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進 河南藝術職業學院
我國如今的許多城市都在積極擴大其建設規模,不斷擴增城市當中所鋪裝路面的相應面積,如此一來勢必會或多或少地影響到地表的一些生態系統,如若出現了大范圍強降雨,那么雨水就會因無法及時進行全面滲透而沉積到城市路面上,極易引發洪澇,不僅會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而且也會威脅到人們自身的安全。為了有效應對這些問題,海綿城市這種建設理念便適時出現了,有必要在設計各種建筑和景觀時利用這一理念,讓景觀設計能夠有效結合建筑。
人們將借助景觀來承載水生態的各種基礎性設施形象地比作“海綿”,海綿城市就是基于此經過一系列構建最終形成各種生態基礎性設施[1]。要想最大程度地解決水危機,絕不能只憑水體本身或者是各種河道,還要依靠生態大環境。而海綿城市就是立足于對生態系統進行服務,利用一些科技手段來盡可能有效應對水危機的。它有別于以往治水思路,以人文本,提出人要盡可能去適應水,最終形成水適應性景觀,也就是在環境和人的雙重影響下產生的一種景觀,以此讓人類可以和水資源盡可能和諧共處,在防控內澇的同時,還能利用水環境去進行生態修復。構建海綿城市既要重視并利用好水以及管理好水,又要為水循環保駕護航,進而要做好生態規劃,讓各個環節可以相互銜接、密切配合,其中要切實分析水生態的整個安全布局,找到保護水資源的有效方法。
首先,城市建筑大多相對密集,沒有太大范圍的綠化,有著較高破碎度,縱觀其整體用地面積,有一大半是用來建造各種建筑物以及相應的附屬區域,如此高密度的建筑占據了很大一部分透水下墊面,而這勢必會導致海綿城市在實際構建時沒有足夠的透水下墊面,因此建筑有必要擔起責任去助力其建設工作。其次,建筑中本就有一些能助力其建設工作的東西,像墻體綠化、屋頂花園等能夠有效吸收一部分降雨,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可防控內澇,此外像集水井或者是雨污分流管網等基礎設施,在強降雨來臨時發揮著巨大作用,極大地降低了城市因內澇而造成的一些經濟損失。最后,城市當中不只有經過凈化可供飲用的干凈水源,還有一些依靠各種設備回收而來的非飲用水,其在生活當中的廁所沖水、生產當中的工業冷卻等方面都得以廣泛應用,將建筑當中的這些非飲用水有效結合海綿城市可以極大地減少成本投入。
景觀設計憑借自身的美觀多樣可以將一座城市當下最美好的形象表現得淋漓盡致,建筑是城市化進程當中不可或缺的存在,極大地反映了城市當下的發展情況,如若能將其彼此結合,那么對于一座城市的發展將產生深遠影響。要想促使其有效結合,就要切實保持好相應的生態平衡,對生態環境加以重視并身體力行地去保護。就拿景觀建設時所需的各種材料來說,其中不乏一些建筑材料,眾所周知在實際建設中勢必會產生各種廢水、廢料和廢氣,如若沒有事先做好防護,那么這些污染物就會打破生態平衡,對周遭生態環境產生嚴重破壞。只有將這些污染物進行及時回收和二次利用,才能讓資源得以循環再生,真正保護國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
景觀設計有效結合建筑,在盡可能對匹配條件加以滿足的同時,也要能有效防洪抗洪,無論是休閑娛樂的景觀功能,還是防洪抗洪的實用功能,都是大家切實需要的,進而一定要處理好建筑中的蓄水儲水系統,根據具體情況來適當增設,盡可能確保可以將多余水量進行吸收與儲蓄,如此一來既減少了內澇發生,又能有效應對旱季用水[2]。
景觀設計既要從微觀上有效結合城市當中的諸多建筑,又要從宏觀上有效結合整座城市,將與城市密切相關的交通道路、大小公園、街道路燈等諸多方面的信息進行收集,而后基于此促使兩者有效融合。城市是否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既要看其經濟發展,也要看其內部景觀,與此同時還要對其水資源系統加以重視并提上設計日程,盡可能讓整個景觀設計在城市發展中能夠發揮出應用的作用。
一方面,要做好整體布局。首先,在設計流程上要改變以往從施工規劃到建筑設計,再到景觀設計的固化流程,為了盡可能設計好并利用好整個水循環系統,突顯海綿城市應有的價值,要先做好實地考察的相關工作,再去對管控雨洪的大目標加以確立,以此對整個景觀設計加以引導,與此同時根據具體情況及時進行局部調整。其次,一般而言與建筑密切相關的平面設計要在綜合考量下方可施行,如此一來在整體布局上便有著或大或小的差異,勢必會影響到一些綠化景觀。因此,可以對各種平面層加以充分利用來協調好綠化區和建筑物,盡可能為綠植們創造最佳生長環境,與此同時管控好雨洪。最后,防護好緩坡處水流管控,借助泄水區或者是管道進行排水引水,讓其匯集到蓄水池以備不時之需,與此同時為了對水土流失進行有效防治,可以栽種一些植被,既可以固土減流,又可以美化城市。
另一方面,要做好建筑規劃。首先,實際規劃前要派專人去實地考察,盡可能對規劃區的地形地貌、資源狀況等諸多方面進行詳細記錄,以便后期展開工作,在此過程中對于已然存在的生態布局無須改變。其次,要借助海綿城市的相關建設理論,基于該區域地形條件以及降水情況,詳細計算該區綠化面積以及可供滲透的區域面積,進而對海綿城市主要架構展開規劃。最后,合理利用該區建筑中的若干閑置空間,既能發揮出海綿城市獨有的作用,又能為該城市增加些許亮點。在建筑中一些隱蔽的地方可增設管道加大引水,借此增加非飲用水的儲備量,讓水資源得以充分循環利用。
一方面,在建筑屋面進行一些綠化設計可以極大的對熱島現象進行緩解,像是樓頂造蓄水池,這樣當強降水來臨時便可減少內澇發生概率,與此同時還能節水備水,從而進行高效利用。除此之外,綠化區還可進行一定程度的水分吸收,不僅為城市提供了一定量的氧氣,而且也能對干燥氣候給人們帶來的些許不適感進行緩解。屋面設計一定要將當地氣候考慮進去,如此才能令植被存活率大大提升,屋頂無論是設計綠化,還是蓄水池都要做好隔水層,以免滲水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與此同時其填土量也要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因此在實際的屋面設計過程中,必須要考慮到防水以及排水作業,確保屋面的雨水能夠被順利的引入地面。同時透水鋪裝以及凈水生態體系的建設也需要進行嚴格的監督,通常來講可以利用高位花壇或者蓄水池作為儲水和滯水的裝置,能夠有效強化物面流動水的處理質量。
另一方面,在建筑立面設計一些垂直綠化,既能吸附一些污染物,令環境得到凈化,令城市得以美化,又能對墻體隔涼隔熱。為了達到最佳的美化效果,實際設計時一定要基于墻體實際情況來挑選出最合適的綠化植被,讓其可以和諧自然地與建筑相互搭配,當然后期養護也要考慮在內。通過這種方式能夠進一步提升墻體表面的綠化率,同時可以增強墻面抵御輻射的能力,真正實現外墻保溫層以及隔熱效果的提升;另外能夠充分吸收塵土和其他的有機污染物,避免建筑物遭受暴雪以及冰雹等自然災害的侵襲;也能夠提升環境的美觀度,對于調節室內氣溫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垂直綠化設計的過程中,必須要添加相應輔助材料,避免對原有的建筑墻體造成影響[3];同時植物的色彩以及植物類型的選擇也要與整體建筑外立面的設計風格相符,確保色彩協調,這樣才可以增加美感,另外還要加強后期維護工作的質量,做到定時維護和管養,這樣才能夠提升植物的成活率,也可以發揮原有海綿體系的實際價值。
現如今隨處可見各種各樣的私家車,為了讓這些激增的車輛有處可停,很多道邊都劃分出了一個挨一個的停車位,這些露天停車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壓縮了城市當中的綠化面積,因此利用好地下空間修建一些停車場并進行景觀設計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先從其車庫頂面著手進行綠化景觀的設計,要注意相應的填土厚度既要達到蓄水要求,通常來講要控制在1.5米左右,但又不可超負荷。而后對其頂面進行導水管的安置,讓降水可以匯集到儲水池,融入海綿城市的一些理念,構建起有效的水資源循環系統,讓水資源得以被收集凈化,進而再次利用。
那么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可以在地下車庫頂板設置的過程中,添加導水管以及疏水板,能夠順利地進行雨水的導流,同時增加雨水回收循環利用系統,地下排水管道、地面排水系統、雨水回收設施必須要相互關聯,這樣才能夠有效實現雨水的收集以及循環利用。另外在地下空間規劃的過程中,要結合具體的區域氣象條件,分析地表徑流的實際指標,以此作為雨水管理面積設計的主要依據,在提升可滲透面積,規劃效率的同時,也要確保整體地下空間規劃具有完全向后移的現象。
以往對建筑地面進行鋪設時,大多選取一些硬質建材,盡管其有著較好的抗壓性,但卻制約了雨水的有效下滲,特別是在強降水來臨的時候,極大的影響廣大市民的正常出行,而且積水過多也影響行車安全,有必要在此方面進行改進。可以按照海綿城市當中的一些理論,來選擇具有較好透水性且安全穩定的鋪設材料,比如透水的混凝土或者是透水磚,與此同時還要考慮到建筑布局、道路情況來搭配一些合適色彩來突顯其藝術感。
尤其是針對城市的停車場以及眾多公共場所,為了確保能夠為人們提供有效服務,這些場所會設置大量的地面鋪裝來提升出行質量,因此落實好海綿鋪裝體系的建設至關重要。比如在道路紅線內設置下凹型綠地在非機動車道兩側改造滲透性鋪裝材質,通過大型的下沉式廣場以及綜合管廊,來增強雨水處理以及雨水循環的質量。也可以打造多功能調蓄公園,來滿足區域排水和水循環的實際需求,不僅能夠消解暴雨期間的洪澇,也可以為旱季的空氣調節提供有效幫助。
綜上所述,海綿城市這種理念既有利于對有限的水資源進行高效利用,對水危機進行有效應對,又能夠令景觀設計有效融合到建筑中,借助這套理念可以讓我國的諸多城市得到更好的建設,極大地提升了城市在防洪抗洪方面的能力,對于整個建筑業來說無疑有著巨大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