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秀
(廣東工業大學 華立學院,廣東 廣州 511300)
宏觀經濟學作為西方經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經濟和管理類專業的核心專業基礎課。作為一門專業基礎課,它可以幫助學生通過運用經濟學基礎原理研究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理解國內外經濟運行模式和政策含義。但是目前對宏觀經濟學的教學中,很多學校進入了一個認識的誤區,把宏觀經濟學當作一門純理論課學習,這對經濟學的專業人才來說是可行的,而對于很多對經濟學感興趣的非經濟專業學生來說,純理論的學習讓很多學生失去了最初的學習經濟學興趣。
對不同人才培養目標的本科院校的學生,宏觀經濟學的教學應當要有所區別,因而,研究型本科院校和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宏觀經濟學教學要有所不同。對不同層次的本科院校的學生,宏觀經濟學的教學也應當要有所區別,因而,學生基礎較好的院校和學生基礎較差的院校的宏觀經濟學教學也要有所不同。對經濟學專業和非經濟學專業的本科院校的學生,宏觀經濟學的教學同樣應有所區別。非經濟學專業學生學習宏觀經濟學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宏觀經濟時事,熟悉我國目前經濟運行狀況,能夠將經濟學的思維方式應用在生活中。因此如何根據學生的學習習慣,將宏觀經濟學原理生動地展現出來,以及如何把握學生學習興趣,在有限的課時內,讓學生充分理解和應用好宏觀經濟學原理成為了當下非經濟專業宏觀經濟學授課教師亟需解決的問題。
宏觀經濟學根據難度分為三個層次,即初級、中級、高級,本文探討的宏觀經濟學指的是第一層次,即初級宏觀經濟學,針對的是應用型民辦本科院校非經濟學專業的學生。目前,國內《宏觀經濟學》從內容上看,還是以凱恩斯主義學派的經濟學說為主要理論構架,分為以下幾個部分:國民收入決定模型、總供給-總需求模型、產品市場-貨幣市場均衡模型、失業、通貨膨脹、經濟增長、經濟周期、宏觀經濟政策、開放環境下的經濟理論與政策、經濟前沿理論及發展動態幾部分,可以概括為“三大模型+四大問題+經濟政策+前沿動態分析”[2]。宏觀經濟學因其特點,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
顯然,西方經濟學起源于西方,因而,宏觀經濟學是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所運行的市場經濟機制進行的總結和歸納。整個理論體系是建立在西方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上的,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發展,基本上包含了宏觀經濟運行的各個方面,因而內容非常的紛繁復雜。一方面,研究內容涉及到的市場就有很多個:產品市場、貨幣市場、勞動市場、國內市場、國際市場等。另一方面,研究內容涉及到了宏觀經濟運行過程中的諸多問題:失業、通貨膨脹、經濟增長、經濟周期波動、國家債務等,以及應對這些問題可以采取的宏觀經濟政策。除此之外,研究內容還涉及到了大量的專業術語:如擠出效應、凱恩斯陷阱等和諸多數學模型,比如IS-LM 模型、AD-AS 模型、內生增長模型、索洛模型等。學生要掌握如此龐大的一個理論體系,確實比較吃力。
宏觀經濟學雖然是對現實經濟運行的總結,但與應用經濟學下的其他一些學科相比,理論性更強。與微觀經濟學一樣,它的研究方法也是比較抽象的。宏觀經濟學的理論是建立在一系列的前提假設的條件上的,很多時候舍去了一些現實經濟生活中存在但不影響主要結論的因素,也即,宏觀經濟學在分析過程中采用的是抽象分析法。這種分析方法雖然便于梳理宏觀經濟學的整體架構,使之成為一個完備、嚴密的理論體系,但會給社會閱歷相對簡單、缺乏社會實踐經驗的大學生造成一種理論空洞的感覺,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沒有什么實用價值[3]。
與微觀經濟學不同,宏觀經濟學是由多個學派的主張、觀點、理論構成的,有凱恩斯主義、新凱恩斯主義、古典主義、新古典主義、貨幣主義、新古典綜合派、供給學派、新劍橋學派、新制度學派等多個派系。各個學派基于不同的前提假設提出了不同的理論,因而觀點、政策主張也有所差異。比如,凱恩斯主義和新凱恩斯主義堅持市場非出清的假設,而古典主義和新古典主義持有的基本假設卻是市場是出清的,無論勞動市場上的工資還是產品市場上的價格都具有充分的靈活性,可以根據供求情況迅速進行調整,有了這種靈活性,產品市場和勞動市場都不會存在超額供給[2]。由于古典主義和凱恩斯主義的前提假設不一樣,這兩個學派提出的理論也不一樣,甚至是相反的。不同的派系得出的結論也不一致,觀點存在諸多分歧,使得學生困惑叢生,茫然不知所措,極大的增加了學習的難度。
如上所述,宏觀經濟學的內容紛繁復雜,但各應用型本科院校經濟學類專業分配給這門的課時卻普遍只有48 課時,非經濟學類專業可能就更少了,比如,會計、工商管理等非經濟類的專業,宏觀經濟學分配的學時只有32 個。有限的課時內要完成如此龐大的一個體系的講解,可想而知,講解效果難以得到保障。學生課堂上只能掌握一些基本的專業術語、理論模型等,導致他們課堂上能獲取的內容也非常有限。對于民辦院校的學生來說,很有可能連基本的理論都沒能掌握。宏觀經濟學的理論體系抽象龐雜,大多需要梳理推導和經濟模型進行解析,對學生的邏輯思維有較高要求。但是民辦本科高校的學生大多數學基礎較為薄弱,數理推理能力參差不齊,尤其是一些文科基礎的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多數學生有一定的畏難情緒,認為宏觀經濟學很難理解,導致學生理論基礎不扎實。
宏觀經濟學借助大量的圖形和數學模型進行實證分析,對現實經濟生活中的問題進行了高度概括和濃縮,理論性較強。再加上課時不充裕,教師在課堂上基本上只能對基本理論進行講解,很少有學校在宏觀經濟學的教學中設計實踐環節,設立實踐教學基地的學校更是少之又少。但這門課程本身就是來源于實際,只有回到實際當中去,應用到實際當中去才是學習這門課程的重要意義。比如說,用通貨膨脹理論解決物價上漲過快的問題;用失業理論解決勞動力市場失衡問題;用宏觀經濟政策解讀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廣東省經濟發展遇到的問題又該怎樣應對;用國民收入決定理論分析消費、儲蓄、投資、政府購買、轉移支付等經濟行為對宏觀經濟發展的影響等。由于理論教學比重過大,實踐教學環節嚴重不足,因此宏觀經濟學課程對畢業生專業水平的提高并未充分體現出來,這樣就降低了該門課程的學習意義和應用價值。
與微觀經濟學相比,宏觀經濟學更加抽象,深奧的經濟理論、各種前提假設、各種定義、公式、模型,使得這門課程更加晦澀難懂。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為了讓學生掌握基本理論,借助公式、圖形等對數學模型進行了大量的推導。大多數學生在大量的公式和圖形面前感到枯燥和乏味,學習的興趣隨之降低。再加上教材中都是經濟原理的分析推導和歸納,實際案例非常少,中國案例、本土案例更是匱乏。雖然目前國內經濟學的教材數量龐雜,但普遍的一個特點都是案例少而模型多,這使得學生在學習時不能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從而對理論的理解不深入、不透徹,使得在課堂學習中,對于知識的掌握僅僅停留在理解的程度。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非經濟學專業的學生來說,激發對宏觀經濟學的興趣更加重要,因為非經濟學專業的學生本身對宏觀經濟學就缺乏重視。傳統的宏觀經濟學主要以教師講授為主,但由于宏觀經濟學的理論比較抽象、復雜,民辦院校的學生又普遍數學基礎比較薄弱,使得傳統課堂講授模式對于低年級的學生尤其是數學基礎較差的這些學生來說難以理解,學習興趣很低。目前已有部分高校開始探索宏觀經濟學的實踐教學,但對實踐教學不夠重視仍然是一個普遍的現象。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要改變“重理論,輕實踐”的傳統思想,提高實踐教學的意識,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設計。而且,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特色在于應用,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應用能力,也應重視實踐教學,實踐教學是應用型本科院校塑造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徑。例如,教師可以將沙盤模擬引入宏觀經濟學的教學中,模擬真實的經濟環境,讓學生通過扮演現實中的經濟主體,體驗整個微觀和宏觀經濟經營過程中各經濟主體的經濟行為及其相互影響,通過情景模擬、角色實踐、團隊和個人考核的方法讓學生領悟經濟學中抽象的經濟理論,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從而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傳統的宏觀經濟學教學范式、教學內容一刀切。例如在廣東工業大學華立學院,教學改革前,經濟學類專業和非經濟學專業用的是一樣的教材,授課內容也基本一樣。教材的選擇上,國內很多高校用的是高鴻業主編的《西方經濟學》或者“馬工程”《西方經濟學》,但這兩本教材對于民辦院校非經濟學專業的學生來說有點偏難,我們認為對于民辦院校非經濟學專業的學生來說,曼昆編寫的《經濟學原理》會更適合一些。對于非經濟學專業的學生來說,學習宏觀經濟學主要是學習經濟學的思維方式,理解宏觀經濟現象,解讀宏觀經濟政策,因此,教學內容內容上與經濟學專業要有所差異,部分教學內容可以舍棄,教學大綱也要進行簡化,不能直接照搬經濟學專業的教學大綱,要構建一套適合非經濟學專業的理論體系。
目前宏觀經濟學的教學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案例太少,教師應當針對各種抽象、晦澀的理論去尋找相關的案例,增加案例的引入。豐富的案例,可以化抽象為具體,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可以鍛煉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使學生將所學理論與實際聯系起來。例如,2020 年由于疫情的沖擊,我國第一季度經濟負增長,很多人失業,通過新聞引入熱點,讓學生直觀的了解目前我們所處的經濟大環境,接著讓學生思考失業會給我們帶來哪些影響?國家可以采取什么政策來降低失業率?就業問題一直以來都是社會高度關注的問題,學生多多少少都有了解,對這個問題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見解。通過讓學生分析現實經濟問題,可以增加學生的參與性,提高其利用所學原理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
非經濟學專業傳統的宏觀經濟學教學存在諸多問題,根據非經濟學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課時進行教學改革,增加實踐教學環節,引入更多案例,不斷豐富案例,簡化教學框架,構建適合非經濟學專業的理論體系,提高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能夠具備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應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