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東
(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明德初級中學 甘肅定西 743000)
太極拳運動能夠幫助人們加強呼吸和心血管功能,有利于中樞神經系統發展,改善新陳代謝,減少人們體內淤血。此項運動輕松柔和,符合生理規律,是一種保健體操,能夠提高教師體質,使教師身體健康水平達標。
首先,教師的工作壓力大。教師因工作時間長,收入不穩定,期望值過高,付出的努力可能得不到回報,因此會出現倦怠心理。其次,社會因素多。社會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人們對教師有著更加嚴格的要求,教師需要擔任多種角色。市場經濟發展快,使人們對名利觀念越發的重視,進而讓教師出現失落和沮喪的心理,增加心理壓力。一些教師受經濟、政治因素的誘惑,步入社會以兼職方式來提高自身價值。第三,家庭壓力。經濟發展快,生活水平得到提升,因此家庭消費需求也隨之提升。教師由于缺少鍛煉、睡眠不足、生活壓力大等問題,會讓自身的健康受到影響[1]。
教師由于工作和生活壓力大,進而出現多種職業病癥,導致身體透支。太極拳能夠防治這些職業病,提高教師身體素質。
教師通常會吸入粉筆煙塵,因此教師的聲帶和咽喉是經常受傷的部位,教師由于喝水量少,說話時間長,導致出現咽喉炎。在練習太極拳時,需要集中注意力,保持心靜和用意,這些都有利于訓練大腦活動。從動作上來講,在練習太極拳過程中要完整一氣呵成,從眼神到軀干上下毫不紊亂,前后連貫。一些的復雜動作,要有平衡力支配,在大腦緊張的活動下完成,從而間接訓練中樞神經系統。只有中樞神經系統提高緊張度,才能使其他系統和器官得到鍛煉,加強大腦的調解功能。
教師在伏案工作時,集中注意力,備課時間長,會導致頸部肌肉緊張,長此以往會出現韌帶損傷和頸部肌肉損傷。腰椎壓力是由于教師在站立過程中,腰椎承受壓力超出范圍,進而出現腰間盤突出。太極拳能夠影響到關節、肌肉和骨骼的活動,比如脊椎在練太極拳過程中與腰部活動有著緊密的聯系,教師經常練習太極拳,有利于脊椎組織結構和形態的恢復[2]。
教師由于常年講課以站立的姿態,因此在老年階段經常會出現駝背的狀況,駝背是老年畸形的代表,也是衰老的結果。但教師若經常練習太極拳,發生駝背的概率會明顯降低。教師的脊椎活動幅度好,才能夠防治駝背。
骨質疏松屬于衰老的變化,原因是骨質中的成骨細胞活躍性低,無法出現蛋白機制。骨質變松進而易出現畸形關節不靈活,打太極拳有著防老作用。無論是在呼吸機能、代謝功能和體格上,打太極拳的教師身體狀況均表現良好。
運動可加強人們身體健康,但如果是盲目運動則會損害機體。而經過有關醫學認證,長時間慢運動能夠維護身體健康,太極拳練習在形式上講究慢,不會影響機體。太極拳的綜合性練習可以強身健體,調整身體系統,均衡人的身體機能。太極拳屬于全身運動,其核心是腰部,在練習太極拳時,要用腰部帶動四肢開展武術動作,這些動作能夠鍛煉腰力和四肢,維持人體協調,從而實現強身健體的目的[3]。
教師在練習太極拳時,要保證心與意、氣、力合。太極拳動作組成中包含肌肉和關節運動、呼吸運動。太極拳運動中,腹式呼吸可以強化教師元氣,鍛煉身體氣息,這也是我國的吐納術和導引術,與教師的運動生理學理念相同。腹式呼吸法是指人們呼吸過程能夠滿足橫膈肌收縮,出現腹部起伏,以膈肌活動為主要呼吸方式,此種呼吸會加大膈肌運動幅度,提高肺活量。此種呼吸法體現了太極拳中的長、細、柔和勻的特征,只有配合動作才能更好地協調,使醫療保健的作用得以實現。運動膈肌可以改善肝臟功能,使肝臟具有規律性。在太極拳運動中,只有動作和呼吸配合才能夠讓胸部放松,使動作得以舒展,呼吸更加自然,讓淋巴和血液的循環速度得以提高。太極拳運動不可長久深呼吸,也不可過度呼吸,否則會導致換氣過度。教師經常進行太極拳鍛煉,能夠提高肺活量,強化自身的有氧代謝功能和心肺功能,有利于新陳代謝,提高血液含氧量,加強各器官功能[4]。
人們活動是在大腦皮質神經細胞上建立,能夠調節和抑制人體興奮度。人體動作變化主要是由中樞神經系統所控制。在使用太極拳時,其動作與意念能夠協調中樞神經系統,動作配合水平反映了中樞神經系統協調情況。太極拳的自然運動能夠在虛實和進退間有效轉化,從而保護神經系統。隨著練習太極拳的熟練性提升,肌肉收縮和舒張力度增加,動作轉換也隨之增強。加強神經系統的靈活性和均衡性,從而強化自我控制意念和傳遞信息的能力,提高信息傳遞正確性,改善神經系統。教師的生活和工作壓力比較大,大腦皮層區域始終處于緊張且高度興奮狀態,若交感神經興奮度增加,會使腎上腺素過度分泌,副感神經興奮度降低,二者失調,無法維持正常生理功能。太極拳運動可調節中樞神經系統,有效轉換抑制和興奮,及時幫助人們調節新陳代謝,進而使教師氣血走向旺盛,有效地預防疾病。
在太極拳中,為讓教師的肌肉群和肌肉纖維開展有效運動,可應用螺旋式弧形動作,拉伸教師肌肉長度,長此以往,能夠使教師肌肉更有彈性,收縮能力加強。肌肉收縮會增強代謝功能和骨骼牽拉的作用,改善骨頭中的血液,使骨骼形態發生改變,骨質變得更堅固,從而提高抗扭轉、抗壓縮和抗彎功能,保證身體不會出現畸形和變形。應反復練習螺旋式弧形動作,從而鍛煉關節周圍的韌帶與肌肉,提高關節柔韌性、靈活性和穩定性。反復練習太極拳能夠讓骨質更加堅固,柔化關節柔韌性,提高肌肉協調性,及時掌握動作核心內容,提高練習水平。
太極拳有利于提高機體免疫力及血管系統功能,太極拳的動作能夠延伸教師的軀體,使教師的身體部位得到鍛煉。太極拳運動強度低,不會使教師身體維持緊繃,經實驗可知,如果人體肌肉在激烈的運動中過于緊張,則會導致毛細血管受擠壓,而使身體廢物無法運輸,影響人的身體健康。激烈運動也會導致教師供氧量降低,由于開展無氧呼吸出現乳酸,進而出現肌肉酸痛、疲勞。長期堅持進行慢性運動能夠增加血管彈性,平衡血液的酸堿度,穩定人體環境。太極拳有利于加強動脈和靜脈血液的循環,維持心臟健康。
人們進行活動主要是依賴于神經系統,原理是身體受到刺激而出現興奮,使機體做出反應。太極拳練習需要教師心神穩定,身隨著心進行動作,維持動作的連貫性。太極拳的一些動作由于比較復雜,因此對平衡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需要教師集中注意力,進而讓神經中樞系統維持緊張狀態。如果是簡單的太極拳動作,則神經中樞系統會維持放松狀態。太極拳復雜和簡單動作同時進行,一松一馳可以鍛煉神經中樞系統,從而更好地控制系統的抑制和興奮狀態,改善睡眠質量。太極拳的動作舒展且柔美,能夠讓教師的氣血慢慢上升,提高供血能力,保持大腦健康發展[5]。
人體健康是由兩方面內容組成,即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相互作用,身體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礎保證。教師由于多方壓力會處于抑郁且焦躁的狀態。國外研究表明,此種狀態可通過運動調整,有利于擺脫焦慮的情緒。規律性的運動也能夠避免教師情緒低落,如太極拳等,能夠調解教師抑郁心理。在練習中,太極拳更加看重身心結合,需要先意后動。將人的意念作為主體,在意念的引導下練習太極拳,在練習的過程中教師要保持心神冷靜,放空自己,用身體來感受四周,在腦海中使用意念勾勒動作。在太極拳動作中,包含多種簡單又復雜的動作,但也有著規律性,會讓人能集中注意力,忽略身邊事物,隨著肢體動作逐漸達到無我狀態,調節自身焦躁的心理。太極拳的固定招式可讓人們按照時間重復練習,達到心情舒暢。
為滿足人們追求心理健康、延長壽命的心理需求,保健藥材和器械層出不窮,甚至保健營養品也紛紛上市,但卻未得到理想化的效果。在改善人們體質健康方面,太極拳所具有的獨特特點和功能,凸顯其重要作用和優勢。太極拳作為我國文化的遺產,是中華民族的瑰寶,與其他運動相比較來說,更容易被人們接受,剛柔并濟,動靜結合,表達著我國武術的核心和儒家風范,也能夠讓人們凝神靜氣,有利于釋放焦躁的情緒,使人們擺脫快節奏的生活和工作壓力,深受當代人的喜愛。太極拳屬于我國特色的中國武術,在加強人們體質、改善健康上有著重要的作用。太極拳運動是一種符合體育原理的健身運動,能夠有效治療多種疾病。通過太極拳鍛煉能夠改善機體,加強體質。太極拳在任何時間和場地均能夠練習,深受年輕人的喜愛[6]。
綜上所述,科學技術快速發展,自動化和機械化程度顯著提升,教師的勞動強度逐漸提升,從而增加了患上職業病的概率。為提高教師的身體素質,可通過太極拳運動鍛煉身體。太極拳能夠增進人們智慧,涵蓋了多種慢性運動和學科,體現我國傳統文化核心,因此需要積極推廣和宣傳,使教師在練習太極拳過程中,實現“有病治病”的目地,加強體質,提高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