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偉 庹麗珍
1.吉首大學張家界學院,湖南張家界 427000;2.吉首大學外國語學院,湖南張家界 427000
自2001年張家界推出第一部旅游演藝節目《魅力湘西》開始,目前張家界已推出7部旅游演藝項目,無論是項目數量,還是年觀演人次,均為國內翹楚,張家界市政府亦自定義本市為“旅游演藝之都”。
縱觀國內外旅游演藝項目發展歷史,大概可分為三大品類:單體劇場類、實景演出類、主題公園類。張家界在2000年—2009年,所有旅游演藝項目都集中在武陵源區,且均為單體劇場的單一經營品類。隨著外來資本不斷進入,張家界逐漸形成了三個代表性的旅游演藝項目,且囊括了三大品類:《魅力湘西》—單體劇場類;《天門狐仙》—實景演出類;《張家界千古情》—主題公園類。張家界也因此成為最先集齊全品類演藝形態的旅游城市[2]。
《魅力湘西》2000年創立伊始,租用一個只能容納200人的酒店會議室進行演出,投資額僅為50萬元;2005年演出場地擴展至1000座,投資額300萬元;2010年擴展至占地31畝、座位數量2400的大型單體劇場,總投資1.5億元?!短扉T狐仙》位于天門山景區之中,于2009年首演,座位數量1200,總投資1.2億元;《張家界千古情》位于武陵源區索溪峪鎮郊區,于2019年首演,總投資額號稱10億元。雖然公開資料顯示的投資額難免有“水分”,但規模越來越大、投資額度越來越高,卻是不爭的事實。
伴隨著黔張常高鐵的正式運營,張家界邁入了高鐵時代,張家界與省會長沙的通勤距離縮短至2小時40分鐘。而張家界市政府為了扶持旅游演藝項目的發展,斥資專門修建了通往《天門狐仙》劇場的公路,并于2016年起投資60億元,修建了市區—武陵源區的武陵山大道,以改善武陵源景區的可進入性,《魅力湘西》和《張家界千古情》因此受益良多。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武陵源區政府為了避免旅游演藝項目人才流失導致項目徹底停擺,從本已十分緊張的財政資金中列支專項資金,給旅游演藝項目從業者發放半額工資[3]。
作為張家界市歷史最悠久的旅游演藝項目,《魅力湘西》一直是演出場次最多、觀演人次最多、營業收入最高的,也是創作歷時最久、文化底蘊最為身后的,但其仍然面臨兩個突出問題。
首先是用地規模有限:《魅力湘西》劇場用地規模僅為31畝,雖然政府修改了《魅力湘西》對面地塊的規劃用途,將對面的20畝公園綠地改為了商業用地,并出讓給《魅力湘西》,但《魅力湘西》經營者僅僅將其作為收租用途,比如將所建房屋出租給餐廳經營者,從而失去了向文化旅游深度拓展的可能性。
其次是項目投資者變更頻繁:自2007年起,《魅力湘西》已經三易其主,每一次投資者的變更,都使得項目的再創新、再迭代陷入停滯,中間甚至出現過《魅力湘西》試圖收購武陵源區其他所有演出項目以“一統河山”的插曲,導致大量優質資本被無端浪費,甚至透支了未來數年的收入,貽誤了項目向周邊擴張的時機。
最后是項目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影響了該項目的文化延續性和創作統一性。根據投資者要求,許多初創者嘔心瀝血創作的經典劇目被一再刪改、壓縮、拼接,全劇最初2.5小時的長度被壓縮至1小時以內,很多節目從14分鐘壓縮至6分鐘等,以滿足一晚之內演出3場甚至4場的需要,以求票房最大化、利潤最大化[4]。
作為張家界市規模最大的實景演出項目,其以音樂作為主打,以天門洞實景為依托,輔以光電、機械等高科技元素,自成一派,風格獨具。但其仍然面臨三個主要問題。
首先,其立意從根本上來說屬于文化拼接。劉??抽缘墓适卤酒鹪从诤铣5拢珓撟髡邔⑵鋸娦凶鳛閺埣医缤良易宓臍v史文化來宣揚,難免有失立場,讓諸多文化學者、歷史學者多有側目。
其次,實景演出受季節天氣影響極大,因劇場位于山谷之中,氣候寒冷,每年進入11月,該項目只能停演,且夏季降雨較多,不僅影響演出效果,也極大地影響了上座率。
最后,該項目從類型上來說,屬于完整劇情類音樂劇,其舞美、服裝、機械、道具等,屬于整臺劇目所必須的沉沒成本,一旦投入使用,很難用于新的劇目演出。
作為張家界市第一家主題公園類的旅游演藝項目,投資巨大、手段多樣,舞臺效果極佳,在水、陸、空三維立體空間里演繹山水人文,并啟用了360全息觀影作為賣點。依托于主題公園,游客延長了駐留時間最長、增加了總體消費額。但其仍然面臨兩大主要問題。
首先,是文化立意稍顯潦草,劇情銜接缺乏主線。在節目上,從古至今來演繹張家界的萬年傳奇,本無可厚非,但劇情銜接沒有脈絡,拼接感明顯,甚至為了刻意討好韓國游客,突兀地加塞了朝鮮族阿里郎的表演,令人錯愕。
其次,主題公園的其他游樂項目缺乏新意,比如空中飛人、沙地尋寶、恐怖屋、仿古購物街等,幾乎是宋城其他景區某些片段、某些場景的簡單復刻版,缺乏對張家界本土民族地域文化的深入挖掘、整理和展示,大大浪費了優質的主題公園土地[5]。
2020年張家界旅游演藝行業的老問題尚未得到解決,又出現了疫情肆虐的新問題。面對錯綜復雜的行業形勢和旅游前景,張家界旅游演藝項目應做好如下對策。
在疫情形勢依舊嚴峻的今天,最大利好消息是:國內多家制藥廠的疫苗已經全面商用,待2021年春季國內人群大幅接種后,將迎來國內旅游的報復性增長,也可能迎來入境游全面復蘇。而在春天來臨之前,只能苦苦等待,在疫情期間加大籌資力度,以保障演職人員不流失,保證項目將來得以存續[6]。
利用疫情帶來的空窗期,將現有節目進行再審視、再編排、再打磨、再潤色。對不符合張家界民族地域傳統文化的節目進行再創作,比如《張家界千古情》的阿里郎等節目;《魅力湘西》應對外場的節目進行再編排,深入挖掘歷史文化精髓,將民族傳統、地域文化融入到主持人的解說詞中,不應淪落為簡單的賣藝表演;《天門狐仙》雖然演藝的是人狐之戀的世俗故事,但涉及男女之情的部分唱詞仍有涉黃嫌疑,應該加以更正。
《魅力湘西》于2012年登上春晚舞臺黃金時間,將張家界旅游演藝推向了新的高度,當年觀演人數實現了30%的高增長。但是像這樣的爆點可遇不可求,在平常營銷上,《魅力湘西》的廣告語幾經修正,從“魅力湘西 約你狂歡”到“張家界頭牌名劇”,再到最后定格為“千年民俗大戲”,更加強調的是外在的民俗文化,少了內在的精神張力,私以為最開始的“魅力湘西 約你狂歡”最符合節目大雅大俗的內涵與氣質;《張家界千古情》的廣告語為“給我一天,還你千年”,與宋城集團的千古情系列使用的是同一廣告語,缺乏對張家界民族地域文化的總結提煉。
張家界各大旅游演藝項目必須從戰略高度和全局角度思考目前所面臨的的問題,在熬過疫情階段之前,各自發揮自身優勢,克服不利影響,努力提高產品質量,積極創新營銷方式,最終找到一條相互之間共存共榮、良性競爭的永續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