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琨 亢瑾 華北理工大學體育部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學校體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堅持“立德樹人”,實現體育競賽常態化,聚焦教會、勤練、常賽,實現體育課“學、練、賽、評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從而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體育課要以“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為基本內容,注重學生全面發展。近年來,在體質健康標準測試中,大學生體質逐年下降,并且呈現出大批量學生單項成績如引體向上、仰臥起坐完不成單個完整動作的現象,800米和1000米學生呈現兩極分化,平時經常鍛煉的學生完成測試很輕松,但是平時不鍛煉的學生會出現不及格、完不成測試、嘔吐甚至低血糖或是跑完以后起不來的現象,這些問題和現象急切需要我們改革和創新現有教學體系,注重學生體質健康,提高學生課上課下體育鍛煉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及時進行督導和反饋,轉變學生單純依靠體育課堂90分鐘時間進行體育鍛煉的觀念。
“以賽促教、以賽促學”教學模式是在體育教學中根據教學目的設置不同性質的體育競賽,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將競賽融入教學環節中,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體現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實現教師的教向學生的學轉化,優化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以賽促教、以賽促練學”教學模式并不是通過競賽選出運動成績優異的學生,而是通過競賽增加學生的運動興趣,面向所有學生,鼓勵不同運動基礎和水平的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競賽中學生互相競爭、互相幫助,體會到的不僅是成功的喜悅,還有在競賽中克服困難,超越自己、完成比賽獲得成就感的喜悅。同時,在競賽中,學生不僅能熟練自己所學知識、技能,還能感受到體育競賽規則的重要性,領悟規則意識;感受到組間配合的優勢,增強團隊意識;磨煉意志品質,提高個人責任感和使命感。
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是需要學生長期主動堅持體育鍛煉才能達成的,教師在體育課堂不僅要提升學生體質,還要教授學生動作技能,僅僅依靠每周90分鐘的線下體育課是難以達到教學目的的,因此,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彌補了線下課程的不足。以往線下教學只能采取教師講解示范、學生模仿練習的方式,不同運動基礎和認知的學生一起進行學習,教師難以進行針對性的指導;關于體質健康的理論知識也常常是在教師進行技能傳授時介紹的,學生在學習時不僅要進行技能學習,還要考慮理論知識,對于肢體不協調,運動基礎薄弱的學生來說很難在一節課內理論聯系實際的進行學習,接受到的理論知識呈現碎片化狀態,不夠系統和完善。教師可以通過線上教學對學生進行知識導入,系統介紹體質健康理論知識,使學生在技能學習和練習前,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教師也可以利用線上教學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同時利用各種運動app對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督導,實現學生體育鍛煉的長效化。
為了精準提升大學生體質健康,線上教學內容為體質健康理論介紹、課外體育鍛煉督導、教師評價反饋板塊,線下教學教師根據線上教學及時反饋、指導,按照身體素質(速度、力量、耐力、靈敏、柔韌)設置成不同的競賽環節,知識問答競賽、達標賽、技評賽、冠軍賽、展示賽、創新賽、挑戰賽,多種競賽類型將“賽”的內容同教學內容有機結合起來,圍繞體質核心技能目標,使學生在“賽”的引領下明確學習目標與要求,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鍛煉的意識;賽后對所有學生進行學習評價,同時鼓勵學生互評,實現過程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以此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精準提升大學生體質健康是當前高校體育教學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同時又是體育課教學目標的重要內容之一,這就要求我們改革和創新現有教學體系,注重學生體質健康發展的實效性、線上線下相結合、學期與假期無縫銜接、教師精準督導,實現學生體質健康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