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婕 太原師范學院附屬中學
為全面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及《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精神,教育部印發了《〈體育與健康〉教學改革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1],《綱要》提出實現“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的改革目標,“教會、勤練、常賽”和“學、練、賽”的具體要求,為廣大體育教師指出了明確的教學方向。對于體育與健康課程來講,練習是掌握動作的必要環節,增加學生練習時間,提高課堂效率是首要,但是“勤練”也并不完全拘泥于課堂,為能保證校內校外各 1 小時體育鍛煉,真正的落實“勤練”,需要課內外、校內外聯合開展練習活動[2],構建“課內外一體化”的鍛煉體系。同時《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等政策文件將合理“布置家庭體育作業”作為重要內容[3],可以看出,推行家庭體育作業制度,實施基于學校實際的家庭體育作業,探索作業的來源與具體操作策略,讓家庭體育作業有效提升學生體質健康,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以及家長片面追求升學率,形成“短視化”“功利化”的教育觀念,不科學的教學評價讓學生每天忙于各學科作業以及補習班作業,耽誤了學生正常的休息、鍛煉以及娛樂的時間。國家“雙減”政策的頒布無疑否定了以上不科學的學習方式,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合理布置體育家庭作業能夠改變現有的家庭作業結構,讓學生和家長處理好學習和體育之間的關系,同時通過體育鍛煉幫助學生緩解學業壓力,促進身心的健康發展,實現學校和家庭教育理念的改變。
目前,我國中學生體質呈下滑趨勢,肥胖學生和近視學生顯著增長,國家體質健康標準達標率較低,因此加強體育鍛煉是增強學生體質和實現健康中國的必要途徑,初中生的年齡在12-15歲左右,正處于身體發育的敏感期,也是身體素質提高的最佳時期,通過加強課外鍛煉,能夠彌補課上鍛煉時間的不足,提高學生練習的密度、強度,加強身體素質的同時讓學生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讓學生養成了堅持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為終身體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運動技能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四個階段,泛化階段、分化階段、鞏固階段及自動化階段,在每一個階段進入下一個階段之前,都需要大量的練習,然而現中學生每節體育課的時長一般都在40-45分鐘左右,運動時間有限,開展體育作業能夠形成“第二課堂”,將體育課堂延伸到課外到家庭中去,形成良好的互補,落實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中勤練的要求,幫助學生不斷鞏固提升,從而更好的掌握基本技能和專項技能。
《綱要》提出,健康知識與基本運動技能要作為體育課必修必學內容在中小學廣泛開展,專項運動技能作為必修選學內容,中小學校結合實際有選擇地開展[2]。其中健康知識的掌握與健康行為息息相關,有了足夠的知識才能夠指導自身的行為,健康的知識再加上健康的行為,才能做到知行合一,因此在家庭作業的設計中,我們要將健康知識的掌握融入作業中,讓學生用自己的健康知識來指導健康行為。如:可以布置一些體育閱讀的作業,讓學生知道如何科學的訓練。而通過不同技能的學習,如走、跑、跳以及各項專項技能的學習,如足、籃、排等,能發展學生的各項身體素質以及運動能力,因此在構建課內外一體化的鍛煉體系時,要將課堂練習內容延伸到課下進行,幫助學生更好的鞏固以及掌握課上所必備的基本以及專項運動技能。
課堂中教師會安排體能練習來幫助學生改善、提升身體素質,以不斷的達到測試標準,但是體育的鍛煉不是一蹴而就的,對于不同身體素質的學生所需要付出的訓練時間也是有差異的,再加上初中這一階段處于多項素質發展的敏感期,因此充分的設計好體育家庭作業可以幫助學生快速提升體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把《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測試內容作為家庭體育作業的內容之一,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的體質達標,還能更加科學量化學生完成作業的質量[4],如給學生布置仰臥起坐作業,可參考測試標準,設置不同的等級,為學生設置目標,提升練習動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布置作業內容上,還要考慮到學生的興趣,鼓勵學生參加1-2項他們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在增強體質的同時享受樂趣,促使學生能夠長久的堅持下去,并發展為自身的專項技能。如讓學生拍照上傳自己參與的各種體育運動照片,以及面向學生開展體育活動大講堂,讓學生講解所參與運動項目的技術知識、競賽規則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四位一體目標”是指“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這是對學生培養的集中要求,是一個都不能少的具體體現,在家庭作業的布置上要兼顧以上四個目標,在增強體質健康的同時,作業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同時又一定的挑戰性,幫助學生磨煉意志,學會面對困難,促進校內外體育教學目標一體化,更好的實現體育的育人功能。
在布置的家庭時,教師一定要作業的可行性。在家中,沒有標準的跑道、專業的器械,以及專業的教師指導,因此作業的內容、難度一定是能夠讓學生在家中完成的。如在家中不適合給學生布置有器械的力量練習,但是可以給學生布置對抗自重的簡單力量練習,如深蹲跳、象限跳等;不適合給學生布置自墊排球的練習,但是可以給學生布置排球徒手動作的練習,總之在布置作業時要考慮到作業是能夠實施完成的。
安全問題是最關鍵的問題之一,在布置家庭作業時,安全問題一定要擺在首位。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布置作業內容的安全性,比如布置家中練習前滾翻,就一定要強調好保護與幫助安全措施;另一方面是場地環境的安全性,在家中布置作業時,要排除場地及周圍環境的安全隱患,盡量不要布置危險的體育活動。
過去我們在增強體質上注重集體體質狀況,看優良率、合格率及肥胖率、近視率等,實際上學生的體質是千差萬別的,即便是性別相同、年齡一致、優良率一樣等,其體質類型也會各不相同。即便同樣是心肺耐力差,有的是心肺功能不強導致的,有的是意志不夠堅強,未能盡力完成,所以,干預措施要有區分度[2]。這就要求我們在布置作業時我們要注意“因材施教”,對于不同的孩子,我們要布置內容不同、負荷不同的作業,盡量照顧到每一位學生,既要讓學生保持運動的積極性,又要幫助學生建立信心。因此可以根據學生不同的性別、能力、做出差異化處理,在練習負荷上設置梯度,分為大、中、小供不同的學生選擇,在練習內容上可以設置易、中、難等梯度讓學生進行分層練習,在練習形式上也要多樣,供學生選擇。
科學布置作業是使學生得到合理鍛煉的有效方式。教師在布置學生作業時,要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共同布置適合學生發展的有效的作業。在布置作業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水平、場地的情況、學生的興趣等多種原則,并不斷優化、調整作業,遵循上述家庭作業的設計來源與原則,真正的促進學生的體質健康發展,而不是走過場和形式主義。
只有真正的將作業落到實處,學生的身體素質才能得到提升,因此要家校聯合,對學生的作業進行有效的監督和科學檢查,保證作業完成的質量。首先,要調動起家長的積極性,讓家長意識到體育的重要性,積極參與進來,監督學生完成。其次可以讓家長通過手機拍照、打卡等方式上傳圖片和視頻,保證作業完成的質量,同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建立一定的獎勵機制,樹立孩子鍛煉的信心,激發學生的榮譽感。最后,也可以將課下作業再回歸課堂,讓學生在課堂中進行展示[5]。
家庭體育作業實效性提升離不開作業的檢查與評價系統。教師應該注重對體育作業的檢查和評估體系,教師在評價時要注意綜合評價,而避免片面化評價,注重評價的針對化和個性化,同時以正面評價為主,在學生素質有差異的基礎上,要進行縱向評價,看看學生進步了多少,客觀公正的對待每一位學生,讓學生通過家庭作業看到自己的進步,從而能更好的將體育作業延續下去。
在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改革下,要想真正通過體育培養學生興趣、增強學生體質,錘煉學生意志、完善學生人格的,就需要多方努力,不論從社會、學校還是家庭,都應該建立起相應完善的聯動機制,鼓勵青少年積極投入到體育鍛煉中來,促進青少年體育的普及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