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浙江橫店影視職業學院
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加強學校體育工作,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認真貫徹落實《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意見》《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等文件精神,堅持“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體育工作指導思想,促進我校體育運動開展,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提高學生體測成績,為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奠定基礎。
要求到2021年底,學校師生體育鍛煉基本條件有所提升;體育課時和課外體育鍛煉時間得到切實保證;教學、訓練、競賽體系基本完備;體育課堂教學質量明顯提高;學生自覺體育鍛煉習慣基本養成;學校主導、部門協作、學院參與的學生體質健康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
1.頭腦風暴法:校級領導、學生管理中心主任、各二級學院書記、學工辦主任、體育工作負責人召開兩輪討論會,具體討論交流如何提高學生運動參與率、提高學生體測成績、增強學生體質等問題。通過兩輪頭腦風暴,制定了具體實施措施。
2.調查法:制作訪談表,調查體測成績優異者訓練方法,調查體測成績不合格者的具體原因。有效訪談人數共有60人,其中成績優異者20人,不及格者40人。
3.數據分析法:對比措施實施前后學生體測成績的變化,分析舉措實施的效果。
成立學校學生體質健康工作委員會,由校領導擔任組長,相關職能部門和各二級學院分管領導擔任成員,下設辦公室,掛靠體育教研室。由學生管理中心牽頭,體育教研室教師負責全校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工作的具體實施內容,各二級學院、教科研、行政后勤、財務等部門通力合作,協助組織實施相關工作,配合完成各項任務。
學校在人才培養方案中針對所有學生增加體質健康測試課程,加大體質健康測試內容在體育課堂的教學滲透力度。體育教研室針對此課程及時調整課程標準,認真組織落實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確保課程質量。
體育教研室把體質健康測試所涉及項目的教學和訓練內容納入大一大二的體育課程標準。在每一堂教學課中要求有30%以上時間比重對學生進行針對體測內容的身體素質教學和訓練,在期末考核中,體測內容比重達到30%以上。特別需要加強關鍵項目(50米和800/1000米)、薄弱項目(男引體向上和女立定跳遠)及通過短期訓練,可以較大幅度提升并容易拿分項目(坐位體前屈)的教學和日常訓練。同時加強課堂教學改革,專門開展如何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成績的課堂教學研究。在提高學生心肺功能、速度、耐力、上下肢力量等方面要有針對性的訓練。
在全校嚴格執行步道樂跑的基礎上,體育教研室聯合學生管理中心科學擬定并實施課外鍛煉方案及管理辦法,各二級學院認真組織并落實好學生課外鍛煉,上下聯動做好工作。各二級學院分配一名體育教師負責指導學生體測項目訓練。合理開發休閑體育專業學生資源,休閑體育專業體測優秀學生指導其他專業學生進行體育鍛煉可以減免其步道樂跑次數。全校每個班級配備一名體育休閑專業學生全程指導訓練。從2021年4月開始,各二級學院聯合體育教師和休閑體育專業學生科學制定訓練計劃,自行安排每個班級每周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40分鐘的身體素質項目訓練。
學生體測工作做到“抓兩頭,保中間”。每學期初開學3周內將所有體育課上學生體測成績摸底,分數少于70分學生組成體測強化班每周組織訓練。分配體育教師、學生體育指導員指導班級學生運動訓練。
為了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健康狀況,教育部于2014年下發了關于從2014級起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成績與學生畢業掛鉤制度,我校目前暫未執行,但可考慮慢慢推行。體測目前作為公共選修課,在評獎評優中實行一票否決制。建議體測成績優秀的學生在同等條件下可優先推優。各學院需要宣傳到位,增強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目前體測成績僅對評獎評優學生有影響,對于不想推優學生的約束力太小,最好的辦法還是需要從意識根源上出發,讓學生明白體測成績不僅關乎學校榮譽也和個人利益掛鉤。執行學生體測抽測成績與步道樂跑晨跑次數減免掛鉤。各學院應提前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學生對體測工作的認識及重視程度,認真組織學生開展體育鍛煉。學生抽測成績直接納入體育課期末考核成績。期末成績由步道樂跑30分+體測成績70分構成。對在測試過程中不配合教師工作,因無故缺席等因素造成學校體測數據不足的學生,執行體育課掛科并通報處分。對在抽測中不認真不努力的學生,班主任輔導員現場進行教育批評。對在抽測中認真拼搏,成績優異的學生做如下獎勵:抽測成績優秀學生直接免除步道樂跑,成績滿分;抽測成績良好及以上學生減免步道樂跑晨跑40次;抽測成績中等及以上學生減免步道樂跑晨跑30次;抽測成績及格及以上學生減免步道樂泡晨跑20次;抽測成績不及格學生增加步道樂跑晨跑10次。學生在課外體育鍛煉中最怕晨起跑步,對于身體素質較好的學生,減免晨跑次數對于學生認真執行體測工作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學生體測合格率及優秀率作為二級分院考核內容。要將二級學院重視學生體質工作、開展體育活動方面的措施與學生工作、教學工作掛鉤。首先,各學院各班級學生體測合格率、優秀率都有排名,對于合格率沒有達標的學院在年度學生工作和教學工作考核中相應扣分。在學生工作考核中要求學院體測合格率達到85%以上得2分,每少一個百分點扣1分。在教學工作中,要求畢業班學生體測合格率達95%以上,該項目在教學評估中得滿分,否則得0分。其次,可把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合格率排名計算成分數納入校運動會總分排名。各班級學生體測合格率作為年度優秀班主任考核項目之一,實行學生體測成績與優秀班主任評選掛鉤,執行一票否決制。即學生體測合格率不達標的班級,該班班主任不具備評選優秀班主任資格。
1.加強體育指導教師隊伍建設。體育教研室要充分發揮體育教師在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工作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不斷提升個人專業知識技能,在指導學生進行體質健康鍛煉時,能在知識和技術上給予有針對性的專業指導。教師隊伍定期進行體能專業訓練,
2.加強學生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合理發揮好休閑體育專業學生優勢,盡快將其培養成優秀的學生體育指導員,定期對他們進行體測標準及要求方面的理論和實踐培訓,提高他們的服務能力和水平。
3.加強學院體育指導教師、學生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各學院也應成立一支組織管理隊伍,在知識和技術上可請分配到學院的體育教師進行培訓,為本學院學生的體質健康工作開展提供人力支持。
本學期經過全校師生努力,學生體測成績有了較大進步,全校學生不合格學生數從607人減少到255人,體測合格率從81.73%提高到92.29%,大二年級合格率從84.31%提高到95.45%,達到教育廳督導評估指導要求。從數據中可以看出,通過全校師生上下齊心,共同努力,一系列措施執行后,學生對于體測工作明顯重視起來,不合格人數顯著降低,通過三個月全校師生共同努力,不合格學生人數減少了352人,缺考人數減少了17人,但是免測人數增加了34人,緩考人數減少了2人。說明學生在一定程度上開始重視自身身體素質狀況,在期初摸底排查中屬于體測不合格的學生中,有超過58%原先不合格學生通過自身努力能拿到體測合格成績。學生體測成績不合格者由原先的16.44%下降到6.9%,較為明顯。摸底該批學生的真實狀況才能進一步制定努力目標。
訪談體測成績優異者學生10名,發現學生體測成績優秀學生具有相同特質,大部分學生屬于休閑體育專業,從事體育相關學業,部分其他專業學生體態特征與休閑專業學生較像,身材體態較好,勻稱有力量,平時喜歡運動,有從事體育項目或者舞蹈等項目訓練或培訓經歷。努力拿優秀的原因90%以上是因為可以免除步道樂跑次數,學生普遍不愿意早起。訪談體測成績不合格學生20名,發現具有共性,如身材較肥胖跑不動或者瘦小無力量,對自身沒有信心,普遍認為自己從初中開始體測就沒合格過,到了大學更加不可能完成任務,對自己不夠自信,沒有足夠意志力及堅決完成任務的決心。平時不動,愛宅寢室,愛吃垃圾食品,自控能力較差。對于評獎評優的意愿也較低,沒有上進心,認為只要不影響其拿畢業證,其他的都無所謂。這一類學生在不及格學生中占大多數,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對象。
1.每年組織開展測試思想動員大會,校級領導布置安排相關工作任務,各二級學院積極配合執行,在思想上行動上使學生重視該項活動,明確了解體會學校、學院對此項工作的重視程度,增強他們認真參與測試的意識,為取得好成績努力。
2.建設體質健康測試工作平臺、提高工作效率。建議購置學生課余鍛煉監控管理軟件、體質健康測試管理平臺及測試硬件,以更好地監控學生平時鍛煉的情況,方便學院、學生進行自我管理,提高每年的健康測試的工作效果。落實測試工作相關經費保障。確保測試設備的購買及維護、工作人員工時計算、活動組織的保勤保障工作等穩步推進。確保體測相關的經費保障,包括測試器材的購買、集中測試的后勤服務保障,教師課外指導及測試的補貼等。
3.每學期及時、實時公布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成績。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成績的實時公布,可會讓學生清楚目前自己的身體狀況及體質水平,明確今后努力目標,可以有效督促學生加強課外體育鍛煉,努力提高自身身體素質。
4.落實測試工作獎罰措施。有獎有罰,工作才能更有動力。給予積極認真配合工作的師生一定獎勵費用的支持。對積極參加課外鍛煉,在課外鍛煉組織和實施過程中突出的集體、班級及個人給予表彰。對于在指導學生體測工作中表現突出的教師及學生體育指導員給予表彰和獎勵。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相信一定的物質和精神獎勵必能讓師生更加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