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瑋
新疆巴州黨委黨校科研處,新疆庫爾勒 841000
進入“十四五”發展時期,在新時代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目標下,全域旅游可謂是一項重要戰略,對深化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旅游供給體系,更好地滿足人們對美好優質旅游生活的需要具有極大促進作用。全域旅游對西部旅游業而言,既是全新的發展理念,又為其指明了發展路徑。博斯騰湖是全國最大的內陸淡水湖,位于新疆博湖縣境內,博湖縣因博斯騰湖而得名,2018年8月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確定為自治區級全域旅游示范縣,2019年9月被評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如何在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目標指引下,從全域旅游視角進行統籌規劃,進一步優化發展路徑,從而做大做強博斯騰湖地區全域旅游品牌,需要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對接“十四五”新戰略,融入高質量發展新理念,構建全域旅游新抓手,探索新路徑[1-2]。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新發展階段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在新發展階段下,如何推動縣域旅游高質量發展,成為旅游業發展的重點,也是難點。全域旅游是中國旅游在新階段不同于傳統旅游的新發展模式,是縣域旅游全面落實五大發展理念的創新載體。對于博斯騰湖地區而言,全域旅游能夠促進博斯騰湖地區生態環境、縣域經濟、鄉村振興、人民生活狀態等的完美結合,使各種旅游要素相聚、各種價值相衍生、各種利益相共享。不能簡單地把“全域旅游”理解為旅游發展的新模式,更確切地說它是新常態下區域發展的一種新模式,涉及新型城鎮化、美麗鄉村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民生、特色產業等方方面面。博斯騰湖地區的傳統旅游主要是“景點游”,主要的旅游項目就是“坐坐船,觀觀景,吃吃魚”,發展全域旅游就要從全局出發,按照五大發展理念謀劃全局,不僅要統籌考慮旅游系統中的需求系統、供給系統,而且要同時把握旅游系統內部各要素、外部社會環境諸條件等,全面立體推進博斯騰湖地區旅游高質量發展。
縣域作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尚存在“旅游供給與旅游需求不充分、不協調”等問題。如何針對這一問題從供給側發力,推動縣域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縣域旅游新發展階段面臨的難題。文化和旅游部開展的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為這一難題提供了解題思路。全國的縣域旅游示范區成功試點實踐證明,全域旅游發展不僅改善了旅游環境、延展了旅游產業、完善了旅游形態、豐富了旅游產品、提升了管理水平,而且最為關鍵的是實現了旅游供給與旅游需求相匹配,增強了縣域社會經濟的貢獻力以及對相關產業的拉動力。博斯騰湖地區只有以全域旅游為著力點,把旅游業作為全局工作去謀劃,才能構建起縣域旅游的新發展格局。
全域旅游是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抓手,它與鄉村振興戰略在產業、生態環境、人才等方面有諸多契合點。一是助推產業興旺。通過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優化鄉村產業結構,培育鄉村新業態;二是助推生態宜居。通過凈化、綠化、美化行動整治鄉村環境,建設生態宜居、可持續發展的美麗鄉村;三是助推鄉風文明。通過保護與傳承具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民俗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提升鄉村文明建設水平;四是助推有效治理。通過建立部門聯動、公眾參與的機制,實現鄉村治理的規范化、現代化,提升治理效果;五是助推生活富裕。通過探索“旅游+產業+致富”等創新模式,使村民實現生活富裕的目標[3]。
不是所有的地域都適合發展全域旅游,必須具備一定的基礎條件。博斯騰湖地區的旅游資源稟賦為發展全域旅游奠定了基礎。
一是風光旖旎,景觀優美。博斯騰湖既是開都河的歸宿,也是孔雀河的源頭,更是一座調節水庫,有大小兩個湖區。大湖區水面寬廣,如沙漠瀚海中的一顆明珠。小湖區有數十個且大小不等,葦翠荷香,曲徑隧深,尤其是形態多變的葦蕩、葦道,被譽為“世外桃源”。大小湖的湖水相通,水草濃密,野蓮成片,互相映襯,組成豐富多彩的風景畫卷。
二是湖光山色,生態良好。博斯騰湖是中國最大的國家濕地公園,生態類型眾多,有湖泊濕地、蘆葦濕地、河流濕地、泥炭地、林地、沙地等。博斯騰湖三面環山,大湖區南岸的艾勒遜烏拉沙漠,沙山形態多姿,高大連綿,湖沙交融,沙水共處,景致多變。
三是物種豐富,資源富集。博斯騰湖有三十多種魚類,是鳥類遷徙途中停留、覓食、繁殖的天然場所,天鵝、灰雁、紅嘴鴨、白鷺、蒼鷺、紅嘴鷗等珍稀鳥類,每年春季都來此繁衍生息。
博斯騰湖地區旅游景點的建設已比較完備,先后獲得“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旅游景區”稱號,環繞博斯騰湖有金沙灘、銀沙灘、相思湖、落霞灣、西海漁村等景區。通過景區建設,目前博斯騰湖地區旅游配套設施逐漸改善,已經形成“吃、住、行、游、購、娛”的服務體系。根據調查,巴州境內游客認知度較高的熱點景區,排在第一位的是博斯騰湖,游客對博斯騰湖景點旅游整體印象良好。
博湖縣立足縣域實際,抓住“綠色生態”這一關鍵,以“生態立縣、旅游興縣、綠色崛起、同步小康”為發展戰略,堅持生態引領,創新綠色發展機制,積極推進博斯騰湖地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先后投入3億多元實施開都河三角洲水源地建設、環博斯騰湖濕地生物治堿工程、博斯騰湖國家濕地公園濕地保護與恢復、博斯騰湖生態環境保護試點項目、人工育葦等一大批生態修復工程,濕地生態功能和水體修復得到明顯改善,為博斯騰湖全域旅游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以鄉村全面振興戰略為契機,開展鄉村旅游環境整治,提升旅游生態文明價值。
博湖縣堅持規劃先行,從高端著手,抓好全域旅游的“第一道工序”,即立足博斯騰湖全域編制旅游總體規劃。按照“全域布局”“城鄉一體”“景城一體”“多規融合”“融合發展”的思路,把全縣作為一個旅游景區來全面優化公共環境、生態質量、城鄉建設、配套服務等旅游要素,將旅游規劃內容,落實到具體部門,形成了以總體規劃為龍頭、詳細規劃為基礎、專業規劃為補充的“多規合一”規劃體系。“一城兩帶多點”全域旅游布局逐步完善,精品休閑縣城、南岸高端特色旅游帶、北岸大眾休閑旅游帶、各具特色多點鄉村旅游全面提升博湖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品質,一大批具有文化性、地域性、民族性、體驗性的旅游項目多點開花,形成了政府引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良好局面,博斯騰湖地區全域旅游步入快速可持續發展軌道。
充分挖掘地域文化、民俗文化,文旅結合,著力打造博斯騰文化旅游品牌。以中國西海為主打品牌,成功舉辦了沙漠風箏節、薩吾爾登故鄉文化藝術節、捕魚季等系列活動,“中國西海”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顯著提升。同時形成“鄉鄉有特色、月月有活動”的濃厚氛圍,支持鄉村舉辦各具特色的節會活動,著力打響鄉村旅游品牌[4]。
發揮交通在全域旅游中的作用,構建快捷通達、標識完備、服務配套的旅游交通網絡,新增的旅游標識標牌,為游客出行、居民生活創造便利條件,實現了重點旅游景區、鄉村旅游點、旅游線路等咨詢服務全覆蓋。持續推進 “廁所革命”,新建改建近百座旅游廁所,同時在城區、景區、鄉村旅游點布局了游客咨詢服務中心,建立旅游數據中心,開發“手游博湖”APP,實現“一部手機游博湖”,為旅游產業整體提升創造了更加優越的條件。
以鄉村振興為戰略機遇,通過“旅游+”,不斷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升級,帶動群眾走上致富之路。一是推進旅游+綠色農業。重點補貼特色林果種植、觀光農業、庭院經濟,建立鄉村旅游示范點,大力發展鄉村旅游;二是推進旅游+綠色工業。結合旅游市場,依托博湖縣豐富的綠色有機農產品、水產品、葡萄、蘆葦等優勢資源,積極促進農副產品的研發及轉化,將能體現博湖特色的農副產品、水產品、畜產品等產品研發制作培育成旅游商品名牌;三是推進旅游+第三產業發展。通過“旅游+商貿流通”“旅游+特色餐飲”“旅游+休閑娛樂”等,推動旅游與第三產業的融合發展[5]。
博湖縣用全域理念謀劃和推進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建設,穩中求進,形成“一業突破,多業融合”的全域旅游發展新模式、新格局,大大提升了博斯騰湖地區區域旅游價值,增進了民生福祉,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如產業層次亟需提升,尚未跨越“門票經濟”階段,環湖景點分散,精品旅游線路少,參與性、體驗性的娛樂項目不多;高層次、高素質的專業旅游人才嚴重匱乏,尤其是旅游策劃、開發、包裝、宣傳方面的專業人才短缺;基礎設施亟待改進;旅游產品開發創新力不足,尤其體現在旅游文創產品開發、研學互動產品推廣、鄉村旅游品質提升等方面。上述問題的出現只是具體的表現形式,究其根本,還應轉換思維,樹立新理念,從更高層次謀劃博斯騰湖地區的全域旅游發展。
發展全域旅游是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也是實現富民強縣,將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的重大舉措,尤其是在全域旅游機制設計上要有新思路。博湖縣應該在保護濕地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建設湖泊型國家旅游度假區和康養旅游目的地,發展濱湖康養度假、博斯騰魚宴、濱湖漁家樂、濕地觀鳥科普、低空觀光、水上運動、冰雪旅游、智慧旅游等多元化旅游業態。進一步加強環博湖旅游資源整合與統一管理,以博湖縣為一級核心,以臨近的焉耆縣、和碩縣為次級核心,構建功能豐富、品類多樣的“一核多軸”旅游體系,不僅提升博湖縣旅游的影響力,還能促進環博斯騰湖地區旅游產業的發展壯大。
在全域旅游發展中,博斯騰湖地區應該始終以生態優先為首要原則,時刻關注生態系統的平衡,在規劃設計中要做到旅游開發與環境保護相統一,在此基礎上不斷拓展寬度,挖掘深度。比如推進河堤生態長廊建設,打造縣城景區休閑旅游圈;提升鄉村休閑和旅游功能,建設南山葡萄莊園旅游休閑區,形成景村交融的鄉村景觀帶。
一是建設博斯騰湖數字旅游系統。將旅游與大數據、物聯網等緊密結合,通過旅游平臺建設、微信平臺、旅游官網等,開發設計數字虛擬旅游項目,通過大數據掌握游客需求,實現多層次、多手段的“智慧旅游、智慧管理、智慧服務、智慧營銷”。
二是深度挖掘,重點開發一批具有博湖特色的旅游產品,實現全產業鏈、全要素增收。博斯騰湖景觀輪廓變化多樣,適宜開展低空觀光項目,俯視博斯騰湖水域、濕地、沙漠的全景,能使游客充分領略博斯騰湖的壯觀和秀美。在保護博斯騰湖濕地景觀及生態系統的前提下,發展水上運動及休閑娛樂項目等旅游新業態,將博斯騰湖建設成為帆船、皮劃艇、賽艇等水上體育運動的國家訓練比賽基地,定期舉辦博斯騰湖國際帆船公開賽,打造“國際知名帆船運動”品牌,為博斯騰湖旅游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全面提升全域旅游的競爭力和綜合實力。
博湖縣在創建示范區中總結出文旅融合、景城共建、旅游扶貧富民等經驗,在今后的示范中,如何通過創新,實現突破,關鍵是樹立全民共建共享理念。在這一理念下,博斯騰湖地區所有居民不是局外人,亦不是旁觀者,而是全域旅游的建設者和參與者。發展全域旅游,只有做到政府、企業、居民、游客的高度融合,政府賦予當地居民更多的責任感與實際利益,讓居民產生主人翁意識,才能達到全域旅游“人城景”和諧統一、共建共享的美好境界。
博湖縣在創建示范區中總結出文旅融合、景城共建、旅游扶貧富民等經驗,在今后的示范中,如何通過創新,實現突破,關鍵是樹立全民共建共享理念。在這一理念下,博斯騰湖地區所有居民不是局外人,亦不是旁觀者,而是全域旅游的建設者和參與者。發展全域旅游,只有做到政府、企業、居民、游客的高度融合,政府賦予當地居民更多的責任感與實際利益,讓居民產生主人翁意識,才能達到全域旅游“人城景”和諧統一、共建共享的美好境界[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