發展,出口商品結構從勞動密集型為主正逐步向勞動、資本和技術密集型并舉轉化,但根據泉州市統計局網站信息,泉州出口仍然集中在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2017—2019 年泉州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占比分別為64%、66%、63.1%,而附加值較高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占比分別為23%、21.2%、20.9%⑨,近三年呈逐年下降趨勢。出口產品結構不合理、低附加值制約了泉州民營企業外貿轉型升級。
當前,泉州部分產業雖然已經形成產業集群,但集群企業間的產業鏈雷同,從而導致企業產品質量相當,同質化現象嚴重。泉州市在爭創中國名牌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大多數品牌是從OEM 的方式發展起來的,核心競爭力較弱,品牌價值和國際認可度較低。2020 年泉州5 個品牌上榜中國品牌500 強,較2019 年數量下滑,且與廣州(2020 年32 個品牌入選中國品牌500 強)、深圳(2020 年46 個品牌入選中國品牌500強)及杭州(2020 年20 個品牌入選中國品牌500 強)等城市相比⑩,無論是在品牌數量、影響力、市場占有率還是在產品附加值、核心競爭力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
泉州民營外貿企業大多規模較小且以家族企業為主,企業缺乏較為完善的現代管理體制,制約著企業的進一步發展[6]。同時,民營外貿企業普遍存在招聘渠道狹窄、員工流動性大、人才引進困難等特點。以跨境電商行業為例,根據泉州跨境電商行業的2019 年調查顯示,近90%的會員企業認為人才緊缺是當前企業發展面臨的首要問題,跨境電商人才供應無法滿足行業快速發展,尤其欠缺有經驗有管理能力的跨境電商人才,跨境電商人才需要具備一定的英語水平,對于企業來說,新員工培訓周期長,往往又達不到預期效果,雖有高校陸續開展相關人才的培養,但畢業生大都缺乏對行業的認識和了解,人才市場出現一將難求的局面。
面臨新的發展形勢,泉州應充分發揮國家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的作用,提升出口產品質量,積極引進和培養高新技術人才,經營傳統外貿市場,并開拓新興海外市場,積極拓展內貿業務,全面推進民營外貿企業轉型升級。
跨境電商作為新型的外貿模式影響和改變著傳統的對外貿易模式[7],積極推進跨境電商發展是促進泉州外貿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和實現民營外貿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當前,泉州跨境電商發展已初具規模和基礎,為實現跨境電商對外貿企業的轉型升級的作用,應進一步發揮國家級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的作用,一是努力培育跨境電商龍頭企業,鼓勵中小微型企業加入跨境電商隊伍,并給與補貼,以東海電商生態圈為模板,打造跨境電商集聚區和示范基地。二是政府應加大跨境電子商務服務平臺的建設力度,在信息咨詢、通關服務、信用審查及數據監測等方面為企業提供一體化的服務,同時不斷加強跨境電商自有品牌的培育。三是完善跨境電商物流體系,打造海、陸、空三位一體物流體系,構建信息化、智能化、集約化、可視化、機動化的“四化”跨境電商物流中心。
民營外貿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任務之一是實現出口產品的轉型升級。面臨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外貿企業應主動求變,針對海外市場客戶的差異化需求,不斷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樹立和強化品牌意識。具體來說,政府應加大對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企業的扶持力度,從企業融資、出口補貼、稅收優惠等方面鼓勵民營外貿企業知識密集型產品和技術密集型產品的出口;同時在現有產業集群的條件下,制定不同層次的產品出口標準,引導企業差異化生產,形成多層次出口產品結構;民營外貿企業要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抓住跨境電商等貿易平臺和貿易方式可以直接對接各國消費者的特點,采用大數據分析國際市場需求的變化及特點,在現有產業的基礎上,設計和研發具有自身特點的產品,實現差異化、定制化生產,完成從OEM(代工生產)到ODM(原始設計制造商)再到OBM(原始品牌制造商)升級,建立市場定位準確、附加值大、市場忠誠度高、國際競爭力強的自有品牌。
具備先進管理經驗和專業技能的高素質人才是民營外貿企業實現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從政府的角度來看,應該從政策上支持民營外貿企業招賢納才,實施高校畢業生引進工程和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鼓勵急需專業高校畢業生在泉就業安家,并給予社保補貼和安家補助,同時不斷提高層次人才的待遇。從民營企業來說,一是企業內部應建立科學的人才考核機制和培養機制,減少專業人才的流失,降低企業員工的流動;二是企業之間要加強合作,共建企業實訓基地和人才孵化基地,東海電商生態圈“共享員工”舉措,打造人才培養生態圈。三是積極與高校合作,通過舉行相關主題招聘活動、開展講座、建設校外實訓基地等多種形式進行校企合作,借鑒廣州、杭州等城市校企合作的經驗,設立“訂單班“,努力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
良好的國際貿易環境和健康的貿易伙伴關系是民營企業外貿轉型升級的必要保障,面對當前復雜的國際環境,泉州民營外貿企業應合理布局貿易格局,具體來說,一方面,合理經營與歐盟、美國等傳統貿易伙伴的經貿關系,面對貿易摩擦愈演愈烈的局面,要化外部壓力為內部改革動力,重視知識產權保護,熟悉貿易伙伴經貿規則,同時要努力維護自身合理利益訴求,維持好與發達經濟體的良好貿易伙伴關系仍然是泉州民企外貿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組成部分。另一方面,努力開拓海外新興市場與新興合作領域,民營外貿企業應充分挖掘與東盟各國的貿易合作潛能,加強雙方在電子信息領域的分工合作,同時充分利用“一帶一路”倡議紅利,在現有經貿合作的基礎上,不斷拓展電子商務、跨境電商等領域的合作。
現階段,面對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劇烈沖擊和各經濟體經濟發展的嚴峻形勢,中國正努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互促發展新格局,這也成為外貿企業轉型的重要契機。泉州民營外貿企業應順應趨勢,在貿易摩擦不斷和全球疫情導致國際需求萎縮的情況下,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從傳統的規模生產轉變為個性化定制,滿足國內市場不斷涌現的消費升級需求,同時借助網絡銷售、直播帶貨等銷售業態新模式,打通與國內消費者的直接溝通渠道,做好國內市場的生產與銷售,實現內外循環互促發展。
[注釋]
①泉州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http://tjj.quanzhou.gov.cn/ztzl/jjpc/zlkf/202003/t20200305_2056236.htm.
② 閩南網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6343265753151903&wfr=spider&for=pc.
③根據泉州市統計局網站歷年統計公報計算所得.
④ 泉州數字晚報http://szb.qzwb.com/qzsb/html/2021-02/01/content_515819.htm.
⑤ 即創業孵化基地、跨境服務中心和物流分撥中心
⑥ 泉州網 http://www.qzwb.com/gb/content/2020-12/24/content_7070672.htm.
⑦ 中國政府網http://www.gov.cn/xinwen/2020-11/17/content_5562132.htm.
⑧ 泉州市統計信息網http://tjj.quanzhou.gov.cn/.
⑨ 根據泉州市統計局網站歷年統計公報計算所得.
⑩ 新浪財經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gsnews/2020-08-10/doc-iivhvpwy017595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