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紅
(湖南工業大學 湖南株洲 412007)
湖南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物質文化遺產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隨著這些年以來我國對物質文化遺產越來越重視,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也開始受到人們的關注。人們除了追求經濟生活,也開始關注文化的傳播。體育非遺傳承有機融合,兼顧歷時性與共時性的宏觀視角。筆者結合自身的實踐經驗,對湖南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了相關研究,以期提出相關的建議和對策。
第一,活態傳承的主體是文化因素的重要成部分,也是整個活態傳承最關鍵的地方。第二,文化生態學理論。在傳統理論的基礎上,我國對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研究越來越多,特別是在對本身風土人情方面的研究,從現在的文獻來看,這方面的資料非常多。但是從生態學的角度研究體育非遺文化和生態保護之間存在的關系,這方面的文獻非常少。目前的文獻中往往都缺少了生態學觀念的支撐,特別是對文化生態相結合的案例,應用比較少,缺少一定的研究成果和借鑒意義。第三,隨著我國的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也迎來了重要的發展階段。但是有一些地區并沒有重視文化生態的保護,這些少數民族地區只是注重于當地經濟社會的研究。往往忽略了對于文化層面的發掘和生態保護的重視,所以不能夠及時發現經濟發展過程中生態保護出現的問題,導致生態保護出現了一些破壞的案例。2017年,長沙某金屬公司通過非法的途徑購買了44.9t工藝原料,在沒有辦理相關手續和執法部門允許的情況下,擅自從工業廢渣中提取相關原料,導致體育非遺文化重要地區遭到了嚴重的生態環境破壞。在垃圾傾倒的過程中,廢氣和廢渣使得周圍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由于我國的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應該要講究多元治理,特別是生態補償機制和生態學理論下的治理,明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目標。而且在明確目標的情況下,落實生態補償機制,開啟共同治理的道路。雖然我國目前的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已經在一些地方取得了一些成果,就我國目前而言,國家級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蒙古摔跤、沙力搏爾式摔跤、四川峨眉武術、紅拳等。但是在目前看來,我國的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仍然比較少,而且傳播道路也比較狹窄,未能實現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和生態治理相結合。所以可以嘗試以生態治理為切入點,注重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態之力,從活態傳承和正常波這些角度守住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1]。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深入,鄉村文化振興已經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和經濟建設一樣,文化扶貧也是非常關鍵的環節。可以看到,在現在許多湖南非遺地區的脫貧中,已經取得了很大的經濟成果,而且經驗也是非常豐富的。在今后的鄉村振興中,應該不斷延續這些發展模式,創新當地的管理制度和發展制度,不斷開發體育非遺資源,促進當地體育非遺文化的可持續發展。在鄉村振興的影響下,體育非遺文化有了新的發展優勢可以通過彼此的鄉村聯絡在鄉村振興戰略下開發旅游計劃,要使旅游資源可以互相融合,推動旅游業的增加。除了這些方面,還可以從非遺文化產業的角度為農村制定可持續發展的路徑。具體來說,縣域經濟是整個體育非遺文化的關鍵地帶,通過推動這個地帶的經濟增長,能夠實現文化力的提升,通過經濟建設的模式來帶動文化吸引力增加。加大對縣域經濟的投入,加強一些當地的文化投入,建設自身的品牌景觀,吸引其他地方的人來本地旅游,并且和本地的文化旅游產業結合,讓農村的人員都能夠找到工作,提升他們的經濟收入,用這種提升經濟水平的方式,實現體育非遺文化的傳承[2]。
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永續發展的內部機制為調試機制和補償激勵。湖南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應該落實文化生態補償的政策利用文化生態補償政策,結合不同的補償方式加大物質的投入。第一,加大湖南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的軟硬件設備支持,例如在景區內的各種公共設施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生態修復生產性支出。軟件包括社會保障費用、鄉村生產生活費用或者其他居民文化活動的開支費用。第二,落實物質補償主要體現在土地要素保障。2018年,調整后的《湖南省征地補償標準》包含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兩項之和,其中土地補償費占40%、安置補助費占60%,征收水田的,按此標準的1.2倍執行。第三,落實人才智力資源的引入,主要可以體現為引入生態補償方面的專家人才,引用建立文化培訓的相關基地,定期舉行生態文化補償機制的訓練和培育。2020年,湖南省推動生態補償體制機制創新,省財政廳專門安排5400萬元資金設立斷面水質監測站點;籌集省級財政資金2.45億元專項用于南山國家公園生態補償,籌集32億元用于洞庭湖水環境治理。同時,擬定了《湖南省流域生態補償暫行辦法》,考核補償對象基本覆蓋全省所有縣市區[3]。
體育非遺文化來源于少數民族體育的日常,但是如果只是停留在這個表面上,就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而且在生活中隨著人們的生活方式改變,也容易喪失這些文化。所以想要改變傳統的文化保護方式,通過現代化合作戰略簽約的方式,把文化走出去。2017年產業發展聯盟大會上,長沙國家廣告產業園分別與北京國家廣告產業園區、昆明國家廣告產業園區、吉林廣告產業試點園區進行非遺產業化戰略合作簽約,共享非遺資源,共商創新模式,共同助推產業發展。
體育非遺工作人員應該改變自己傳統的觀念,在現代體育非遺文化的保護中,加強對自身工作的思考和研究,不要僅僅是復制和模仿其他地方的做法。在保護本地文化資源的基礎上,挖掘當地具有特色的做法,發揮品牌效應。體育非遺文化已經擁有了多年的歷史沉淀,如果采取觀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人們對于文化的熱情。可以通過一些現代自媒體的方式挖掘到人們喜愛的節目,利用自媒體加大對體育非遺文化的傳播,不斷提高文化遺產保護的實效性。
體育非遺文化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隨著這些年以來我國對文化保護工作的深入研究,少數民族非遺文化已經有了很大的工作進展,為我國的優秀文化傳播奠定了良好基礎。所以要抓非遺體育文化的理論研究,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傳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