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巧 松陽縣財政局
為貫徹各級政府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意見,突出以績效為核心的財政綜合管理,實現更高的組織架構層次、更強的績效管理合力和更大的結果運用力度。松陽縣抓住預算編制重點環節,將績效關口前移,從源頭上提高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和精準性,自2019年以來創新開展預算項目績效目標縣級層面集中評審,有效發揮了績效目標引領作用,進一步增強全縣預算績效管理的約束力。
一方面,預算單位認識不到位、不重視,編制目標時存在被動應付的現象,導致績效目標管理的“形式”大于“實效”,績效目標編制與資金安排“兩張皮”;另一方面,人大對預算監督作用未充分發揮,相關部門形成工作合力主動性明顯不足,財政部門缺乏真正行之有效的督促手段,齊抓共管績效管理體制有待加強。
一方面,部門編制的績效目標簡單粗放,避重就輕,同時由于單位人員績效能力欠缺,無法提出與資金量相匹配可量化的“績”與“效”,難以精細化衡量和考核,影響了目標審核效果。另一方面,績效目標編制不精準導致跟蹤監控和事后評價糾偏難,需將關口前移,從源頭上強化預算績效目標管理。
績效目標審核需從目標與部門任務的相關性、預算資金量和績效目標之間的匹配性、預算資金對績效目標實現的保障度等方面著手,既要熟悉國家宏觀政策和財政專業知識,又要精通部門項目管理,而大多數項目專業性強,績效目標涉及各領域、各行業,對目標審核人員專業能力要求較高,實質性審核存在一定難度。
通過三年的實踐,我縣逐步樹立了績效一盤棋思想,構建了縣委領導、人大監督、政協協商、政府組織、財政實施、部門負責的預算績效管理組織實施機制。在縣委的領導下,由縣政府發文組織實施預算項目績效目標縣級層面集中評審工作,同時充分發揮人大對財政預算的監督職責,構建人大對預算績效監督體系框架,人大從評審項目篩選、項目前期調研、現場評審到評審結果應用全過程參與,特別是項目篩選和前期調研階段,突出人大對篩選項目的審定和前期調研的牽頭作用,提高了該項工作的權威性。
出臺《松陽縣預算績效目標集中評審工作試行方案》,為集中評審工作提供制度支撐。
組建專業的評審小組和監督小組,由常務副縣長擔任評審組組長,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擔任監督組組長,相關人大工委和政協專委主任擔任監督組成員,發改、審計、國土、財政等部門專家擔任評審組成員,為財政預算績效管理“借好外力、用好內力”,既提高了評審的專業性和權威性,又拓寬了研討的范圍。在集中評審前期,財政部門組織項目單位、評審組和監督組成員進行培訓,明確“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財政資金使用管理績效要求,提高績效目標編制和評審的精準性。
通過召開財政科室聯合會議,開展項目初步篩選和論證。主要選取關注度高、代表性強的民生類和發展項目,加強評審的針對性,篩選的項目上報縣政府和縣人大審核。三年來,我縣共將鄉鎮(街道)級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設等31個不同類型的項目納入集中評審,如2021年針對數字化改革這一熱點問題,從整合數字化平臺建設,減少多頭開發和資金浪費問題入手,將三個部門的同類型項目合并評審;為強化獎勵扶持和政策兌現類項目績效,將電子商務、現代服務業和茶產業轉型升級政策納入評審。
評審過程分為項目單位負責人現場陳述、評審人員現場詢問和評審打分三個環節。一是由項目單位主要負責人對項目基本概況、編報的績效目標及編報依據等情況做出說明;二是評委結合項目績效目標的設置、實施和資金預算等內容,對項目單位進行詢問,項目單位逐一進行解答;三是根據項目不同屬性、不同領域,區分審核的不同側重點,結合評分標準最終確定合理、較合理、不合理三個檔次,并對績效目標的修改完善、具體預算安排金額等提出具體意見。
根據評委打分結果匯總平均后,將評審結果分為合理、較合理、不合理三個檔次,并報縣政府審核、人大審定后作為項目預算安排的最終意見。通過評審結果反饋、預算調整等方式,增強績效目標評審的透明度、公信力和約束力。并聯合人大及時跟蹤項目預算績效目標實施結果,從而確保資金使用合理規范,項目實施有序有效。同時將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納入政府綜合目標管理考核,推進了預算單位由“爭資金”向“比效益”轉變。
突破預算編制重點環節,將績效關口前移,增強“先講績效、再排預算”的剛性,從源頭上防控財政資源配置的低效無效,發揮績效倒逼作用。三年來,通過集中評審工作,31個項目共核減了資金將近3億元,核減率達39.77%,取消了3個項目并暫不安排預算,提出項目管理的合理化建議60余條,25個項目要求重新修訂績效目標。
通過績效目標審核不斷加強項目和政策整合的力度,杜絕多頭開發或同一事項多頭補助現象,推動部門提前統籌謀劃,聚力財政資金“握指成拳”。如在往年的評審項目篩選階段,縣政府和人大均已審定將組織部“深化民情地圖促服務工作項目”納入集中評審,由于該項目尚未謀劃具體的實施方案,提不出匹配的績效目標,所以在評審前組織部主動取消了該項目的年度資金需求。
近年來,結合“至少上門服務一次”、預算一體化改革、財政監督等工作,從制度建設、隊伍建設、工作宣傳等多個維度不斷夯實績效管理工作的基礎。連續多年組織預算單位主要領導、財務人員業務培訓,并通過縣主要媒體專題宣傳績效工作,特別是2020年將預算績效管理改革方案納入《松陽縣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綜合改革試點方案》,得到了省委主要領導批示。不斷在全縣預算單位中形成“財政資金有效供給,部門單位高效使用”的績效理念,有效將績效理念和績效方法融入項目管理的全過程。
成立松陽縣預算績效管理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評審組和監督組,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擔任評審組組長,縣財政局局長擔任副組長,縣府辦、縣發改局、審計局等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擔任組員,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擔任監督組組長,縣人大財經工委主任擔任副組長,人大其他工委主任擔任組員。進而落實縣人大、發改、審計、考核辦、項目單位等相關部門職責形成合力,共同推進預算績效管理。
結合改革內容,在前期制定評審試行方案基礎上,制定《松陽縣重大項目績效目標審核管理辦法》,從制度上保障績效目標審核工作;擇優選取一批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行業專家、社會力量組成集中評審專家庫;建立健全各單位普遍適用的共性指標和分行業、分領域、分層次的個性指標,使預算單位在績效目標申報時,從做填空題向選擇題轉變;加強行政事業單位的財政績效管理隊伍建設,通過上門指導、開展業務培訓等途徑不斷提升預算績效管理專業能力。
將項目績效目標實質性審核結果作為預算安排的前置條件,同時發揮考核“指揮棒”的作用,將預算績效管理情況納入政府綜合目標管理考核,細化考核細則,提高考核分值占比,不斷強化預算單位支出責任意識,為建立高效、透明的財政預算資金分配機制打下堅實基礎。
總的來說,我縣預算績效管理還存在一些不足,特別是要加強對重大項目績效目標實質性審核,縣委縣政府、人大政協、財政審計以及項目單位等相關部門各司其職,形成合力共同推進我縣預算績效管理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