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豪
(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體育部 陜西西安 710018)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倡議,9年時間陜西在經濟、文化、科技等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適逢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的歷史節點,陜西也將承辦中西部地區首次全國運動會,這是陜西的大事,應把握對外開放的有利時機,進一步發掘省內優質資源、借機補齊短板,加快構建新時代陜西對外開放新格局。體育交流合作作為“一帶一路”對外開放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建立國際化大都市、進一步擴大陜西知名度和影響力,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
近年,陜西省體育交流合作日益頻繁,并取得了積極進展。2019年5月,“一帶一路”荷蘭·陜西體育產業研討會在西安舉行,雙方就體育產業合作進行了深入討論,并達成重要共識。2019年8月,陜西又與芬蘭進行了冬季體育產業工作交流會,借助冬季運動強國芬蘭在冰雪場館建設、裝備制造、教練員培養及青少年冰雪運動普及等方面的豐富經驗,助力陜西冬季運動項目和冰雪產業快速發展。2019年12月,陜西體育博覽會在西安舉行,吸引來自全國30多個省、市政府的代表團,全國各地近300家體育企業參會參展,為進一步提升陜西體育產業發展,搭建了宣傳展示和交流合作平臺。
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使陜西體育產業陷入低谷,體育表演、體育制造、體育旅游、大眾健身等多個體育消費領域遭受重創,體育產業被迫轉型發展,同時也迎來了新的契機——催生體育產業線上線下融合,線上直播培訓、家用體育器材消費快速發展,形成線上體育消費新經濟模式。2020年7月,陜西出臺《關于大力發展冰雪運動的實施意見》,目標到2022年全省參與冰雪運動的人次達到500萬,冰雪產業發展規模居西部前列。2020年8月,又傳來陜西省三市入選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的喜訊,未來將在入選城市推動體育消費機制創新、政策創新、模式創新、產品創新等方面落實和開展試點工作。
2021年4月,西安入選“年度電競城市”,在新興體育產業領域奠定發展基礎。2021年5月,“一帶一路”陜西精品體育賽事——西安國際馬拉松賽被認定為國家體育產業示范項目,在打造精品體育賽事工作方面得到國家認可。
綜上所述,陜西作為引領西部發展的重要省份,在全民健身和十四運籌備的雙驅條件下,應大力發展體育表演、體育旅游,刺激體育消費,在體育用品制造和銷售成為體育支柱產業的同時,加強對外開放,促進體育文化交流,發展冬季運動項目和冰雪產業。在當前發展過程中,需要思考西部地區國際體育交流合作相較于東部地區依然較少以及體育賽事過于專業化、缺少群眾基礎等問題。一方面需要進一步擴大自身影響力,深度發掘和調動優質資源,做好宣傳和推廣工作,吸引外資外商洽談合作、促進文化交流;另一方面倡導以全民參與為重,保障體育消費基礎,為陜西發展體育產業新經濟奠定豐厚的軟實力基礎。
將國際體育合作、區域體育合作納入“一帶一路”設計規劃中,明確合作內容、確立合作項目、制訂合作實施方案。將體育人文交流、體育賽事、體育產業、人才引進及流通4個涉及體育合作的領域及其實行原則在頂層設計時,融入設計方案中。構建全方位、多角度縱覽的融合機制,注重不同國家或區域體育融合的優勢和特點,有針對性地規劃合作項目及安排實施,凸顯體育賽事、體育產業對“一帶一路”對外開放發展起到的積極帶動作用。
“一帶一路”沿線各國或地區擁有各具特色的體育優勢資源,應以歷史文化為背景打造體育旅游,帶動體育經濟;利用地域性體育賽事,拉動體育文化交流、促進薄弱項目發展;建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域體育人才培養機制,加強體育科學研究,互通有無,助力競技體育水平提升,最終形成“走出去、請進來”的融合發展格局,形成“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命運共同體;地區層面拉動地方體育產業發展,擴大內需刺激消費,創造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圍,為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發展奠定優質的社會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要發揮文化交流在體育合作中的重要作用。應著力挖掘中華民族體育精神與奧林匹克精神的協調一致性,在大型體育賽事中,弘揚中華民族體育精神和奧林匹克精神,增進中國與國際體育文化的交融。通過舉辦國際性、全國性大型體育賽事,一方面展示陜西的誠意和實力,另一方面搭建民心相通的平臺,打造開放的賽事,吸取和借鑒國際和地區辦賽的成功經驗,對外傳播中華民族傳統的體育精神內涵,引導正確的中國特色體育人文理念,繼而增強地方文化的吸引力,形成公平、和諧、共存的可持續發展觀。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陜西著力打造了一批精品體育賽事。例如,2015年舉辦的渭南國際青年足球錦標賽、絲綢之路中國越野拉力賽等,這類比賽偏向專業化,民眾參與難度大,參與人數相對較少,賽事影響力也大打折扣。立足民眾易于參與、參賽人數多、賽事管理便于組織開展的角度,馬拉松比賽成為不容忽視的一項體育賽事合作要點,如西安國際馬拉松比賽已成為國際田聯認證的金標賽事,具有國際化的影響力,每年吸引諸多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職業馬拉松選手及愛好者。根據2020年最新發布的《2019中國馬拉松大數據分析報告》,在賽事數量方面,中國馬拉松賽事持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2019年在中國境內(不含港、澳、臺地區)共舉辦賽事1828場,較2018年增加247場,同比增長15.62%;累計參賽人次712.56萬,較2018年增加129.56萬,同比增長22.22%。陜西2019年共舉辦51場馬拉松賽事,較2018年增加6場;西安辦賽27場,較2018年增加5場[1]。利用體育賽事合作,進一步提升打造“一帶一路”馬拉松系列賽,使以馬拉松運動為代表的跑步運動及相關產業成為引領全民健身、發展體育產業、弘揚地方文化、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城市升級的新動力[2]。
“一帶一路”體育賽事近年開展逐漸增多,在眾多賽事中,政府和社會集中力量應注重建立一批具有地域人文特色、符合陜西特質的核心品牌賽事,尋求由“量”向“質”的轉變,利用核心品牌賽事作為發展體育精品賽事的基礎,據此逐步擴大辦賽種類和規模。另外,建議在賽事中深度融合陜西文化內涵,如西安作為賽事舉辦方,利用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在賽事中融入人文歷史展覽,同時可以拉動體育旅游產業發展,開發一批秦嶺體育旅游目的地;借助陜北黃土高原的特殊地貌,在榆林開展汽車、摩托車越野賽;西安、漢中依托秦嶺自然資源開展馬拉松、自行車越野賽;將陜西歷史文化名城進行串聯,舉辦城市自行車賽;還可以舉辦“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或地區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運動會,融入中國武術、陜北腰鼓等人文特色項目,增進民族文化傳播與交流。
體育作為地方發展建設不容忽視的“軟實力”,也同樣通過體育產業推動著地方經濟的發展,體育產業鏈與地方經濟融合發展,才能實現體育運動與居民消費資源的有效銜接。依據國家和地方體育產業統計公報,2018年陜西體育用品及相關產品銷售、貿易代理與出租以年營業收入123.43億元,位列陜西體育產業收入第一,占11個產業大類全年總收入的54.82%;體育用品及相關產品制造以39.88億元位列第二,占11個產業大類全年總收入的17.71%[3]。陜西可以借助體育用品生產及銷售的領先優勢,充分調動“一帶一路”已形成的高效、便捷的基礎產業網絡,建立融合線上線下的體育產業新經濟圈,打造跨境體育生產銷售產業園區及配套的電子商務平臺,進一步加強精準對接和深度合作,實現新的產能分配,從而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4]。
在“健康陜西”“體育強省”方針的指引下,陜西近年對體育投資創歷史新高,加速了體育基礎設施建設,掀起了全民健身持續熱潮。另外,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大眾對生活質量產生了更高需求,促成消費觀念的轉變升級,加之科技水平的迅速發展,陜西迎來了體育轉型發展“元年”,刺激體育消費升級,催生全新體育業態。當下,電子競技、卡丁車、攀巖、射箭、馬術、滑雪、擊劍等一系列小眾的新興體育休閑項目正在受到“80”“90”一代社會中堅力量的追捧,成為新興體育消費的主要項目。在國家統計局2021年2月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全年全國7歲及以上人口中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高達37.2%[5],參與體育健身鍛煉減少疾病發生、增強免疫力,倡導全民健身發揮的基礎性作用也越來越顯著。“十三五”期間,中國體育產業經歷了高速發展的階段,據國家體育總局經濟司司長劉扶民介紹,“十三五”期間體育產業總規模和增加值的增速都遠遠高于同期GDP的增長速度,反映了巨大的市場潛力和空間[6],預計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或將超過5萬億元。體育產業呈現出強勁的爆發力,“十四五”即將迎來新一輪的體育產業爆發式增長期。
充分利用陜西作為西部地區首次舉辦全國大型賽事的重要機遇,展示陜西作為引領西部邁入體育強省、以西安為代表的國際化大都市形象。2016年,陜西作為唯一申辦并獲得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舉辦權的西部重省,在籌備期間,保證開源節流的前提下,新建了一批大型體育場館設施,這些場館的建成為后期承接地區性、國際性體育賽事打下了良好的物質基礎。另外,借助全運會舉辦之勢,全民健身運動也掀起熱潮,陜西省落成八百里秦川渭河沿線全民健身長廊重大文化項目,陜西省體育局借助此項工程的優勢,以點帶面打造了“美麗鄉村”農民籃球賽、“美麗渭河動起來”自行車賽、“絲綢之路”公路自行車賽、國際籃球邀請賽、楊凌馬拉松等一系列民眾喜聞樂見的精品全民健身賽事,既營造“健康陜西”“健康西安”的良好全民健身活動氛圍,倡導健康愉快的大眾生活模式,又為渭河流域各市(區)帶來煥然一新的生活環境,促進了體育消費。
以體育賽事承辦、全民健身休閑活動開展為基礎,打造一批具備陜西人文歷史內涵的融合了中華民族體育精神的體育旅游勝地。中華民族體育觀融合了身體的哲學,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加之陜西歷史名城的深厚人文背景,借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互利共贏的共同目標,開創風土人情特色游,通過體育旅游達到產業互通、民心互通和文化交流的目的,是陜西加強體育交流合作具有價值的領域。時下,一些體育旅游公司或體育旅行社組織的出國觀賽體育游,受到體育愛好者的追捧。2021年“五一”假期,游客出行呈現爆發式增長,產業規模據市場需求不斷擴大,旅游市場整體呈良好發展趨勢,這為陜西特色體育旅游項目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帶一路”旨在實現政策溝通、貿易暢通、設施聯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加強體育交流合作也應以“五通”為目的。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開展體育合作時,應向內挖掘陜西特色文化與體育支柱產業,向外尋求“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不同的體育資源,聯通體育產業刺激消費,實現互通互聯、共贏互利。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的體育合作與文化交流,擴大合作領域,對政治穩定、經濟繁榮都將帶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