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響 顏若菡
(河南大學體育學院 河南開封 475001)
為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習近平總書記于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文化育人”一詞。對于“文化育人”一詞的定義,徐偉在《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及其育人的內在機理分析》[1]中認為“文化育人”是一種隱蔽課程,是通過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物質文化中融入育人元素,以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方式實現(xiàn)文化育人目的而形成的。
文化育人是實現(xiàn)科學素質教育的必經之路[2]。從文化育人的視角進行研究,便于人們更加直觀地發(fā)現(xiàn)通過校園品牌文化建設的方式如何實現(xiàn)全方位育人。傳統(tǒng)的教學范式忽略學生主體地位,不利于學生在未來適應自身發(fā)展或是社會發(fā)展。在“核心素養(yǎng)”一詞提出后,教學目標正進行著從“教書育人”向“立德樹人”的轉變。學生的關鍵能力與必備品格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是在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中長時間的潛移默化形成的。于國濤在《淺談小學校園排球文化的特色建設》[3]中認為:進行校園品牌文化建設有利于校園精神文明的建設及學生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水平、學生競爭與合作意識的提高,能夠有力地豐富體育文化的內涵。校園品牌文化建設是打造良好育人環(huán)境的重要途徑,也是實現(xiàn)文化育人的必要載體。
該文以青島唐山路小學校園排球文化建設為研究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排球文化、校園排球、體育文化相關文獻資料,為論文的撰寫提供了理論基礎。
1.2.2 實地考察法
對唐山路小學進行實地考察。通過參觀校園內的排球設施,深入了解排球課內外活動,親身體驗濃郁的校園排球文化氛圍,為青島唐山路校園體育品牌文化建設研究提供切實的理論保障。
1.2.3 邏輯法
運用類比、歸納、綜合分析等方法對搜集到的資料進行分析,得出結論。
青島唐山路小學是一所富有濃郁校園排球文化氛圍的體育傳統(tǒng)項目學校,在2008年獲得青島市“排球傳統(tǒng)項目學校”的榮譽稱號。該校建于1964年,有著35年校園排球文化歷史的青島唐山路小學始終以“融女排精神于課程,興辦學特色為文化”為辦學理念,學校承擔的國家規(guī)劃課題的子課題《提升排球文化內涵,開發(fā)特色校本課程的研究》順利結題,并借此機會因地制宜地開展以排球為特色的小學校本課程,將排球運動與文化教育相融合。旨在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達到文化育人的目的,讓排球引領學校的發(fā)展,校園排球運動在學校蓬勃興起,成為彰顯學校辦學特色的品牌文化。
排球運動作為青島唐山路小學傳統(tǒng)特色項目,多年來,排球不僅僅是學校課程、學校特色,在排球精神的引領下,它更成為學校的教育品牌——快樂排球。學校提出“在運動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的口號,明確“快樂排球”的育人理念。學校每年舉辦“校長杯”排球賽、校園排球聯(lián)賽和校園排球文化節(jié)等活動,堅持將排球特色與校園文化相結合,打破經驗操作層面的的局限性,將其發(fā)展成學校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傳承和發(fā)揚。校方認為,當校園排球形成為一種文化時,文化的育人功能得以體現(xiàn),他在錘煉學生的同時也成就了教師。當師生把不畏艱難、敢于拼搏、合作團結的精神融入心靈深處時,“快樂排球”的育人理念便進入教師與學生的精神領域中,形成了“育體、育心、育人”的排球特色教育理念,營造出良好的育人氛圍。
唐山路小學將“快樂排球”作為校園排球文化建設的方向和目標,制定并頒布各項排球活動管理制度。各項管理制度均始于學生又服務于學生,將管理制度與人文關懷相結合,使原本冰冷僵硬的管理制度成為發(fā)揮排球文化育人價值的載體,促進了學生對校園排球的參與。
為使家長更好地了解排球運動,學校以家長告知書的形式,向家長普及學校特色體育文化的內涵和排球運動對人們的益處。學校通過各種宣傳媒介,向家長展示校園排球活動的相關動態(tài),使家長參與到校園排球活動中。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各種行為無時無刻不在引導教育著學生,青島唐山路小學開展的家校排球活動不僅是助推學校校園排球文化建設的催動劑,同時對學生也是一種隱性教育。增強了家校感情,更好地推進家校合作交流。
2.3.1 采用“以校為本”的排球新課程體系
體育教材是體育教學的載體,使用教材的合理性、科學性、可接受性對提高校園體育文化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4]。青島唐山路小學從實際出發(fā),編撰了排球校本教材《排球文化》,在每周一節(jié)的校本排球課上,專業(yè)教師帶領學生學習排球文化知識,帶領學生通過游戲活動運用所學技術,幫助學生實現(xiàn)生成性、創(chuàng)造性和遷移性學習。教師讓排球運動不只停留在發(fā)展身體的層面上,通過在上課的過程中有意識地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干預,達到“立德樹人”的目的。在授課過程中向學生傳授全面、系統(tǒng)的排球知識,使排球運動走入每個學生的心中。使運動伴隨著樂趣,并在其過程中實現(xiàn)自我成長,參與、學習、堅持、提高,通過排球運動讓學生懂得超越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生活的態(tài)度。
在課堂教學中,體育教師根據學生不同階段身心發(fā)育特點,對一年級到六年級的學生進行梯度化教學。一年級以原地運球、耍球、熟悉球性為學習內容;二年級自拋、自墊;三、四年級兩人對墊;對于高年級,如五、六年級,則進行墊、傳、扣基本技術的綜合性技術訓練。運用梯度化教學模式,深度開發(fā)學生的運動天賦。逐步形成人人打排球,人人喜歡排球,人人懂排球的可喜局面,進一步加強校園品牌文化建設。
2.3.2 排球文化節(jié)傳統(tǒng)化
為豐富校園體育文化,學校于每年10月份開展排球文化節(jié)。利用課外體育鍛煉時間,在全校范圍內以“快樂排球”為主題的各種活動。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排球創(chuàng)意繪畫比賽、校長杯校園排球聯(lián)賽、家校排球比賽等多種活動,受到了全校師生的廣泛參與。在一些競賽項目中,師生共同參與比賽,各個參賽隊員爭先恐后,競爭激烈,每班組織的拉拉隊員滿懷激昂澎湃的心情為本班隊員加油吶喊,營造了良好的競賽氛圍。排球文化節(jié)已成為唐山路小學傳統(tǒng)校園活動。學校表示:“排球文化節(jié)的開展一方面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深厚的排球情感,促進了‘快樂排球’品牌建設;另一方面學生在活動中扮演著各個角色,通過各個角色的扮演提升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并促進其心理健康發(fā)展。”確實如此,學生在活動中扮演著各個角色,通過這些過程使學生將某些規(guī)范內化成一種心理特質,并延伸到社會實踐中,達到能夠承擔相應的責任,行使相應的權利和履行相應的義務的效果。
2.3.3 校園排球競賽項目和形式多樣化
排球競賽活動具有娛樂性和競技性,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發(fā)育特征。為進一步推進校園排球文化建設,唐山路小學積極開展校園排球競賽,如一年一度的的“唐小杯”排球賽、個人技巧賽、“校長杯”排球賽等,師生參與度達到100%。在每周一、周三、周五第二節(jié)課以后的課外排球興趣課上,各班教師帶領學生組織活動,學校利用課外排球興趣課組織開展班級或年級之間的友誼賽,使具有普通運動水平的學生也可以站在賽場上,感受排球運動的魅力。比賽中的團結協(xié)作進一步加深了學生之間的友誼,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和集體歸屬感,從而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排球精神與運動樂趣。
2.3.4 校排球隊專業(yè)化
校排球隊是唐山路小學校園排球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體現(xiàn),青島唐山路小學校排球隊建于1981年,現(xiàn)有排球教練2名,隊員40余名,在肖老師、馬老師的帶領下,堅持每天早晚進行排球訓練,并進行訓練記錄。在“踐行十個一,2019年李滄區(qū)中小學生排球比賽”中男女組獲得冠軍;2019年青島市“體彩杯”中小學生排球聯(lián)賽中獲得小學組男女雙冠的優(yōu)異成績。通過不斷比賽,隊員養(yǎng)成了自信自強、勇敢拼搏、不怕挫折的精神。青島唐山路小學滿足了具有排球愛好和排球夢想的學生進一步提高自身排球技術水平的愿望。校排球隊在為唐山路小學爭奪的一個個榮譽同時,也潛移默化著排球隊員身邊的同學,間接促進了學生排球興趣愛好的形成。
易劍東認為“體育物質文化是人類以體育為目的或在體育中的活動方式及其物質形態(tài)”[5]。體育場地設施,是學生進行排球運動的基本條件與保障,也是校園排球文化建設的外在體現(xiàn)。近年來,唐山路小學為保證學校特色項目的開展,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力度,購置大量體育活動器材。學校現(xiàn)有專業(yè)排球場地2塊,器材室1間,全校師生人手1球,保障了校園排球文化建設的順利進行。
物質文化建設需打破其物質層面的局限性,確保以“人”為核心的建設理念。缺少情感的投入,無論多么先進的場地器材也只是無本之木。育人元素被賦予在學校的各個設施上,在青島唐山路小學的校園中隨處可見“排球”標志,如校徽以排球圖標為主、教學樓走廊的墻壁上張貼的排球明星等;同時,學校校園中也存在著諸多體育標口號和標語,如墻壁上粘貼的校訓“做最好的自己”、排球場上懸掛的“快樂排球”的口號等,使之成為一個個隱形的教育者,促進校園排球文化建設。
此外,青島唐山路小學非常注重校園排球文化宣傳媒介建設,學校設置櫥窗和海報宣傳國內外與排球相關的時事新聞、校園排球比賽資訊和排球運動掠影;利用黑板報宣傳排球知識和運動小常識等,打造校園排球品牌文化。
理念文化是學校文化的核心所在,是支配學校辦學的綱領,是整個學校文化的靈魂,是一所學校全部價值的體現(xiàn)[6]。青島唐山路小學以女排精神為基石,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凝練出“快樂排球”的育人理念。通過排球運動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樹立正確的體育價值觀。“以特色求發(fā)展,以質量求生存”的辦學宗旨,確定了唐山路小學的發(fā)展方向。
校園排球體制的建立是樹立校園排球運動開展的重要方面,是總體把握校園排球文化的基礎條件,也是校園排球運動開展形成系統(tǒng)性的重要因素,更是校園排球文化可控制性的集中體現(xiàn)。青島唐山路小學以學生為載體,建設并不斷完善體育人制度,使其服務于學生,培養(yǎng)學生道德情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為打造教育品牌打下堅實基礎。
開展良好的校園活動有益于營造積極的育人氛圍,積極的育人氛圍會有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青島唐山路小學積極開展校園排球文化活動,通過排球校本課程教學,舉辦排球球文化節(jié)、校園排球比賽等多種活動,多方位營造校園排球文化氛圍,讓學生沉浸其中,體會排球運動帶來不同層面的樂趣。
校園內的一面墻、一條走廊,甚至是一塊班牌,這些沒有生命的建筑和裝飾,當被植入教育元素后也會變成一個個隱形教育者,耳濡目染著每一位學生。青島唐山路小學將“快樂排球”的育人理念植入到校園的各個設施中,點滴中影響著校園師生,促進校園排球文化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