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晞梅
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四川成都 611731
《飯店管理概論》是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是培養符合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技術應用型人才的前置基礎知識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酒店管理專業后續專科課程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共32學時。
依據酒店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制定了教學目標,要求通過本模塊的學習,學生不僅要具備酒店管理專業核心知識,還要促進他們職業素養和職業精神的養成,具體包括以下三個部分[1]。
熟悉酒店的組織架構模型;掌握酒店對客核心運營部門的組成及任務;掌握酒店后臺運營部門的工作范圍與工作性質;掌握酒店文化的內涵和功能。
熟悉酒店各部門的工作流程(見71頁圖1);能認知酒店對客核心運營部門的任務與崗位職責;了解后臺運營部門在酒店經營管理中的重要性;懂得酒店企業文化內涵。
圖1 酒店工作流程圖
具備良好的職業形象,擁有熱情主動的服務意識;具有愛崗敬業的精神,擁有清晰明確的職業目標;具有團隊合作的意識,善于與人交流和溝通。
該課程安排在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大一第一學期,因此授課對象為酒店管理專業大一年級新生,他們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對酒店行業充滿興趣。學生對酒店行業充滿好奇,樂于了解酒店行業相關的各種信息,能較為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第二,具有較強的信息能力。學生善于使用手機等電子設備,進行資料的查閱和信息的收集,能通過各種渠道了解酒店相關信息。
第三,樂于表達和交流。喜歡交流,不怯場,具有一定的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
第一,對酒店專業認知不足。學生大多對酒店行業缺乏認知,或者僅從影視劇或少有的入住經歷對酒店有些許認識。
第二,自主學習能力薄弱。酒店管理招生類型多樣,來自少數民族地區生源占比40%,單招生源占比30%,統招生源占比30%,學習基礎較為薄弱,且自主學習能力較差。
第三,自我中心意識強烈。凡事以自我為中心,較少顧忌別人感受,更談不上主動為他人服務的精神。
本課程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依從“酒店是什么”—“我需要做什么?”—“我能成為什么樣?”的邏輯思路,分為酒店職業認知、酒店及酒店職能認知和酒店管理職能認知三個學習模塊。學生將從參觀酒店到與酒店職業人對話;從酒店發展歷史到酒店未來發展趨勢;從酒店文化到酒店職能部門,由表及里,全方位地學習飯店管理的基本知識(見第70頁表 1)。
表1 《飯店管理概論》課程模塊化結構圖
課程以酒店實地參觀為主線,從酒店的對客運營部門到酒店后臺運營部門再到酒店文化,依次學習,從直觀的體驗到內在的文化,重構教學內容,分為三大教學模塊。
第一模塊,認識飯店業。該模塊主要了解中外著名飯店管理集團的發展歷程和現狀,知曉現代飯店管理集團的主要經營戰略、企業文化,并能夠正確識別和搜集中外著名飯店管理集團的相關資料[2]。
第二模板,飯店及飯店職能認知。該模塊主要了解前廳部、客房部和餐飲部的組織結構;理解前廳部、客房部和餐飲部各崗位的職責,并能夠設計飯店整體的組織結構。
第三模塊,飯店管理職能認知。該模塊主要理解酒店部服務質量測定及控制的方法,并能夠進行運營部門服務質量調查,形成調查報告。同時還可以掌握酒店督導及其管理職能。通過該情境的學習,使學生認識酒店顧客需求變化,了解酒店業發展趨勢[3]。
1 課程教學的重點
教學重點為酒店對客核心運營部門的工作任務和崗位職責。學生畢業后的主要就業崗位集中在酒店對客核心運營部門,因此各對客核心運營部門的工作任務和崗位職責是本模塊學習的重點。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通過現場參觀、觀看視頻、案例分享等方法,讓學生加強對于對客核心運營部門的認識,對各部門工作內容有較為全面的了解。
2 課程教學的難點
教學難點為酒店后臺運營部門的工作范圍與工作性質。酒店后臺運營部門是學生日常較少接觸和了解的部門,且工作內容較為專業化,學生在掌握理解時存在較大難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了對比法、對話訪談法、教師講授、小組合作法等方法,讓學生掌握關于后臺運營部門的知識信息[4]。
1 深入酒店實地參觀
在酒店環境中,讓學生自主去發現、去探索、去研究,從而獲得新的認知、新的理解,掌握新的知識。
2 任務導入情境驅動
為學生提供基于工作的真實情境,以任務的完成結果檢驗和總結學習過程,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使學生帶著問題主動思考、靈活運用知識,形成高效的自主學習體系。
3 對話訪談酒店職業人
邀請優秀畢業生和酒店職業人進行對話訪談,讓學生零距離地感受酒店職業人的精神,增強學生對于崗位的認知和對行業的熱愛。同時通過對話訪談,訓練學生收集信息、歸納總結的能力[5]。
課前,教師組織學生前往酒店實地參觀或通過觀看酒店的視頻,同時下達通過學習通下達學習任務,學生查看學習任務,及時查閱資料,教師在線答疑。
課中,老師提問,引出課程核心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并通過提供校企合作資源,與酒店職業經理人進行對話訪談,尋求問題的答案,老師對各小組的結論進行點評總結。
課后,了解學生的薄弱環節,及時反思,調整后續課程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同時提供知識拓展資料,供學生學習和觀看,拓展學生所學內容,為后續課程學習打下基礎[6]。
1 職業素養的養成
對酒店職業人所需具有的職業素養建立了直觀的認知,知悉了酒店職業人的著裝要求、表情管理以及服務的意識。每次課前均有儀容儀表整理和檢查環節,讓學生首先從外表嚴格要求自己,內化于心,逐漸養成職業素養,具備職業精神。
2 酒店行業的認知
通過混合教學模式,借助校企合作資源,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全面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達成教學目標,建立學生對于酒店行業及職能的認知。
3 職業目標的明確
邀請優秀畢業生代表和酒店職業人,與學生進行對話交流,為學生樹立職業榜樣。
1 課程的特色
第一,校企深度合作。根據課程安排,深入校企合作酒店實地參觀,欣賞酒店宣傳視頻,與酒店職業人對話訪談,一方面加強學生對酒店的直觀感受,建立對酒店全方位的了解;另一方面學生可以感受酒店職業人的職業精神,明確對自身的專業要求。
第二,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實地參觀法、講授法、訪談法、小組合作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探究式學習,讓學生由過去的被動學轉變為現在的主動學,實現課堂教與學的轉變。
2 對課程開發的建議
可以在今后的教學中引入VR設備,導入酒店資源,通過遠程技術手段適時、多次地對酒店進行參觀,更詳細、更全面地了解酒店的工作細節。
通過以學生為中心的《飯店管理概論》課程改革,教學內容被劃分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三個模塊,讓學生能夠更易于掌握專業的知識和技能。同時通過實地參觀、交流訪談等方式,讓學生更直觀地掌握了專業所需的能力素質要求,能更好地端正學習態度,為專業后續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