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葉 華中師范大學
籃球運動是非常火熱的運動項目,許多籃球培訓內容會有跳躍訓練,這種訓練不僅能提升彈跳力,而且還可以促進骨骼的增長,也就是促進青少年長高。在籃球競賽前制定的一些系統的賽前訓練,也是有其相應的理論依據,以獲得更好的競賽成績。
籃球訓練中的低或無負重彈跳練習:摸高跳、原地小跳、交叉步起跳、深蹲跳等。以及日常訓練中各種跳躍上籃、花式上籃、跳投等練習。
1.青少年經常參加籃球運動,可使全身各部位肌肉都得到活動和鍛煉,增強體內的新陳代謝,使長骨組織的血液供應及營養供給充分,有利于成骨物質的合成,促進骨骼的健康生長,有利于身高增長。
2. 7-8歲的男女兒童以13-14歲女少年和15-16歲男少年有兩個快速的骨量增長期,所以在這個時期大部分籃球訓練會遵循這個規律,適度增加一些彈跳訓練刺激骨骼增長。
4.這些跳躍練習到最頂點的時候身體軟骨是拉的最長的,在下落到地上的一瞬間,軟骨縫隙又是最短的,全身骨關節間的軟骨在最長和最短之間的那種壓迫刺激,才能有效促進全身軟骨生長。每根骨的兩端都有骨骺,骨骺里有豐富的軟骨細胞,運動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而生長激素會刺激這些軟骨細胞不斷分裂,產生新的軟骨細胞,然后舊的軟骨細胞會逐漸鈣化成骨骼。在一次次的細胞分裂以及不斷的鈣化下,長骨的長度才會越來越長,身高也越來越高,直到骨骺線愈合,骨骼停止成長,人的身高也就這樣定型了。
1.骨質的增長并不完全隨著運動量的增大而增加,兩者并非成直線的相關關系。教練員應該依據學生的年齡、體質以及訓練量,合理的安排促進增長的相關訓練。
2.對于處于生長期的學生,盡量避免大負荷大強度的力量訓練,適當采取小負荷的訓練增強肌肉力量以及骨密度,并且積極采用跑跳練習,刺激骨骼,來促進骨骼增長。
3.為使籃球運動中跑跳練習對骨質增長發揮最大作用,在合理科學訓練同時,也要補充相應的營養對于骨質的增長要及時補充鈣,并且補充維生素D,來促進鈣的吸收,同時增加營養,及時休息,補充睡眠。
在訓練中,每次遇到大型的比賽,賽前一段時間訓練會有所不同,訓練量起伏較大,賽前幾天訓練量明顯降低,較多進行簡單的投籃以及戰術演練。
1.賽前訓練主要是依據超量恢復原理,在適宜的刺激強度下運動,肌糖原消耗量隨刺激強度增大而增加在恢復期的第一個階段中,會出現被消耗的物質超過原來數量的恢復階段。
2.在大賽前減少訓練,促進運動員有機體從此前由于運動負荷積累所產生的疲勞狀態中恢復過來,已使運動員處于最佳競技狀態,并且可以對之前大負荷訓練造成的一些損傷和不良反應以及體能的物質貯存提供了恢復的時間,給運動員充足的時間來調整情緒,降低疲勞,改善睡眠,儲存體力。并且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傷病以及訓練后的不良反應。
3.由于長時間的大運動量訓練作為基礎的最大攝氧量,并不會因為賽前減量訓練從而受影響下降,可以依靠較少的訓練量來維持水平。運動員的耗氧量心率,血乳酸等在減量訓練的情況下均無顯著差異,血紅蛋白水平與減量訓練后7天左右達到峰值。
1.一些教練在制定賽前訓練計劃會把賽前訓練和平時訓練的銜接訓練安排的不合理,訓練強度一直很強或者起伏過大,這樣往往會出現運動員過度疲勞或者沒有得到充分鍛煉的情況。所以在賽前訓練中,教練員應依據超量恢復原理科學的具有針對性對隊員進行賽前調整訓練,使其在比賽中發揮最佳水平。
2.在賽前訓練減量時,訓練的強度不應降低,訓練量要減少,維持較高的訓練頻率,可對訓練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但也不應一味地大幅度減少訓練,避免停訓反應和比賽時找不到運動感覺。并且教練要在周期性的賽前訓練中觀察隊員的實際身體生理反應,根據每一名運動員的具體情況來訓練調整階段的長短。
3.對于籃球這種帶有對抗性的集體項目,賽前訓練的內容應提升運用戰術的能力,增加實戰訓練的比例,在對運動員進行技戰術訓練的同時,也要對運動員的心理進行一定的疏導,緩解緊張,避免緊張的心理影響比賽的發揮。
綜上所述,籃球訓練中的一些訓練內容和競賽前的訓練安排,是有一定運動生理學理論原理知識進行支撐,根據理論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安排,會有良好的訓練效果。理論與實際也要進行緊密聯合,根據運動員實際情況進行安排,從而達到更好的練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