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國軍 李繼軍
(川北醫學院體育系 四川南充 637000)
川東北片區是指四川省東北部,主要包括廣元、巴中、達州、南充、廣安五大區域。川東北片區紅色旅游是指在這一區域范圍內利用紅色文化、紅色遺跡、紅色紀念地等旅游資源,組織旅游者進行以緬懷學習、精神傳承和參觀游覽為主題的旅游活動[1]。紅色旅游把綠色自然景觀和紅色人文景觀相結合,把革命傳統教育與促進旅游業發展相結合,成為一種新型的旅游形式[2]。
健身休閑產業是指以體育運動為載體、以參與體驗為主要形式、以促進身心健康為目的,向大眾提供相關產品和服務的一系列經濟活動的總稱[3]。川東北地區是紅色老區,結合當下體育產業發展的“體育+”模式,將體育健身休閑與富有地方特色的紅色旅游結合起來,推動健身休閑產業健康發展,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2016年,在《“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健身休閑示范區、健身休閑產業帶”[4]。在《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結合各級體育產業基地建設,培育一批以健身休閑服務為核心的體育產業示范基地、單位和項目。發揮重大體育旅游項目的引領帶動作用,發展一批體育旅游示范基地”,以及“各地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打造各具特色的健身休閑集聚區和產業帶。積極推進資源相近、產業互補、供需對接的區域聯動發展,形成東、中、西部良性互動發展格局”[5]。
依據世界旅游組織發布的相關調查數據,旅游及其相關產業增長額在2%~3%左右浮動時,每年體育及相關旅游增長率可達到約14%,經調查統計,2020年體育及相關旅游產業的產值超過4500億歐元[6]。據有關權威機構調查發現,雖然近些年國內旅游快速發展,但體育相關旅游占比依然比較低,遠低于發達國家。2016年,在中國旅游產業投融資促進大會上,國家體育總局和旅游局簽署了《關于推進體育旅游融合發展的合作協議》,此協議意味著“體育+旅游”將成為體育與旅游產業化發展的一種常態形式,更是推動體育健身休閑發展的新路徑。
2015年11月,四川省政府頒布了《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實施意見》,該意見明確提出“到2025年,將四川省打造成為中西部地區體育產業發展高地,打造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體育產業基地,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民間特色、民族特色的節慶活動和群眾活動,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門類齊全的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現代體育市場服務體系”。同時,該意見也提出“培育川南、川東、川北大眾健身和運動休閑產業潛力增長區”[7]。由此可以看出,打造川東北體育健身休閑示范區切合四川省健身休閑產業的發展需要,踐行四川省體育健身休閑發展整體規劃。依據四川省文件精神,結合川東北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打造川東北片區體育健身“休閑+紅色旅游”示范區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價值。
川東北紅色遺址遺跡是指紅軍和革命先輩曾經戰斗和生活過的遺址遺跡[8],這些遺址遺跡都經過重新規劃和修繕,對外開放,供游客瞻仰和紀念,形成了一種紅色旅游形式。巴中市主要有紅四方面軍在恩陽古鎮建立縣蘇維埃各類行政機構,現有原中共川陜省儀閬縣委、恩陽縣委、恩陽財政委員會、革命法庭、紅軍經理處等各類行政機關遺址13處;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紀念館位于通江縣;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是全國最大的紅軍烈士陵園。廣元市主要有中共川陜省委與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等各級蘇維埃政權遺址;位于旺蒼紅軍城內的中共木門軍事會議舊址、縣級蘇維埃遺址、廣元縣委遺址;紅四方面軍強渡嘉陵江渡口遺址;廣元太公鎮的紅軍山作戰與生活遺址遺跡。達州市主要有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前線指揮部遺址和石橋列寧街、紅九軍軍部遺址、紅三十軍政治部遺址等。南充市主要有順瀘起義遺址。廣安市華鎣山游擊隊遺跡中還保存有陽和之戰遺址、界牌巧奪軍車遺址、陽和碗廠遺址。
川東北片區曾經是老一輩革命家領導川陜革命活動的主要地區,在這片熱土上產生了無數的偉人,主要代表人物有鄧小平、朱德、羅瑞卿、張瀾、張愛萍、張思德等。后人為了紀念和緬懷這些革命家,分別建立了各自的紀念館,主要有廣安市的鄧小平故居,南充市的朱德故居、羅瑞卿故居、張瀾故居、張思德故居,達州市的張愛萍故居等。另外,還有一些當時作戰斗爭的紀念館,如巴中市通江縣的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紀念館、達州的萬源保衛戰戰史陳列館、廣元市劍閣縣劍門關景區內的紅軍攻克劍門關紀念館、達州的紅色渠縣紀念園、華鎣山游擊隊紀念館、巴山游擊隊紀念館等。這些紅色故居與紀念館經過當地政府的保護和修繕后,對外開放,現都已成為紅色旅游的重要景點,且多個地方已被收錄在全國經典紅色旅游名錄中。
顧名思義,示范區具有示范推廣的意義與價值。“健身休閑+紅色旅游”示范區建設,首先需要考慮的是示范推廣的意義與價值,這應當擇優選取,“優”即指示范價值高。基于此,應當選取川東北片區在全國影響較大,或者知名度更高的紅色遺址遺跡或偉人故居、紀念館作為示范區建設對象。如廣安市的鄧小平故里、南充儀隴縣的朱德故居等可選擇為示范區建設對象,將健身休閑融入到地方紅色旅游中,更易于推廣宣傳,更能夠起到示范作用。示范區建設對象的選取應由省體育局決定,同時還需與地方政府協商溝通。由此可見,沒有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示范區的建設難以推進,更無法實現示范意義與價值。示范區選定后,還需加大推廣宣傳力度,形成一定的影響力,促進四川省其他地方體育健身休閑事業的發展,形成全省體育健身休閑事業產業化。
地方政府對“健身休閑+紅色旅游”的投入,決定著“健身休閑+紅色旅游”示范區建設的成敗。如何促使地方政府加大投入,首先需要激勵地方政府著眼于地方體育健身休閑與紅色旅游雙重發展的重要性,積極引導和推動二者的結合,既符合兩項事業自身發展需要,又能夠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同時也能夠滿足地方群眾業余生活與消費需求,以及吸引更多非當地群眾參與,更利于產業化發展。在政策利好與行政政策落實的推動下,地方政府對于“健身休閑+紅色旅游”示范區的建設必定會加大人力、財力、政策等各方面的投入力度。“健身休閑+紅色旅游”示范區建設的最終目標應是形成一定的產業化,否則其生命力延續必然會受到影響。由產業化發展的經驗與啟示可知,僅靠地方政府的投入不是長遠發展之計,還需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建設,依靠市場運作,政府監督,其發展生命力的可延續性才可實現。
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體育部門,在規劃建設“健身休閑+紅色旅游”示范區時都應當秉持科學的態度,做好長遠發展的打算。堅決避免為了政績,制定或規劃短視的建設目標和任務。“健身休閑+紅色旅游”示范區建設需要一定的時間,并且能夠形成地方特色,尤其是融入紅色旅游元素,也需要較長時間的實踐與規劃設計。產業化的形成更是需要長遠的發展規劃,否則會造成投入與產出比失調,甚至導致建設失敗,資產與資源浪費,帶來較大的社會負面影響。“健身休閑+紅色旅游”示范區建設,已不是一件新鮮事情,在其他省、區、市都有呈現,因此,在參考和借鑒相關經驗的基礎上,統籌規劃,建立好該地區的“健身休閑+紅色旅游”示范區建設無疑是明智的選擇。
整合優化現有資源是“健身休閑+紅色旅游”示范區建設的前提條件,沒有資源的整合優化及缺乏示范區建設基礎,在后期建設中會出現資源不足、單調等問題。任何健身休閑與單一的紅色資源結合時都難以保持活力或吸引力,解決這一問題可借鑒地方旅游資源整合發展經驗,將地方紅色旅游資源整合起來,規劃好健身休閑結合思路與措施及方法與手段,規劃好紅色故居、紀念館、遺址遺跡健身休閑項目融合方案。建成“健身休閑+紅色旅游”示范區的目的是服務大眾,利用地方紅色旅游資源優勢,將大眾健身休閑與地方紅色旅游結合起來,實現雙贏,促進雙方共同發展,服務地方經濟與社會。毫無疑問,對于“健身休閑+紅色旅游”示范區而言,服務大眾是此項事務發展的本質內涵,提升服務等級是其長久生存的砝碼。“健身休閑+紅色旅游”示范區建成后的運行及服務質量不僅能夠保證游客數量與頻次,還能夠保證地方影響力與宣傳效應和傳播廣度。因此,可以認為服務等級提升是“健身休閑+紅色旅游”示范區后期發展的另一個前提保障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