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家琦
(湖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湖南長沙 410012)
2019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體育強國建設綱要》(簡稱《綱要》),部署推動體育強國建設,《綱要》提出,到2035年,參加體育鍛煉人數達到45%以上,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5m2,《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率超過92%,充分發揮體育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中的重要作用。體育強國、體育強市與體育賽事存在相互嵌入、相互影響的依存和因果關系[1]。足球作為世界第一大運動,在體育鍛煉中發揮著重要作用[2]。以長沙市社會業余足球賽事為代表,調查分析其現狀問題,提出成立長沙市社會業余足球聯盟并創新競賽體系的構建,是突出體育作用與實現體育目標的重要途徑之一。
社會業余足球賽事是社會群眾基于對足球這一項目的熱愛,并利用閑暇時間自由參與的一種非職業性質的足球競賽[3],長沙市社會業余足球賽事雖起步時間早,有一定的賽事基礎,但發展卻捉襟見肘、不盡人意,在不同時期從宏觀與微觀的角度分析暴露出一些實質性的問題。
長沙市近2年的社會業余足球賽事主要包括中國長沙杯足球超級聯賽、長沙市體彩杯業余足球賽、“戰!長沙”草根足球常規聯賽、長沙市足球甲級聯賽、“我愛足球”中國足球民間爭霸賽(長沙賽區)或各級各類業余足球賽事。通過對賽事的了解發現,其主辦方復雜多樣,各自為政,主要由長沙市足球協會、長沙市體育局及業余俱樂部負責人個人名義匯集籌辦,賽事規模層次不齊,缺乏統一組織的規范性。
運行機制是引導和制約人、財、物各項活動的基本準則及相應制度,更是影響賽事成功舉辦的重要因素,雖然長沙市各賽事組織不同,但在運行機制上卻存在著一些共性的問題。在賽事中,缺乏科學專業的人員管理制度和賽事管理章程導致賽事容易出現人員分工不明確、賽事管理無序等問題出現[4]。此外,各業余賽事裁判員整體業務能力較低,開賽前缺乏正規的裁判員培訓與考核,雖然部分賽事設有專門的競賽紀錄委員會,但是監管力度欠缺,每場比賽未設有比賽監督、裁判監督,使得賽事難以依照國際足聯規則進行,更無法保證參賽人員最基本的公平權益。運行機制未能完善在賽事的未來發展中喪失了可持續發展能力,賽事的壽命難以延續勢必影響參賽人員的積極性與長沙市社會業余足球的發展。
長沙市足球賽事舉辦雖都本著“大眾參與、以球會友、純粹足球”的口號,但各賽事舉辦的規模較小,周邊區縣地區業余球隊難以覆蓋導致參賽隊伍較少;各賽事之間整體賽制較豐富,但分開后的賽制較單一,使各球隊比賽場次少(一周一場),難以保證強身健體的目的;部分賽事競賽周期時間短,未形成“大眾參與、全民健身”的目標,這也與賽事主辦方分散嚴重化,缺乏線上媒體宣傳有一定關系。
社會業余足球聯盟是參加社會業余足球聯賽的俱樂部自愿結成的地方性足球社團,依法自主開展活動,聯盟與足球協會在管理制度的不同導致雙方產生差異,在社會足球賽事組織中形成矛盾的競爭關系[5]。所以,成立社會業余足球聯盟后如何建立與長沙市足球協會的合作、科學構建社會業余足球賽事體系、形成規范統一辦賽是促進長沙市社會業余足球發展的關鍵。
2.1.1 長沙市社會業余足球聯盟與長沙市足球協會新關系
建立兩者互利互助的依附關系,長沙市足球協會發揮上級部門正規合法的權威性,在社會足球賽事體系中承擔主辦方,做好統籌監督作用,并且負責安排賽事裁判員、裁判監督、比賽監督的指派工作,以及對賽事安排專家進行分值評估。
長沙市社會業余足球聯盟利用業余足球資源與人脈,在社會業余足球賽事體系中擔任承辦方,做好賽事方案制訂、運行宣傳、場地協調、后勤保障等工作。在這層依附關系的背后,杜絕獨立辦賽,壟斷發展,防止長沙市社會業余足球市場發展狹窄化。
2.1.2 長沙市社會足球聯盟與長沙市足球協會新結構
基于構建社會業余足球賽事體系上,將兩大組織結構僅根據聯賽與杯賽實際需要,細化兩者自上而下的內部結構,細化分組。長沙市足球協會下放辦公室、專家組、裁委會、培訓部等4個工作部門;社會業余足球聯盟下設聯盟理事會、紀錄委員會,兩會均有各支參賽球隊的一名代表組成,并設競賽部、宣傳部、財務部、招商部、資格部等五大部門運營賽事,其部門人員與參賽球隊無關。體現出兩大組織結構的層次性,保障賽事的民主與公平,保護參賽球員的基本權益,為落實長沙市社會足球賽事體系構建打下基礎。
2.1.3 長沙市社會業余足球聯盟與長沙市足球協會新管理
在建立互利互助的依附關系與自上而下的組織結構的基礎上,科學、合理的管理模式對于長沙市社會足球賽事體系的構建顯得十分關鍵,所以應強化兩者科學合理的管理模式。長沙市足球協會下設辦公室、專家組、裁委會和培訓部4個部門,在整個賽事體系中起下放監督作用。
社會業余足球聯盟下設聯盟理事會與紀律委員會主要針對賽事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與嚴重違紀違規行為進行統籌協商處理。并且增加競賽部、宣傳部、財務部和資格部4個部門,在整個賽事體系中起運營服務作用。
身心健康是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有序、完整、科學的競賽體系有利于賽事可持續性,帶動長沙市相關體育產業發展,提高國民人均GDP收入。利用長沙市社會足球聯盟這一平臺,創新長沙市社會業余足球競賽模式與賽事構建,為不同地區、不同年齡、不同水平層次人群創造參與足球競賽、增強體質健康的機會[6]。
2.2.1 長沙市社會業余足球競賽體系的模式構建
針對長沙市地域廣、人口比例大、區縣足球水平發展呈現不均衡的實際情況,創新長沙市社會足球競賽模式體系,以各街道為起點,建立社區足球賽、市級分區賽、市級總決賽三級聯動的接軌式競賽模式,逐步打造賽事的品牌特色,預計賽事運行后將全面覆蓋長沙市芙蓉區、開福區等9個區(縣)、100個社區、1000條街道、10000人的參與。
2.2.2 長沙市社會業余足球競賽體系的賽事構建
如圖1所示,創新長沙市社會業余足球競賽體系的賽事構建,為三級聯動的接軌式競賽模式提供辦賽方向,整個賽事結構通過整合資源、年齡分段、級別分層,擴大了賽事規模,增加了參賽人數,主要以中青年和老年兩個年齡段構成,中青年組由18~50歲之間,老年組由50歲以上參加。中青年組設有11人制、8人制聯賽,并分為超級組、甲組、乙組3個組別,其建立模式與職業聯賽相對應。老年組設有8人制聯賽、5人制聯賽,分為超級組、甲組、乙組。老年組相較于中青年組,參賽體能與參數人數有一定差距,所以縮小聯賽賽制。
將整個賽事乙組設為社區組別,實行雙循環積分制;甲組設為分區組別,實行雙循環積分制;超級組設為市總決賽組別,實行主客場雙循環積分制。各組別依據聯賽積分決出名次,前3名與后3名實行升降級競爭模式,保障賽事的質量與層次性。
開展分層聯賽的同時,杯賽成為各級別球隊融合交流的重要平臺,杯賽進行5人制比賽,采用分組賽會制模式,決出優勝隊,無升降級競爭,共分為中年組、老年組兩個組別。
競賽體系的實施安排主要包括賽事時間、地點和組織安排等,為確保長沙市社會業余足球競賽體系得到科學實施。兩個年齡段12個組別同時開賽,聯賽總時長都為6~8個月,社區賽與分區賽分別應設有固定場地;市總決賽因采用主客場雙循環積分制,各區縣設1~2個固定場地作為球隊主場,中青年組11人制與老年組8人制比賽時間為周末,中青年組8人制與老年組5人制具體比賽時間為周中,保證1周多賽,具體場次時間安排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安排。
兩個年齡段的杯賽由于采用分組賽會制,所以分別安排在聯賽間歇期中,賽事地點由組委會統一安排,時長為7~10d。規范了長沙市社會業余足球競賽體系,在原有賽事基礎上創新,采用分層聯賽加杯賽雙軌結合模式細化整個競賽體系,擴大了賽事的整體規模,利用互聯網、公眾號對精彩比賽同步直播宣傳,增加影響力,吸引不同層級球隊參賽,提升長沙市城市足球水平向北方發達地區邁進。
通過積極整合體育資源,凝聚社會群眾力量加入賽事頂層設計管理團隊中,成立社會業余足球聯盟配合長沙市足球協會等相關部門構建科學的賽事體系,并且對體系進行針對性的布局,合理優化兩大組織內部結構與職責,形成三級聯動的雙軌賽事模式和具體辦賽方向,從而推動長沙市社會業余足球賽事規范統一,可持續發展。使之充分調動群眾參與積極性,擴大長沙市足球人口基數,帶動相關體育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