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二偉
(江蘇師范大學 教育科學學院,江蘇 徐州 221116)
2021年,江蘇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師教育學院)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師韻教科”學生工作品牌為依托,全面實施新時期高校學生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促進學生管理工作不斷規范化、特色化,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一百周年和建校七十周年。
引導大學生深入學習全國“兩會”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廣泛開展“四史”教育活動,組織開展好慶祝建黨一百周年系列活動,通過線上線下等方式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寓教于實踐,寓教于活動,寓教于教學,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接地氣、入人心[1]。
遵循新時期教書育人規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成長成才規律,通過主題講座、黨(團)日活動等形式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時代發展責任和歷史重要使命,正確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的發展趨勢,正確認識新時代青年的遠大抱負,用“四個意識”引航,用“四個自信”強基,用“兩個維護”鑄魂,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和文化素養[2]。
深入學生課堂和宿舍,通過問卷調查、個別談心、座談會等方式掌握學生的思想行為特點及動態,更好地幫助學生處理在校期間的價值取向和思想認識以及擇業、學習、生活和交友等具體問題。學院心理健康教育老師可定期通過心理訪談、“我有心里話要說秘密屋”、心理普測等形式多方了解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戀愛交友,學習生活等方面的心理狀態并及時進行跟蹤指導[3]。
輔導員深入課堂和教室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了解學生所學專業以及學生培養方案等情況,通過主題班會、十佳班級、先進班級評選等活動樹立學風標桿和學習標兵標桿;利用“百川講堂”“學長歸來”“學習標兵經驗分享會”等,用先進榜樣引領學風建設,營造你追我趕的學習風氣,推動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利用科學學院的“玉泉講壇”“百味書屋”“咖啡有約”等現有資源進行優秀學生風采展,引導學生知學愛學愿學肯學的氛圍[4]。
狠抓學風督導制度建設,嚴格落實學工人員進課堂督導學風制度。對學生請銷假實行嚴格把關,嚴格落實班級干部課堂考勤制度,維護正常課程教學秩序,對于遲到、曠課、早退等行為進行嚴肅處理。落實“學院—學生會紀檢部—副班長”三級查課制度,對于班級課堂學風狀況建立專門工作臺賬,利用學院微信公眾號“師韻教科”對各班學風情況每周進行公示。院團委書記要充分利用學生會這一組織,在重要時間節點如國家法定節假日等節日節點組織學生會以紀檢部、副班長為主進行班級查課,嚴抓遲到曠課逃課等行為并根據學生管理手冊進行必要懲處[5]。
嚴抓考風考紀,以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學期期末考試等重要時間節點進行“誠信考試”教育,加強考風警示教育,推動考風考紀向實里走,往深里走,真正實現良好學風考風進課堂進教材進學生頭腦,努力提高學院學風建設實際效果。在學期期末考試前,以班級或宿舍為單位進行“誠信考試,誠實做人,行為是表,學為示范”期末考試、四六級考試動員大會,并動員學生簽約誠信考試承諾書,真正做到風清氣正的考試氛圍[6]。
以“職業發展服務月”主題活動為契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簡歷制作指導、求職面試指導、考編考公指導等,引導學生認清現實,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擇業觀,持續不斷地為學生提供高效優質的指導建議和信息服務,對于考研二戰、少數民族畢業生、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建立專門工作臺賬,從物質上、精神上、專業復習備考上為他們加油鼓勁,排憂解難,努力提升他們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根據學院師范生多的特點進行專業性針對性的幫扶指導,教育學生認清現實,在“考編熱”“考公熱”等大環境下引導學生在進入大四上學期就準備找工作,早準備早安心,早準備早就業[7]。
做好2022 屆畢業生就業工作,利用“91job 智慧就業”“師韻教科”“24365 智慧就業”等公眾號平臺為畢業生持續推送就業信息,并做好畢業生離校的手續辦理、簽約手續辦理、檔案派遣、戶口轉移等服務工作,確保初次就業落實率不低于75%,年終就業落實率不低于95%。在畢業生就業報到、落戶簽約等關鍵時間節點給予幫助,及時轉遞郵寄畢業生檔案及報到證,真正做到“24365”幫扶[8]。
積極引導非畢業班學生考研,通過先進典型宣傳、經驗交流等活動引導學生盡早確立目標做好規劃,如舉辦“言傳編教,職等你來”考編沙龍、“研途有你,鵬程萬里”考研經驗交流會。做好畢業班考研學子的復試工作,不斷提高我院考研學生質量和數量。在大一利用職業生涯規劃課指導學生撰寫職業生涯規劃書,并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省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做到及早樹立目標,盡早做好規劃,持之以恒堅定信念并執行。在大三利用就業指導課教育引導學生進入大四畢業階段要早抓手早早準備,早日就業早安心,避免出現“不就業、懶就業、待就業”等情況的發生[9]。
嚴格按照文件要求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和評選工作,堅持客觀公平實事求是。在國家出現重大自然災害等特殊節點時期,學院學生資助工作領導小組要及時摸牌受災地區學生的家庭狀況,進行新生入學前的困難家庭學生資助調查,不讓任何學生由于家庭經濟困難而導致無法上學。加強對貸款學生的誠信、自強和自立教育,保證困難家庭學生在校期間順利完成學習和就業。加強培養勤工助學學生的愛國愛黨愛校思想教育和樂觀向上的精神,從而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勤工助學的育人功能[10]。
建設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咨詢服務、危機干預、實踐活動為一體的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組織開展“3.20”“5.25”等主題日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建好用好心理問題學生檔案這一重要資料,密切關注重點人員。對于有心理問題的學生要及時和家長聯系溝通,家校合作幫助學生走出陰影,走向陽光,開心快樂完成在校學習和生活。高校應堅持育人與育心相統一,加強對學生的關心和關愛,培育學生樂觀健康向上的心態。
充分發揮雅潤女子學堂品牌效應,結合學院“書院制”改革方案和小學教育一流本科專業建設要求,加強精品特色課程建設,組織開展學堂特色活動,形成線上線下聯動、校內校外聯合的活動模式,傳承優秀文化,如舉辦“港澳夏令營和冬令營”活動、“麥哲倫國際文化交流活動”“親子手工制作蛋糕活動”、插花剪紙活動、“方寸書簽·心靈智語”DIY 書簽傳遞活動等。女子學堂四坊還會定期開展國風課、茶藝課、樂理課、攝影課、舞蹈課、手工課、油畫棒可等課程,傳播美育能量,逐步形成“傳承美”“踐行美”“創新美”“傳播美”“融合美”的傳播效應[11]。
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育人作用。學校積極搭建學生校園活動平臺,組織學生積極參加校園體育運動會、中華五禽操比賽、徐州市國際馬拉松志愿服務、校園歌手大賽、校園舞蹈大賽等活動,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和發展。院團委以班級團組織為單位,以班級共青團員和中共黨員為帶頭作用,把正能量、暖人心、真善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日常的團日活動中,實現育人效果。
進一步落實“學生—宿舍長—班干部—輔導員—副書記”的五級聯動機制,做到職責清晰,責任明確,切實維護學院學生工作形成長效機制,確保學生宿舍安全、用水用電安全、生命財產安全。學校在新生入學和開學放假等時間節點進行安全教育,利用學校安全保衛資源對學院全體學生進行校園安全教育,修改和完善學生預警機制,暢通各主體負責人員聯絡系統,明確各自分工責任[12]。
加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力度,采取多種形式加強學生安全教育工作,聯合學校保衛處、校醫院、學校所在轄區公安部門等力量充分利用新生入學教育、專題講座、主題班會、團日活動等關鍵時間節點,把學生校園安全和交通秩序教育工作落到實處,守好底線,維護安全和穩定。建立學院學工領導班子、輔導員、班主任、班長、宿舍長的宿舍查寢值班制度,每周到學生宿舍進行宿舍安全教育,對于學生在宿舍抽煙飲酒、不規范用電用水、違規使用違章電器等行為進行制止并教育,確保學生樹立“安全無小事,文明你我他,宿舍靠大家”的理念[13]。
做好少數民族學生工作。學校結合建黨一百周年慶?;顒?,組織少數民族學生學建黨百年講話精神,學習“四史”,增強“五個認同”,細致做好少數民族學生的信息統計工作。學校定期舉行少數民族學生系列主題座談會,充分了解少數民族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生活情況和思想狀況,為他們答疑解惑、提供幫助,做好2021 級少數民族預科班專業分流和檔案交接工作。
作為高校學生工作的中堅力量,輔導員是高校發展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群體,是高校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引路人,擔負著引導、教育、管理和服務學生的重要職責。輔導員是高校大學生管理工作非常重要的一環。本文以江蘇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師教育學院)的學生管理工作為例,從以“學風引領”培根,推動形成良好學風考風;以“理想信念”筑基,抓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以“能力提升”護航,保質保量完成畢業生就業工作;以“健康成長”育心,做實資助育人和心理育人;以“品牌建設”鑄魂,打造特色精品學生活動;以“精細管理”守底,營造安全穩定和諧校園等方面深刻闡述了輔導員視角下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以期為新時期提升學生管理工作水平、提高學生管理工作質量,創新學生管理工作方法、取得學生管理工作新成效提供理論支撐和現實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