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南希
(鐘山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南京 210000)
體適能訓練作為體育教學領域中一個十分新穎的概念,在我國體育教學領域中得到廣泛關注。在兒童青少年身體生長發育的關鍵階段,積極參加體適能訓練對青少年身體素質的提升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同時也為我國未來人才提供了良好的體能保障,促使全國人民在整體上擺脫亞健康狀態。
體適能訓練這一概念來自英語Physical Fitness,是一個較為全面的體育學概念。主要指的是每個人的身體各個部分或者是各個系統在面臨突發狀況時的隨機應變能力,其考核的范圍較為寬廣和全面,主要有基本身體素質,包含力量、耐力、平衡能力、協調性、柔韌性,以及反應速度等各方面,還有基本動作技能,包括走、跑、跳、投擲、攀、鉆、爬行、懸垂、翻滾、推拉等基本生活技能。在體育教育和訓練當中,只有以上各方面均衡、同步發展,兒童青少年的綜合身體能力才能得以有效提升,并且確保在日后的學習和工作中擁有充足的體能和精力,同時還能在業余時間擁有足夠的身體能力去享受休閑活動,也能緩解學習和工作所帶來的精神壓力[1]。
體適能訓練作為現代化體育教育中十分重要和科學的一大教學理念,對于兒童青少年的身體健康和體育教學改革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體適能與運動表現有著密切的聯系,有助于提高運動成績。體適能對于兒童青少年運動時激素水平的提升、幼兒時期神經系統反應速度等方面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同時對骨骼、肌肉以及關節等身體結構起到多重的保護作用,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運動能力和運動表現也取決于參與運動者的心理健康程度。體適能與心理健康相輔相成,可以促進運動表現的提升,運動過程中,隨著激素的分泌,體能的消耗,可以有效緩解學習和工作中的精神壓力[2],對兒童青少年階段身心健康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
由于體育教育在近些年來才開始逐漸受到重視,因此體育教學工作的改革之路還很漫長。體適能教學涵蓋了各方面體育素質能力的培養,尤其在幼兒園和小學尤為明顯,對學生體育運動表現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并且也使得體育學科教育形成更為全面和嚴謹的學科體系。在上課過程中,體育教學形式也更為新穎和多元化。因此,在促進體育教學改革,實現“體育強國”戰略口號方面,體適能訓練體現出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在體育教學工作中開展體適能訓練,不但可以在課堂教學階段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能力,而且可以通過多樣化的體育教學形式,培養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愛好,并且逐漸形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良好的運動習慣,可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身體素質能力,并且使學生在工作中也能具有良好的健康管理意識,從而降低職業病如頸椎、腰椎勞損等問題的出現,降低醫療支出,使社會整體呈現出積極健康的狀態,最終使體育強國和科學的體育觀念與健康的關系形成體系。
在我國現代化的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信息技術得到了廣泛運用。信息技術作為當今時代的主流技術手段,在教育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科學的體適能訓練同樣需要借助多樣化的現代化科技手段,從而使體適能教學表現出科技性、專業性[3]。比如,以多媒體設備展示體育訓練的方式方法,以智能運動設備如手環來測量運動過程中的身體數據,通過對數據的綜合分析,根據兒童青少年的身體狀況來制訂符合自身的體適能訓練計劃。
體適能訓練在我國現代化體育教育工作中具有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并且為推動我國現代化體育教學工作的展開提供了良好的理論和技術支持,以及先進性思想方向。在現階段教學工作中,針對兒童青少年開展體適能訓練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在教學工作中,興趣永遠是激發學習動力的源泉。開展體適能訓練也同樣如此,教師需要在教學的開始階段,有效激發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從而保證學生對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以及在后期教學工作中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以確保體適能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4]。在激發學生興趣的教學工作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展示體育的魅力,比如通過展示我國運動員在奧運賽場上奪冠的激情時刻,將體育精神與愛國熱情結合起來,從而激發學生參與到體育訓練中的熱情,為體適能教學工作做好良好的精神鋪墊。
體適能訓練作為十分科學的體育訓練體系,其內容包含了許多學科知識,如健康管理、營養學、運動康復學、骨骼解剖學、肌肉解剖學、運動生物力學等各個方面。所以,學生學習體適能,也是提升綜合知識儲備和核心素養的有效手段。學生只有儲備了充足的理論知識之后,才能意識到體育運動與自身健康之間的密切聯系和重要性,從而以科學的訓練思維為指導思想,加入到體適能的訓練之中。
兒童青少年還處在認識世界和自身的過程之中,對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因此,教師可以在開展理論知識教學的工作時,從學生的好奇心強這一角度出發,將知識傳輸給學生。比如,在開展營養學知識的普及時,教師便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來展示相關的紀錄片或者課件,使學生能夠直觀地認識到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三者與個人健康和運動的關系;合理的飲食結構應當如何搭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與脂肪的比例。比較瘦弱的學生,可通過高碳水、高蛋白、低脂肪的飲食結構達到增長體重的目的;而具有一定肥胖問題的學生,可以通過低碳水、高蛋白、低脂肪的飲食結構來減掉多余脂肪等。學生在認識到體育與自身的密切關系之后,加上教師對體育與健康正確思想觀念的引導,學生便會在潛意識中形成對自身體能狀態強化的思想意識,從而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融入自身的生活和運動之中。
體適能訓練是對學生綜合體育素質進行訓練的一種新型體育教學方式,其對學生各方面的身體素質能力都有針對性的訓練方法。因此,在開展體適能訓練時,教師應當對學生的身體素質進行綜合分析,為每位學生在體育表現中的弱勢方面制訂針對性的體適能訓練計劃,以促進每位兒童青少年綜合體育素質的有效提升。
首先,在體育教學初期,教師可以設置一系列體能測試,來收集學生的體育數據[5]。比如,通過長跑來了解學生的心肺功能;通過短跑來了解學生無氧極限能力;通過坐位體前屈來了解學生的柔韌性;通過跳繩測試來了解學生踝關節的力量及手眼協調能力;通過平衡木測試了解學生的平衡能力等。在一系列科學系統的體能測試之后,教師應對每個學生的綜合體育素質進行較為全面的分析,進而針對每個學生的情況制訂相應的訓練計劃。
其次,教師應通過一個通用計劃來確保每位學生綜合體育素質能力的保持,同時再給出針對每位學生的計劃。在這一階段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針對保持心肺功能,給出長跑、跳繩等訓練計劃;保持學生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可以給出引體向上、徒手深蹲、靠墻靜蹲等訓練計劃。針對心肺功能較弱的學生,可以適當增加有氧運動的訓練;針對肌肉力量和耐力較弱的學生,適當增加力量方面的訓練。
最后,教師應根據每位學生的身體情況,提供給學生合理的飲食結構建議。飲食結構應遵循一個通用的大前提,即少油少鹽,蔬菜多樣化,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要有合理的比例攝入。幫助學生認識到什么是優質碳水、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的區別及脂肪中的長鏈不飽和脂肪和飽和脂肪之間的區別以及對人體的影響。
通過對學生體能素質需求的綜合分析,給出與之相適應的體能訓練計劃和飲食計劃是體適能科學性的主要體現,并且能夠為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能力提供有效的思想指導。
隨著體育教學工作日益得以重視,學校在體育教學工作中應當適當加大教育經費投入的比例,完備的體育器材是科學體適能訓練工作開展的條件性保障。
在場地方面,塑膠操場是開展體育運動的基本條件。塑膠跑道具有彈性良好、地面平整、防滑等特性,可以確保學生在開展跑步訓練時,避免因地面不平整或者濕滑,導致不慎扭傷、摔傷情況的出現。而良好的彈性可以吸收和緩沖跑步過程中膝關節承受的沖擊力,從而避免膝關節半月板慢性運動勞損現象的產生。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搭建室內操場,確保學生在雨雪天氣下也可以正常開展體育運動訓練。
在器材方面,學校應提供多樣化的體育器材,以為學生提供更多選擇,從而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傳統的體育課堂,體育開展的方式十分有限,因此學生的參與度往往不高。而在體適能訓練方式下,由于其具有十分多樣化的學科體系,因此多樣化的體育器材也是確保體適能訓練工作有效開展的有力保障。
增加足球和籃球的投入,可以同時帶動數十名學生參與到運動訓練當中。除了針對足球技巧的訓練,足球運動對于學生體能的要求也是十分高的[6]。學生參與足球訓練的同時,也會參與長跑、短跑的訓練,以提升學生的心肺功能、耐力及爆發力。
增加羽毛球的投入,同樣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心肺功能、敏捷的反應、良好的跳躍能力、身體協調能力以及身體柔韌性[7]。通過羽毛球的訓練,學生的有氧和無氧運動能力都能得到有效提升,從而使學生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避免出現慢性勞損性疾病。
增加鉛球和實心球的投入,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上肢力量、核心力量以及爆發力。對于力量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參與到鉛球和實心球的訓練當中,可以在短時間內顯著提升學生的綜合力量。良好的核心力量,也是對脊椎的有效保護,避免學生出現脊椎側彎、變形等不良體態。
對于綜合力量和心肺功能較弱的學生,乒乓球運動是一個較好的選擇。學生可以通過乒乓球訓練,逐步提升自身的上肢力量和手眼協調能力及反應能力。
跳繩作為一項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混合的體育項目,具有諸多優點。跳繩可以提升學生小腿肌肉力量,提升踝關節的靈活程度和力量。在跳繩的過程中,學生的手眼協調能力也能得到有效鍛煉,長期跳繩,還可以提升學生的“彈速”,使學生在跑步運動中擁有優秀的運動表現。
通過增加體育器材的投入,學生多方面的體能素質都能得到科學有效的訓練,并且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愛好,通過體適能訓練,使體育運動成為學生生活中的組成部分。
兒童青少年具有渴望表現自己,并且希望得到他人關注和肯定的性格特征。因此,教師應在開展體適能訓練的過程中,給予學生積極的鼓勵,并對學生的體適能訓練表現給予及時的肯定[8],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并有效緩解參加體適能訓練時的緊張情緒,從而使學生的運動表現得到有效提升。
在我國現階段的體育教學工作中,兒童青少年體適能的訓練已經成為一個較為熱門的話題。因此,在學校體育教學中積極融入體適能教學的理念和方法,可以有效推動我國體育教學的發展和改革,從而提升我國體育教學整體的科學性和專業性,為我國體育教學的改革和兒童青少年身體素質的有效提升作出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