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曉鋒 高 峰 葉潤森 趙旖旎 石艷紅
大力發展創新型企業是實現天津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是培育天津產業特色的基本戰略選擇,是實現天津科技工作持續發展的根本保障。新形勢下,怎樣加快天津創新型企業發展就顯得尤為迫切。
“十三五”期間,天津深入踐行“產業第一、企業家老大”理念,落實“津八條”“民營經濟十九條”有關政策要求,堅持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大力實施創新型企業領軍計劃,科技型企業發展邁入新階段,創新型企業在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9年,天津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總數均突破6000家。建立雛鷹—瞪羚—領軍(培育)企業梯度支持機制,企業總數分別達到1500家、245家和170家。召開首批雛鷹、瞪羚企業發布會,通過“政府背書”、第三方定期發布的形式,引導金融資本、社會資源支持企業發展。
以推動市場化融資為重點,大力支持科技型企業股改和上市掛牌,累計支持超千家企業股改。康希諾、賽諾醫療、久日新材成功登陸港股和科創板,銳新昌、建科機械即將在創業板掛牌。2019年底,天津科技型企業境內上市數達34家,同時,積極發揮政府基金引導作用,22支參股投資基金實繳資金規模超35億元,投資額超19億元,撬動投融資額近77億元。科技金融對接服務平臺開展活動超500場,推動項目對接融資超70億元。
天津出臺了“雙創”升級版若干舉措,推動“雙創”環境優化等八方面戰略升級。2019年底,天津眾創空間、孵化器總數達260家,聚集創業團隊6600多個,在孵企業超4400家。新認定8家產業技術研究院、總數達15家,衍生孵化科技型企業達300家。成功舉辦天津創新創業大賽,報名參賽企業超千家,處于全國前列。
“十三五”期間,天津形成了一套較為成熟的工作模式和服務機制。建立起包括領導機制、協調機制、認定管理機制、招商引智機制、委區共建機制、考核機制等在內的一整套典型工作制度。創造性地提出了領導干部幫扶制度,在幫扶企業發展之外,有效促使發展和服務創新型企業的觀念在黨政機關深入人心,也在全社會形成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著力優化園區和載體服務環境,推動自主創新示范區“一區二十一園”等園區設立投資引導基金、引進新型研發機構、打造專業化眾創空間,不斷提升承載服務能力。大力發展專業化、社會化科技服務機構。建立科技服務一站式綜合服務平臺。“科服網”全面聚集、整合了政府和社會科技服務資源,為科技型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通過創新券的廣泛應用,促進各類專業服務機構和中介機構發展壯大,營造出良好的服務企業環境。
整體來看,天津創新型企業已經成為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的重要抓手,成為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但與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省市相比,天津存在領軍企業數量還不夠多、能力還不夠強、上市企業品牌不夠多、企業集群特色不顯著等短板,還需要進一步提出新舉措,激發新活力。
當前世界以數字技術為代表的第四次工業技術革命正深入開展,社會逐漸從工業經濟時代向數字經濟時代轉變,這對全球產業體系、企業發展方式、經營模式、戰略規劃等都產生了深刻影響。預計未來3年~5年將是全球產業鏈深度調整與重新定位的關鍵窗口期,天津企業發展面臨著重塑發展的新機遇。但是,隨著國際競爭形勢進一步加劇,尤其是中美貿易摩擦之后,美國有推動中美“科技脫鉤”的戰略傾向,而且具有加劇的趨勢;另外,新冠病毒國際大流行也將進一步加劇世界產業格局的轉變,疫情加劇了更多企業發展模式的轉變,新的經營模式和商業業態層出不窮,企業發展的不確定性進一步加大。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并明確提出了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的宏偉目標和發展方向。國家高度重視創新型企業發展,已經開啟了建設世界科技創新強國的新征程。創新型企業作為聚集創新要素、構筑創新體系和發展高科技產業的核心載體,肩負的國家使命愈加重大,有責任積極響應國家高質量發展要求,構建高水平的經濟發展模式,探索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和模式,成為帶動我國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力量。
當前,天津正處于加快實現城市功能定位的關鍵時期,肩負著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雙重任務。面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一基地三區”建設、打造京津冀自主創新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主要策源地、構建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集聚國家戰略力量的創新中心、建設重大科技前沿的原始創新平臺、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等戰略契機,信創產業、生物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發展迅猛,新的產業創新生態逐步形成,對創新型企業戰略升級提供了更好、更強的資源配置供給,對企業創新發展提供了最佳歷史機遇窗口。
綜上,以數字技術為代表的第四次工業技術革命深入開展,全球產業鏈深度調整,變化加劇,不確定性增強,全球產業體系、企業發展方式、經營模式等產生深刻變革,全球產業鏈深度調整與重新定位的關鍵窗口期即將到來,創新型企業面臨重塑發展的新機遇。通過實踐研究,認為天津創新型企業的發展將發生以下轉變。
受全球政治、經濟發展格局影響,行業領軍企業、龍頭企業進行全球范圍內的資源配置將更加困難,更多將由全球布局向區域布局轉變。
創新型企業的智能化趨勢將顯著加速,企業規模經濟向技術經濟的發展要求將更為迫切。
創新型企業的戰略重點將逐漸發生轉移,企業戰略重點將由技術創新能力的提升向企業創新機制、創新模式的提升進行轉變,逐漸形成并駕齊驅之勢。
以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對創新型企業模式發展的影響將越來越大,成為企業創新的主要方面。
顛覆性、融合性技術創新將不斷成為創新型企業創新的重要內容,成為企業創新新常態。
創新型企業地理空間集聚化、集群化發展態勢趨于弱化,對跨區域產業鏈、服務鏈、創新鏈的需求度和依附度將顯著增強。
隨著科技強國的建設,獨具特色的創新文化將逐漸形成,并成為科技創新的“標配”,企業家創新精神和企業創新文化將成為影響企業建設成敗的重要因素。
基于上述天津現狀分析和發展趨勢研判,本文認為天津創新型企業的發展應重點做好“兩個融合、三個突出”:一是融合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三個轉型發展;二是融合智能科技、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三個前沿領域;三是突出雛鷹企業、瞪羚企業、領軍企業、獨角獸企業四個培育階段;四是突出平臺、質量、人才、品牌四種要素配置;五是突出強調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國際戰略水準的創新型企業發展梯隊,打造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成長生態系統的戰略目標。具體建議如下:
持續深化實施“雛鷹企業—瞪羚企業—科技領軍(培育)企業—獨角獸企業”梯級培育計劃,打造企業發展的優良秩序。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深入實施創新型企業領軍計劃,加快構建涵蓋雛鷹企業、瞪羚企業、領軍(培育)企業、獨角獸企業的創新型企業發展梯隊。做好高企培育庫建設,有序做好高新技術企業和技術先進型企業入庫,推動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支持企業研發和知識產權能力提升,推動企業持續創新。瞄準世界前沿,支持天津重點龍頭企業突破戰略性前瞻性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培育一批能夠支撐天津重大戰略需求、引領未來科技變革方向、參與國際競爭合作的卓越領軍企業。
發揮創新型企業的資源鏈接和整合作用,著力推動創新型企業實施平臺化創業和員工創客化發展。支持企業通過設立創業基金,提供廠房、儀器、實施等軟硬件平臺,設定相應的分紅和股權機制,鼓勵企業管理骨干、技術研發團隊結合公司主營業務或核心技術,延伸產業鏈條,裂變衍生新的企業。支持創新型企業通過參股或收購的方式收購裂變出來的企業,并入自身產業鏈條,實現創新型企業自我升華和發展壯大。
支持創新型企業瞄準行業關鍵技術和顛覆性技術進行攻關,著力開發“殺手锏”和重點新產品,實現創新型企業爆發式、脈沖型快速成長。探索在創新型企業建設中試基地和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推進科技成果向創新型企業轉化。弘揚工匠精神,支持創新型企業持續進行工藝改進、產品創新和服務升級,提升創新型企業產品品質。推進創新型企業實施標準引領戰略,鼓勵創新型企業參與國家及行業相關標準制定,引領行業發展。支持創新型企業推廣精益生產、個性化定制、柔性生產、生產服務化等制造理念,創新企業管理模式。新建設一批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增強創新型企業對高校院所科研成果的承接和成果二次開發能力。推動創新型企業建設工程中心、重點實驗室、博士后工作站等研發機構,聚集創新資源,為創新型企業實現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提供基礎保障。鼓勵創新型企業自主制定實施產品和服務標準,并建立創新型企業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制度。
重點圍繞天津智能科技、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領域,支持創新型企業整合京津冀創新資源,尤其是首都創新資源,以促進科技成果研發、轉化、產業化為目標,集中力量建設一批產業技術研究院、合成創新中心等產業綜合創新大平臺,把創新前端的基礎研究、前沿研究,中端的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的研發,后端的應用研究、規模化生產整合成一個有機整體,打造產業創新生態。
圍繞天津重點產業的重大技術創新需要,建立以創新型企業為龍頭、產學研緊密合作、利益分配機制完善的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以聯盟為載體,打造上中下游配套協調、發展高端的產業技術創新布局;把一些重大科技項目委托聯盟組織實施,形成以項目為紐帶、以科技成果產業化為目標的優勢互補、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聯盟合作機制。
重點圍繞天津智能科技產業,鼓勵天地偉業、中環半導體等科技領軍積極發揮產業創新組織功能,構建由大企業主導的多層次創新網絡,強化體制機制設計,發揮大型企業與中小企業在技術開發、技術應用等方面的協同效應,降低整個產業的創新風險。
廣泛開展新型企業家培訓、知名企業家大講堂、津門企業家考察學習團等活動,強化創新型企業企業家精神的培育與弘揚。持續推進海河英才計劃,優化人才引進制度,加快創新型企業高層次人才的集聚與引進。圍繞天津創新型企業對高級藍領工人和工程師的迫切需要,支持職業院校加強“雙實雙訓”基地建設,持續開展津門工匠沙龍、職業技能大賽等活動,為創新型企業提供有效高技能人才供給。
大力提倡“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創新文化,加強創新型企業品牌形象、科技成果、杰出人才、研發機構建設等方面宣傳,加大對創新型企業的獎勵力度和社會認可度。弘揚謀劃創新、推動創新、落實創新的企業家精神,構建崇尚創新、勇于創業的社會新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