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琥
(湘南學院體育學院 湖南郴州 423000)
一直以來,我國對農村建設和農村發展問題都非常重視,在近些年我國實施新農村建設及城鄉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的過程中,對農村各方面的發展都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尤其是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和穩步實施,使得農村的各項發展都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在當前的形勢下,如何實現十九大報告中所提出的“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的目標,是當前時代村落體育的新使命。為了發揮好村落體育的作用,應對其組織管理運行機制和發展模式進行研究,以有效地解決相關問題。
目前,村落體育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但不可否認的是,村落體育的基礎是農村,體育就是人們所理解的各種活動形式。村落體育指的就是在農村的村落環境下,以村民為主體,以自由、娛樂休閑、強身健體為目的所進行的非生產性的身體運動的統稱。因此,一般情況下,村落體育都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文化性、特色性等特征,村落體育的開展是村民心靈世界、人格特征、文明程度的具體體現。在新的歷史時代下,村落體育也應該散發出璀璨光芒,成為我國社會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發揮出其時代的意義和作用[1]。
2.1.1 政府組織和管理不力
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各級政府越來越重視村落體育的組織和發展。為了支持村落體育的發展,我國從2004年開始,出臺了一系列的指導性政策,比如2012年2月,文化部印發的《關于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的指導意見》,目的就是為了加強對傳統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村落體育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重要內容,也在其保護和管理范圍之內。在相關文件的指導下,政府的文化部門組織了一些表演隊來開展體育活動,雖然從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村落體育的管理和發展,但還遠遠沒有達到科學的管理和運營,政策法規的可操作性和監督力度不夠,使得村落體育組織管理不力[2]。
2.1.2 村落體育開展的場所不足
近年來,相關部門對村落體育的發展做了較多工作,村民體育組織和活動的場所和設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在新時代下,也產生了很多問題,在現代文化的沖擊下,村落體育的開展和現代體育活動開展有著很大的不同,兩者之間存在著一些矛盾,尤其是一些傳統的體育形式正在慢慢地淡化,甚至是消失。原則上來說,很多村落體育的開展需要較大的空間和較好的環境,但目前來看,我國很多地方的村落體育主要是在露天場所進行,很少在大型的體育場館開展[3]。受到城鎮化建設的影響,農村的大片空地被開發,被利用,這造成很多村落體育項目無法正常、有效地開展。
2.1.3 組織管理經費來源單一
村落體育發展的基礎是農村,與城市相比,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較低,雖然在建設新農村和鄉村振興的戰略背景下,農村的經濟條件有了非常大的提升。但村落體育的經費,主要是政府相關部門的撥款及參與者籌集的資金,經費來源較為單一,再加上用于村落體育組織和發展的資金非常有限,在尋求企業和商業資金上,效果又不佳,組織管理經費的嚴重不足對村落體育的發展和傳承產生了一定的阻礙,使得其發展很艱難[4]。
2.1.4 農村結構的變化阻礙村落體育的發展
長期以來,我國農村的經濟體制結構都是以農業生產為主,人們通過種植各種農作物來滿足自身的生存需求。在農村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一些傳統的村落體育形式,如舞龍舞獅、踩高蹺、跳竹竿舞等。之后,伴隨著農村經濟體制的改革和農村旅游項目的開發,村落體育的發展面臨著很大的隱患。在越來越大的生活壓力和市場經濟的雙重作用下,農村的很多年輕勞動力外出打工或經商,導致村落體育的組織和參與人員大量減少。各種現代文化設施的建設,占據了人們的大量生活空間和活動空間,造成人們參與村落體育活動的空間更加有限。因此,缺少對村落體育的深層次研究,造成了一些傳統的村落體育項目面臨著傳承和發展困難,這些都阻礙了村落體育的更好發展。
2.2.1 農村缺乏體育主體力量
新時代的發展在帶給農村更多的發展機會的同時,也使得農村的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當前網絡技術、計算機技術及各種移動終端設備的大范圍普及和應用,在豐富了村民的娛樂休閑生活的同時,也占據了農村居民大量的時間和生活空間,使得村落體育的受眾人數大幅度下降。尤其是一些年輕人,為了追求自己的夢想和更好的生活,遠離家鄉,遠離農村,到城市去打拼,留在村里的多是中老年人和兒童,很多中老年人因為兒女不在身邊,要照顧生活、照顧農業生產、照顧孩子,沒有精力和時間參與村落體育,而孩子在平時要上學,在節假日參與村落體育的機會也很少,這些都對村落體育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5]。
2.2.2 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
長久以來,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農村地區,有一定的實力進行村落體育活動。而對于經濟水平較低的農村地區,無論是在管理上,還是在經費支持上,政府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村民也迫于生活的壓力,沒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參與村落體育活動,這勢必會影響村落體育的組織管理和發展。
2.2.3 農村體育資源較為短缺
在建設新農村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過程中,農村的各項建設水平有了一定的改善,體育設施得到了發展,但都是一些最基本的設施得到了發展,而且設施分布不夠合理。另外,農村體育缺少更加專業、大型的體育場所和專業的體育管理人員。甚至有的農村根本沒有正規的體育設施,即便有也是為了應付上級的檢查。有的地方的體育設施年久失修,有的地方缺乏傳統的村落體育的健身器材,體育資源的嚴重短缺限制了村落體育的發展。
2.2.4 都市文化對本土文化產生了沖擊
在城鄉一體化的進程中,都市文化延伸到了農村,導致村民的娛樂休閑方式也變得越來越多樣化,有著千百年歷史的村落體育已經不是村民唯一的休閑和娛樂方式,娛樂方式的多樣化造成了村落體育的魅力不足[6]。也正是因為受到都市文化的影響,村落體育活動開展的越來越少,甚至面臨著消失的風險。各種時尚、個性的都市文化的進入使村落體育文化逐漸失去了活力,在很多地方,村落體育活動已經演變成了節日慶典的表演項目,偏離了村落體育的本質,影響了村落體育的發展。
雖然在新時代下,村民的生活節奏加快,娛樂時間減少,但在如今娛樂活動越來越多樣的情況下,對于一些人來說,村落體育活動還是有一定吸引力的。村落體育一般都有著濃郁的文化特色,很多體育活動都集中在傳統的節日開展。為此,可以積極促進村落體育活動和文化藝術的相互結合,賦予村落體育活動更多的文化藝術魅力,使其逐漸形成影響力。比如秧歌,是我國農村地區家喻戶曉的村落體育活動形式,更是一些重大節日必有的群眾性活動。
村落體育來源于人們的各種生產勞動活動。在發展村落體育的過程中,也要回歸其本質,與生產勞動相互結合,使村落體育成為一種人們自覺、自愿參與的活動,這樣更有助于村落體育在農村地區的大范圍開展和發展。比如,南嶺走廊的一些地區把農村的傳統體育項目和現代的體育項目進行結合,把相關的農業技能和競技活動進行結合,開展了一些具有勞動技能特色的體育比賽,如插秧、收割等,極大地鼓舞和調動了村民參與村落體育的熱情。
我國地域遼闊,村落眾多,每個村落都有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在發展村落體育的過程中,可以與當地的民族文化進行緊密地結合,增加村落體育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韻味。比如,南嶺走廊很多村落是以游牧民族為主,經過長久的發展,南嶺走廊的很多村落體育都有“尚武”的精神。這種悠久多彩的地方民族文化融進了村落體育活動中,能夠體現出南嶺走廊少數民族豪放、粗獷的民族特色。
教育是民族文化傳播和發展的重要載體,學校教育是村落傳統體育項目發展的沃土。為此,要把村落體育中的傳統體育項目和學校教育進行緊密結合,實現村落體育的系統化發展。這就要求有關部門要對村落體育的傳統體育項目進行整理分析,找到可以與學校教育相融合的部分,進而制定教材、培訓教師、制訂教學計劃,使其更大程度地進入學校教育體系,為學校的體育教育服務,同時也能夠促進自身的良性、有序發展。
村落體育是我國體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的歷史時代下,更要重視對村落體育的組織管理和發展的研究,構建村落體育發展的新模式,使村落體育真正成為村民的健康生活方式,引領村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發揮出村落體育的作用,不斷提升村民的身體素質和文化素質,使村落體育在新時代散發出更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