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潔 郭海輝
(1.內蒙古體育職業學院 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051;2.內蒙古赤峰市第二中學 內蒙古赤峰 024000)
我國高職教育的教學目標是培養身心健康發展的技能型人才,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需求的逐漸增加,高職教育的重要作用越來越突顯。高職體育作為高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身心健康的技能型人才方面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如高職院校領導層重視度不夠等,目前在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理念、資金投入等方面均存在著嚴重的不足,這就導致了高職院校的教育目標很難實現,培養出來的人才與社會發展需求之間也存在著不相適應的情況。所以,高職體育應當在教學思想、模式和內容等方面進行改革,以便更好地發揮出體育教學在實現高職教育目標中的重要作用。
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我國多數高職院校領導層對體育教學的重視度不夠,并沒有全面地認識到高職體育在實現高職教育目標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缺乏對學生身心素質提升的意識[1-2]。即便是有的院校組織開展了體育競賽等活動,但是在對學生進行考核時,依然側重于學生的職業技能而忽視了他們的身心素質,沒有充分地發揮出體育學科的育人功效。除此之外,由于部分院校領導層對體育教學的重視度不夠,導致相關的資金扶持力度不夠,體育教師參加教學研討會的機會相對較少,這也就造成了多數體育教師缺乏先進的教學理念指導,不能夠在教學中充分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無法對學生的身心素質提升起到較好的作用。
作為一門融理論和實踐于一體的較為特殊的學科,體育課程教學一般是在校內較為封閉的環境中進行的[3-4]。目前,多數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教學項目主要集中在籃球、足球、排球和乒乓球等常見的球類運動,并沒有針對學生的興趣和能力設置更多的課程項目,這對于學生體育興趣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都很不利,對于體育教學質量的提升也尤為不利。除此之外,很多高職院校還存在體育課程教學理論與實踐相背離的情況,這也不利于體育教學效果的提升。
現下,多數高職院校體育課程主要還是延用傳統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較為單一,沒有充分地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設備和新媒體渠道等進行教學的延展,教師在教學中缺乏創新意識,不能夠“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方案設計和教學手段的選擇,沒有構建出層次分明的教學模式體系,學生的創新能力得不到培養,無法充分發揮出主觀能動性,教學的效果不明顯。另外,部分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教學評價的方法并不科學,僅僅側重于對學生動作技能的掌握和體能提升的考察,而對學生心理素質能力等方面缺乏有效評價,不能夠實現學生全面素養能力提升的素質教育目標。
目前,多數高職院校存在體育教學場地設施建設和器材配備不完善的情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學校領導層對體育教學資金投入和規劃存在觀念上的誤區;二是學校體育場館設施在分配和合理利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三是學校的體育器材設備購置與國家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四是相關體育課程項目的配套場館設施嚴重不足。場地設施等資源不足,導致了學生體育鍛煉受到極大限制,正常的教學活動受到影響。
作為高職教育目標實現的重要載體,高職體育教學需要進行自身的思想模式的轉變,以便更好地滿足時代對學生發展的需求[5-6]。一方面,構建出科學合理的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指的是教師在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的指導下,為學生創設出有利于他們身體和心理素質提升的良好學習環境,并運用各種有效的教學輔助手段,幫助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對問題的探索中逐漸培養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另一方面,高職院校在體育教學改革創新中引入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有助于高職院校學生綜合素養能力的提升。在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的指導下,高職院校能夠對體育教學模式、內容和評價機制進行完善,從而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于學生樹立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
首先,高職體育教師需要在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的指導下,對教學目標進行改革,將提升學生身心素質、提升學生社會適應力和培養學生創新力等作為教學的目標,力求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培養身心健康發展的技能型人才目標。在這個過程中,體育教師需要注重改變自身陳舊的教學理念,積極吸收先進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逐步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鍛煉意識。其次,高職體育教師應當對體育課程教學內容進行改革創新,要將課程的側重點由動作技能的傳授和體能的訓練,改為對學生進行動作技能傳授、身心素質提升和價值觀引導等方面。同時,體育教師還需要根據學情和大綱要求構建出科學合理的課程教學體系。最后,為更好地實現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體育教師還需要重視自身專業技能水平的提升和綜合素養能力的提升,要不斷地進行自我學習,積極拓展知識的深廣度。
高職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改變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法,根據課程教學內容配合使用多種教學手段方法,如情境教學法、分組教學法和游戲教學法等,以便激發起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為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奠定良好的基礎。首先,體育教師需要實現體育教學和專業課教學的相互配合,以便滿足學生職業發展的需求。其次,體育教師要注重寓教于樂,要創設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以便激發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幫助他們逐漸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最后,體育教師要貫徹“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在進行體育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充分意識到學生在身體素質水平和專業基礎方面的差異,力求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夠通過體育學習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
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評價方式應當改變原有的僅由教師進行評價的方式,將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充分地發揮出主觀能動作用,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體育學習中。首先,體育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地進行體育項目的選擇,讓學生不是僅僅憑借興趣,而是根據自身的基礎來進行選擇,從而充分地感受到體育運動的魅力。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教師對學生的基本情況進行了解,以便幫助學生設計出切實有效的訓練方案。其次,體育教師可以將體育課程教學和其他的相關課程進行有效融合,如將現下流行的體育課程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又如將體育教學和音樂相融合等。這樣,可以在體育教學中實現多門課程的協同教學,不僅可以更大程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夠對技能型人才目標的實現產生有利的影響。在實踐中,體育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給定的某一首歌曲進行舞蹈創編,對他們的創新能力進行培養,并通過小組比賽的形式激發出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同時小組合作也是對學生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最后,體育教師應當在學校的組織領導下,以教研室為單位進行體育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將定量指標和定性指標有機結合起來,力求對學生的評價更為全面、更為科學,幫助學生了解到自身的優劣勢,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不斷發掘出自身的潛能。
第一,高職院校領導層應當加強對體育課程教學的重視度,轉變觀念和作風,加大對校內體育設施建設和器材設備的資金投入力度,著力為學生打造出良好的體育學習和鍛煉環境,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意識。第二,高校體育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興趣和能力,增加自選課程項目的數量,并對需要的器材設備等進行申請報備,讓學生享有多樣化的體育項目選擇權利,讓體育教學更具有實用性。第三,進一步加強校內體育場館建設,將工作落到實處,做到合理布局、合理使用,力圖實現資源共享和使用的最優化。第四,不斷完善場館、設備和相關器材的使用管理制度和監督體系,根據教育部下發的高職體育器材配置目錄進行相關器材的購置,并安排專人進行管理和維修工作,逐步實現相關器材設備的規范化。總體來說,高職院校體育場地和設施建設是體育教學效果實現的重要基礎和前提,也關系著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所以高校領導層和相關人員應當加強重視,充分利用各種資金和人力資源,做好體育場館設施的建設管理工作,不斷推動高校體育教學的順利開展。
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下的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是大勢所趨,作為高職院校的領導層人員,必須要認識到高職院校體育在實現人才培養目標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根據當下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現實存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解決。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師應當意識到,舊有的教學目標、模式和方法等已經不適應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需求,體育教學改革創新是必須要進行的,改革創新要有效果,就需要在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的指導下,對教學目標、內容、手段和評價方式等進行改革,要致力于在教學中營造出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充分發揮出學生主體作用,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學生逐漸樹立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為社會輸送更多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