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祥 譚文星 王正陽
(1.哈爾濱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黑龍江哈爾濱 150000;2.廣西民族大學體育與健康科學學院 廣西南寧 530006)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提出了“三全育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基本要求。素質教育是實現“三全育人”的有效途徑,多元智能理論作為素質教育實施的重要理論依據之一,其與體育運動相結合,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習者的個性化培養提供了重要依據。但目前其應用不夠廣泛,尚未涉及輪滑等相關運動項目,且輪滑教學中存在諸多問題,也導致了大量可塑人才的流失。由此可見,將多元智能理論應用到輪滑教學的實踐過程中具有較高的價值。該文主要從多元智能理論在少兒輪滑教學中的應用出發,探索其對少兒的個性與共性協同發展的促進作用。
當前,我國正處于素質教育改革發展的深入階段,多元智能理論作為課程改革的重要理論依據被寫進了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1]。智能是智力和能力的總稱或者是在實際生活中解決所面臨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出并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及對自己所屬文化提供有價值的創造和服務的能力[2]。自1983年加德納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以來,經過多次拓展,豐富了多元智能理論體系。多元智能理論與傳統的通過“智力測試”來判斷個體天資的理論不同,加德納認為個體的智能不是單一的某種能力的體現,而是每個個體至少有兩種不同形式的“智能”,這一理論被稱為多元智能理論[3]。
經實地考察山東省臨沂市南冰輪滑運動發展中心俱樂部和阿布溜溜輪滑俱樂部,發現俱樂部的教練員均存在教學經驗不足、教學水平低、不執行教學計劃的現狀。除教練員自身存在的問題外,還存在每節課人數不固定、學員的技能水平參差不齊、技能學習進度不統一等問題。這些問題都體現了俱樂部缺乏有效的管理。
教學是一個雙邊互動的活動,教育者需要用心教且學生也需要認真學。現行的少兒輪滑教學仍采用傳統智能理論觀念下的一元化教育,忽視了少兒的人際關系、音樂、自我認知等多種智能的培養。而多元智能理論指導的專項教學模式,是由多元化指導思想、多元化教學方法、多元化教學內容及多元化教學評價構成的[4]。因此,多元智能理論的應用,對輪滑教學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現今,少兒輪滑教學過度強調了身體-動覺智能和言語智能,育人理念單一,對其他智能的發展重視程度不足。輪滑教學也要發展少兒的多元化智能,而多元智能理論教學注重的是少兒內在潛能的培養[5],能避免育人理念的單一。
音樂智能指對音樂節拍、音色、音調和旋律有著高度的敏感性的本領。音樂智能在輪滑教學中運用的基礎是輪滑舞蹈,所以音樂智能在輪滑舞蹈中占有重要位置。音樂在輪滑舞蹈中不僅起陪襯作用,更重要的是通過節奏、旋律表達出少兒的思想情感,引起輪滑表演者內心的情感共鳴,讓表演者能充分展示輪滑動作。無論是依據輪滑動作去選擇音樂,還是依據音樂去創造動作,都需要對音樂有準確的理解。言語智能在輪滑教學中除了口語的應用,還包括肢體語言。肢體語言是指利用人體上下肢,如頭、眼等部位的配合來表達主體情感,有效地借此表達交際主體態度的一種交際手段[6]。肢體語言有利于規范少兒的技術動作,教練在教授難度較大且不易掌握的動作時,可運用分解法,使少兒理解動作。教練和諧的口頭語言和恰當的身體語言是創造良好學習環境的有力保障,無形之中會感染少兒,從而激發少兒自愿學習輪滑的興趣。
身體-動覺智能指可以輕松自如地控制身體各個部分,善于用體態表達自身的情感和想法的能力。視覺-空間智能指對色彩、線條、形狀、結構、位置等有著高度的敏感性且有很強的三維空間想象能力。其主要表現在對于學過的動作,大腦能夠進行思維想象并且完整地在大腦中展現。在輪滑教學過程中,教練應該根據身體-動覺智能來進行教學,提升少兒各項身體素質與促進少兒養成堅定的意志品質。在花樣輪滑和速度輪滑的比賽過程中都需要通過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輪滑教學來提高少兒的協調性、力量、耐力、速度等素質,使身體-動覺智能不斷發展,以此提高少兒學習輪滑的能力。輪滑教學中最常見的就是“排火車”輪滑游戲,這種教學方式模仿了火車行駛的場景,不僅能使少兒感受到學習的快樂,還能夠培養其協同合作的能力。
邏輯-數學智能指對數字和事物間各種關系非常敏感,擅長通過數理運算和邏輯推理進行思考,尋找規律和原理的能力。人際智能指能夠敏銳地覺察出他人的情緒、動機和意圖,善于處理人際交往中出現的各種狀況的能力。一般情況下,人體根據生理結構及運動機能,速滑轉彎傾斜角的最佳角度為45°~60°,這樣滑跑起來更加省力、更有利于加速。從起跑出發到上樁動作的助跑過程中需要根據每一次蹬腳滑行的距離來探究適合自己的步數,從而發揮自己的競技能力,充分地展示邏輯-數學智能在速度輪滑的彎道技術中的應用。人際智能在輪滑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其包括了少兒和教練之間的人際關系、少兒間的人際關系。教學過程中的互動交流就是教練與少兒之間的心理活動及他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少兒間的人際關系可通過教學比賽中的合作和競爭來體現。
自然-觀察智能是指能夠認識和劃分自己所處環境的能力。自我認知智能指清晰覺察自己的情緒、想法、意圖等,并作出合理的調整,善于站在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能很好地接納自己和他人之間的異同的能力。對于輪滑教練來說,應當充分利用好區位優勢,在確保少兒安全的情況下帶領少兒去公園進行“刷街”活動,或者以競賽的形式來促進少兒的學習與反思,定期開展輪滑“定向越野”比賽。在任務驅動和競賽驅動雙重動機的引導下,少兒便會相對主動地進行練習,其學習體會也會更加深刻。通過地圖尋找打卡點的定向越野比賽可以鍛煉少兒的方向感,以此來發展少兒的自然-觀察智能。自我認知智能不只要求教練員在輪滑教學中教給少兒輪滑技能,還要注重育人。
不同的智能在人的成長過程中起到的作用不同,其整體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引用多元智能理論的教學通過轉變教學理念,并以多樣化的手段因材施教,有助于發現少兒的優勢與劣勢[7]。邏輯-數學智能、視覺-空間智能和自我認知智能占優勢的少兒能在輪滑教學中主動組織和參與教學過程,這對其他少兒參與到教學中具有良好的調動作用。人際智能、自我認知智能和言語智能占優勢的少兒能夠在輪滑教學中與教師進行有效的溝通,保持良好師生關系的同時,能夠協調自己和同學之間的關系。而身體-動覺智能、視覺-空間智能和音樂智能占優勢的少兒會在輪滑教學中表現出柔韌性和協調性好、掌握技能快等特點,更是對其學習高質量的花樣輪滑動作有較大幫助。言語智能和自我認知智能占優勢的少兒具有善于自我反思、能夠找出自己的長處和不足、客觀全面地認識自己的能力。
多元智能理論在輪滑教學中的應用起到了較好的指導作用,優化智能發展的同時,促進了少兒智能的多元化發展,對體育領域的教學理論發展作出了重要補充。在少兒輪滑教學中解決傳統單一的智能教學問題,不僅能夠尊重少兒的個體差異,更有利于激發少兒的內在潛能,滿足少兒的需要。多元智能理論與現代社會的物質條件相結合,能夠進一步拓寬教學途徑,促進教練員和少兒學員之間的情感交流。綜上所述,少兒輪滑教學需要結合多元智能理論來實現多層面的教育,促進少兒各種智能協調發展,最終達到真正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