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美澤 張建偉
(北京師范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 北京 100875)
隨著世界老齡化程度加深,現代醫學、運動醫學、基礎醫學和生命科學等不斷發展,運動與衰老成為當今科學研究的熱點之一。時至今日,在全民健身的背景下,太極拳運動防病治病、健體延年的積極作用日益凸顯,已然成為許多人尤其是中老年人首選的體育鍛煉方式。國內外學者也從現代醫學的角度逐步從生理機制層面闡述運動對抗衰老的意義和價值[1]。大部分的科學研究以太極拳運動干預為手段,通過實驗研究來探討其在中老年人衰老進程中的效用,凸顯出其作為預防和延緩衰老手段的重要程度。
太極拳作為我國傳統養生功法的重要構成部分,是一種具備傳統哲學、陰陽、五行、經絡等基礎理論的獨具中國特色的傳統拳術,既能技擊對抗,又可強身健體、防病治病[2]。
太極拳所倡導的“松靜為本”“形正氣順”,在于強調周身放松的運動,注重“一靜無有不靜”的習練原則。太極拳主張“心為令,氣為旗,腰為纛”,表明“以心行氣、以氣運身”“主宰于腰”的行功要領。在太極拳走架行動中,“往復須有折疊,進退須有轉換”就在于手法、步法和身法的上下相隨、協調一致[3]。也就是說,步法變換和身法有密切的連帶關系,使得肌肉纖維、韌帶和關節在均勻、連貫的反復旋轉的活動中,去打通經絡及調和氣血[4]。
俗語云:“拳起于易,而理成于醫”,它表明太極拳與中國傳統醫學原理在“舒筋活絡”“調氣實內”“陰陽平衡”等方面存在某種同構關系[2]。
太極拳這種肢體活動是以一定的生理活動為基礎,因此太極拳對老年人防病治病、健體延年的作用是由太極拳特有的運動生理要求所決定的。首先,習練太極拳要求人體全身的大小肌肉群及各個關節得到充分和適度的活動,有利于疏通經絡和調整失衡。其次,在練習過程中練習者要注重呼吸與招式轉換的協調統一、以細、勻、深、長的呼吸與身體動作相配合。最后,太極拳屬于中低強度的有氧運動,動作輕松柔和、舒緩寫意,運動量易于監控,對于中老年體弱者凸顯其保健強身、延緩衰老之效[5-6]。
綜上所述,無論從太極拳自身的拳理特點還是運動生理要求,都充分體現了太極拳運動對中老年人保健強身、延緩衰老的積極作用。該文將從太極拳對機體抗氧化系統、免疫系統及內分泌系統等方面進行分析與探討。
從老年醫學角度講,衰老(aging)是指人體隨著年齡的增長,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出現的一系列退行性變化[7]。也就是說,機體衰老是一個循序漸進的變化過程,影響衰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目前,國內外學者已形成多種關于機體衰老的理論學說,如下是具有代表性的幾種。第一,自由基學說:“自由基學說”認為伴隨著衰老,機體代謝過程中產生一些自由基,最終生成有害的脂質等過氧化物,對機體產生損害作用,導致衰老[7]。第二,免疫學說:“免疫學說”認為,衰老是自身免疫現象對機體自身組織破壞的結果,當免疫系統不再起保護作用時,疾病的發生率增高,加速機體的衰老[7]。第三,內分泌機能減退學說:該學說認為,人體內各種物質代謝及某些疾病的發生與老年人體內激素分泌減少存在一定的作用關系,是引起衰老的重要因素之一[7]。以上幾種關于衰老的學說可以為該文進一步探究太極拳的抗衰老作用提供有力的理論支撐。
現有研究表明,太極拳健康干預可以改善機體糖脂代謝水平及提高生活品質,進行長期中低強度的有氧運動,可改善個體的生理機能,如抗氧化酶活性、肌肉含量、炎性表達、蛋白活動等,通過改善與衰老相關的代謝類、心血管類及免疫低下等疾病來延緩衰老[8-9]。這也為該文理解太極拳抗衰老的作用提供了實踐意義。
機體內存在自由基清除系統,即抗氧化系統,主要是抗氧化酶。目前,眾多實驗研究多以抗氧化酶的活性作為機體抗氧化系統能力的指標。當體內超氧化物歧化酶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開始逐漸減少時,會導致體內形成較多的過氧化物,引起細胞的惡化而表現衰老的特征。
研究表明,對老年女性進行4個月的太極拳運動干預,鍛煉組丙二醛 (MDA) 顯著降低,而抗氧化酶活性增高,具體表現為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過氧化氫酶 (CAT) 和谷胱甘肽過氧化酶 (GSH-Px) 活性的顯著升高,結果表明太極拳鍛煉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老年人血液中脂質過氧化物的產生,另一方面能使抗氧化酶活性得以有效的改善[10]。
太極拳運動能夠提高中老年慢性病患者SOD、GSH-Px活力,降低MDA含量,提高患者抗氧化能力,從而達到改善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心腦血管疾病的作用[11-13]。中老年人長期堅持太極拳運動有抑制脂質過氧化及抗氧自由基作用,機制可能是由于氧自由基產生減少,體內抗氧化酶活性升高,進而提高機體抗氧化能力,發揮太極拳防病治病,健體延年的功效。
伴隨著衰老,人體的免疫功能隨著年齡的增長就會出現產生退行性的改變。主要表現為胸腺萎縮、NK細胞與T細胞的功能下降、抗體及某些細胞因子的水平降低。相反而言,隨著自身抗體水平的上升,就會使中老年人受外界病原微生物入侵的可能性增大,造成患上與自身免疫相關的疾病的概率升高[14]。
梁利萍通過研究證實,傳統保健項目鍛煉組免疫指標CD3+、CD4+、CD8+、NK細胞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其中太極拳組CD4+、NK水平指標提升效果最明顯[15]。長期中小強度有氧運動如太極拳,能顯著提高中老年人的T淋巴細胞CD4+、CD4+/CD8+比值和血清Ig總體水平,而一次性大強度運動會導致中老年受試者免疫功能一過性降低[16]。堅持長時期的太極拳鍛煉對老年人的免疫系統有著良好的調節作用,如增加血液中NK細胞的含量,提高血清細胞因子IL-4、IL-18和TNF-A水平,還有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的吞噬功能也得到提高,表明長期中低強度的太極拳練習能增強體液免疫應答[17-18]。
針對當前眾多學者的相關性研究證實,有規律的太極拳運動能夠影響機體免疫功能,增強體液免疫應答。總之,科學、合理的太極拳運動可對中老年人機體免疫功能起良性促進效應。
根據“內分泌機能減退學說”,人們激素水平的變化與衰老存在一定的關系。許多文獻都集中在太極拳運動對性激素、生長激素等方面的研究。
最早有研究從唾雌二醇、孕酮等性激素含量的變化來探討太極拳對婦女抗衰老的作用,研究表明,進行太極拳運動干預會影響老年女性的卵巢分泌活動,體現為促進卵巢分泌雌二醇[19]。后來又有學者通過長期觀察42式太極拳鍛煉對老年女性內分泌機能的作用,其表現為對血清睪酮(T)/皮質醇(C)和生長激素(GH)的影響,發現長期鍛煉組的皮質醇水平高,說明太極拳鍛煉促進了機體物質代謝,在人體各器官和各種組織中有積極的作用,比如老年人的骨密度、肌纖維及臟腑器官,從而使機體的工作能力得以改善[20]。
另外,有研究結果表明,進行6個月太極拳運動干預后,睪酮、雌二醇與跟骨密度、撓骨強度呈正相關,說明進行長期規律性太極拳練習會對中老年人骨量產生改善作用,這可能與太極拳對人體性激素分泌的影響有關[21]。
綜上所述,長期太極拳鍛煉會使老年人的內分泌機能獲得漸適應,使其體內產生一定的生理適應的改善,進而促進機體的合成代謝,使他們的運動能力得以提高,延緩衰老。
該文通過對相關文獻的梳理得出,太極拳可以影響中老年人的抗氧化能力、免疫機能及相關性激素、生長激素水平的有效調節,因而改善身體機能,具有抗衰老的作用。但是,太極拳運動是否可以阻止或延緩這一進程、這些是否是太極拳運動延緩衰老的機制,目前尚缺乏足夠的研究。這可能與實驗的設計有關,如被試不易控制、干預時間太短、干預方式單一及實驗指標的選取不合理等。
同樣不可否認的是,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人們對于太極拳抗衰老價值的研究已經由從整體水平、器官水平、細胞水平逐步發展到分子水平,這也是當代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多學科融合發展及“體醫結合”的結果。未來的實驗研究還需要深入衰老的機制機理層面去探究太極拳運動對抗衰老的作用靶向,來闡明其作為抗衰老有效手段的現實意義,進而證實太極拳運動的科學實踐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