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磊 青島紅星化工集團有限公司
企業經營發展期間,從績效考評視角對全員實際進行全面梳理與綜合分析是應對現存問題,第一時間制定并執行相應舉措的根源,通過績效映射企業全情,顯著倍增企業收益,故企業績效考核評價體系構建十分關鍵。結合現代化管理會計思維進行全面把握研究,方能促使企業在可行性績效考評體系架構之上實現自身的持續發展。
迎合社會經濟變化發展訴求,管理會計應運而生,對其研究無論是主題還是方法都呈現寬口徑、多元化趨勢。也正是由于管會研究與經濟發展具有高度聯系,所以研究背景和實際需要不同,側重點變化也略顯差異,但展望未來,新時代管會均有以下發展特點與趨勢:
1.智能化趨勢
新時代即新技術、新業態、新產業、包括新模式全方位創新共生,特別是信息技術對傳統層面財務會計提出更新的挑戰,為傳統會計轉型提供契機。傳統核算反映型財務向智能決策型轉化已是必然,具體而言,智能化至少包括管理智慧、數據采集、智能計算、智能管控與決策支持等方方面面。
2.多元化趨勢
新時代管會應緊密結合經濟發展趨勢,從傳統單一的成本、績效、預算等職能定位向多元化訴求延伸,涵蓋生態、智能、數字化、價值管理等相關領域。同時,管理會計需更加重視組織的利益相關者維度,不僅應研究如何為股東創利,還要研究利益相關者經濟及社會價值,從主體、客體、過程、規范等多個維度研究行為關聯、路徑演化、行為結果導向等各類問題,即沿著需求—價值—目標主線和問題—對策—方法—貢獻分析路徑,解決管理會計應用分析框架體系搭建問題。
3.大共享趨勢
共享服務是智能化的基礎,沒有共享就沒有管理會計分析和決策的數據支撐。然最初的財務共享到業財融合已不能適應其智能化的發展需求,建立戰略、業務、財務、法務、利益相關者等多維度共融,涵蓋貨幣、人力、社會、生態等多元資本共享,助推和管理包括總價、增加值、利潤、EVA 等多個層次價值維度,樹立多層次理念,探究多元資本協同和多價值創造關系是共享管理會計的重點核心所在。
除此之外,管理會計未來的行業化、個性化、外部化與信息化都再次強調了會計領域發揮核心靈魂的主旨-以“數據”說話,成為決策有用論信息的提供者。而對于管理會計而言,更應致力于成熟信息報告體系建設,才能使其實用性特性發揮更加顯著。
我國管理會計從早期強化成本與預算管控為主的“一元觀”發展成管理控制與信息支持的“二元論”,深刻體現其自身的內在發展規律。管理會計理論與實務率先創立的表現在管理會計的工具或方法上,準確來說,管理會計工具應用可能僅僅是一種方法,也可能是若干種方法的組合或整合,而結合企業特定環境進行“個性化”改造,特別是我國本土經濟、文化情境進行管理會計自主創新,是管理會計在企業績效考評體系構建中發揮優勢的相關策略分析根基之處。
經大量總結分析可知,目前階段的現有企業績效考評體系構建中所采用的管會工具方法大體包括平衡計分卡、滾動預算和作業成本等幾大類,每種方法各具優缺點,企業相關工作人員需對其進行有效學習,以充分發揮相關方法的最大應用效果。
平衡記分卡,最早針對傳統財務評價弊端而設計,借助橫向評估指標,對企業績效考評進行優化處理,最終對企業經營實況做出合理管控,促使企業內部多組織充分發揮自身職能,做好本職工作,管好企業成效,該方法可將企業績效考核通過圖表、卡等方式進行可視化嚴格管控。
滾動預算,主張企業進行預算管理,并且隨著經營時間的延長作以預算滾動,包括月度、季度及年度滾動方式,以此在長時間內對企業實際狀況進行滾動評價管理,若發現不合理情況,及時調整預算方案,合理調動資金管控,確保經濟品質升級。
作業成本管理法,在現階段的企業績效管理中應用較多,利于企業最終降低總體經營成本,提升效益。在應用時,對企業經營發展情況全面剖析,對作業成本進行準確核算,了解每一環節成本支出,找出作業成本偏高的環節和影響因素,然后對高成本環節進行干預,對不合理支出進行規避,促使企業資源合理調度,確保企業最終獲益。
企業在構建績效考評體系期間,主要還是利用管理會計盛行的工具方法進行資金利用控制與效益評估,最終將考核結果得以數據化呈現。所以,為了數據真實準確,需對體系構建參考的管會維度進行明確,全員上下統一采用既定方法進行數據采集,并對本企業經營期間全部數據進行統計,量化分析,了解合理性,還原問題性,以便企業經營管理者能夠更好組織經營活動開展,更好制定生產營銷計劃,確保其獲得最大效益。各企業在績效考核評價體系構建時,可參照自身的經營活動效益參數進行管理會計工具方法維度設計,對生產環節成本管控進行實時分析與控制,顯著提升績效收益,確保管理層能夠掌握一手精準經營數據,著眼未來長遠發展。
企業構建績效考評,會應用相應管理會計方法,而工作方法的具體應用則需參考管會維度,對管會功能不斷豐富,使企業成本管控與績效提升皆具有力基礎,管理會計的價值才能有效呈現出來。
例如,企業選用作業成本法開展績效考評工作,需對基層作業環節中呈現的各類管理細節問題進行隨時的發現與處理,對每位員工工作職責與實際開展進行整合分析,將操作成本作為度量單位實行成本管控。具體而言,原料采購部、產品銷售部可分別對各自部門員工當月業績進行獨立成本核算,將個人和工作情況緊密聯系,使企業績效考評在管會價值發揮下更好地進行成本管控處理,最終站在總體角度,對整體經營成本進行評估,對績效較低之處、之人及時分析問題原因,促使員工依照績效提升方法有效增強自身工作能力,確保企業全面發展,并在未來建設中,始終以管理會計關注的成本控制與績效提升兩者平衡發展,提升企業的經營效益。
將管理會計融于企業績效考核中,發揮其基本作用的同時,還需對構建著力點及建成優勢進行分析。
現代企業財務管理層面,傳統會計已逐步向管理會計靠攏,同時,管理會計自身兼具融合優勢,在財務數據支撐層面更好控制企業經營績效考核指標并達成指標的數據化衡量,以助力企業實效發展。企業績效考核體系的構建發展需參考動能指標,而管理會計恰恰實現了績效考核指標的量化和精準度細化處理,繼而形成數據化發展成本的合理呈現。因此,經管理會計綜合分析后的評價數據指標會更加具備微觀與參照性效用,既體現數據優勢,又增強企業考核指標的便捷程度。
企業在績效考評體系的構建中僅應用現代管理會計方法論中的任意一種工具和方法是遠遠不夠的,為企業量身定制選取真實有效的工具和方法可最大支撐企業內控水平提升。而實現管理會計與績效考評的結合,并應用管理會計思路搭建企業的內控不僅可以實現企業成本管控,還能體現出業務水平、采購方案等業財融合的合理化建議。即使是人資部門也可借助管理會計對每位員工進行績效評價,以反映員工整體業務能力,使內控能力提升的同時達成產出比優化控制的管理效果。因此,用管理會計思維加強內控時效性,方能助力企業達成更為理想的內部管控效果。
管理會計融入企業運營需以科學、全面績效考評指標作為宏觀統籌策略。具體而言,在采購層面細化落實,使用平衡計分卡工具,匯總采集財務信息;在生產層面仔細考量,量化指標合理性,促使采購與生產對接,規避不當采購,令目標更為精準。同時,管理會計精準化目標導向,可推動企業銷售部門的銷售環節細化,實現買方市場精準對接的前端管理。所以,以績效為目標進行企業考評的維度設定,是其發揮績效考評職能的關鍵所在。
管理會計體系需以基層績效為重要基礎。在績效評價中,關注企業基層較易出現弊端細節,將管理會計設置在基層領域,以每一基層員工實操為度量單位,對基層數據進行采集,對業績成本進行分析,對當期成本進行核算,對經營成本進行綜合,增強微觀數據采集投入,打造企業真實成本標準,量化行于細微個體,體現成本整體網絡和績效規律,進而以績效為前提,加強管理會計滲透,提升管理會計績效考核質量,使其在部門間橫向發揮實效,縱向延伸。
在企業實際的經營運作中,量化各部門成本控制條件,市場部以業務收益為衡量指標,采購部以當期采購進行精準校對,生產部細化到每一環節,才能達成企業整體的精準評估與內部管控效果,以績效評價為優勢,以管理會計為手段,強化企業內控細節,最終才能達成預期管控目標與發展實效管理目的。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