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旭
(鄭州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河南鄭州 450000)
如今,我國已經進入了新的時代,主要社會矛盾發生了變化,人們對美好的生活越來越向往,對高質量、高水平精神生活的追求日益迫切[1]。新時代的科學理論為體育領域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同時也為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改革奠定了基礎。在新時代背景下,對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和人文價值進行研究,探索實現民族傳統體育人價值的路徑,對促進新時代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研究發現,當前學者對民族傳統體育的定義主要是從三方面入手,即民族、傳統及體育。可以將民族傳統體育理解為在各民族中開展的蘊含各民族文化及體現各民族風俗習慣的各種體育活動的總稱[2]。
眾多研究者從不同的維度,運用不同的方法對民族傳統體育的特征進行了總結,多數研究者認為民族傳統體育具有“民族性”“傳統性”“競技性”“娛樂性”等特征。
民族傳統體育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傳統體育的“民族性”主要體現在各民族所創造的體育活動代表著各民族的宗教信仰、文化和風俗習慣?!皞鹘y性”特征主要指對歷史的傳承,是一定的風格特點經世代相傳而保留下來的具有代表性的體育活動[3]。通過對民族傳統體育“競技性”特征的研究,發現從原始社會人們具有了群體意識后就出現了競爭意識,這種競爭意識逐漸延伸為體育的“競爭性”。很多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是從人們生產勞作、節日慶典等過程中發展而來的,富有趣味性、表演性,深受人們喜愛,這些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是人們休閑娛樂的主要方式,體現了民族傳統體育的“娛樂性”特征。
新時代隨著社會的發展及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完善,居民的活動空間逐漸縮小,且日常體育鍛煉對空間的要求較高,進而影響了人們的日?;顒臃绞?。許多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在追求健身作用的同時,又契合了這種小空間的活動特點,以太極拳、武術、八段錦等為代表的傳統體育項目對練習地點、環境普遍要求不高,通過練習更能起到調節身心及提高免疫力的功效。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能夠滿足狹小空間進行身體鍛煉的健身需求[4]。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5],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要實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民族傳統體育又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民族傳統體育的復興,不僅是國家傳統文化復興的一部分,還能夠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健身需求。中華民族傳統體育的復興應與時俱進并不斷改革創新,以適應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全面復興和滿足人們需要對其提出的新要求和新責任,才能夠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全面復興中找準方向、站好位置和貢獻力量[6]。
新時代具有千載難逢的時代機遇,只有“抓緊”和“用好”這個機遇,才能續寫歷史及書寫華章,新時代既蘊含了大轉折,也孕育了新思想,勾勒了新藍圖和新夢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們面臨難得機遇。[7]”可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新時代難得的機遇。以武術、太極拳等為代表的中華民族優秀傳統體育項目進入新時代就是一個難得的時代機遇,這個機遇既包含中華民族優秀傳統體育文化新時代的復興機遇,也包含其創新發展與賡續傳承的優秀民族傳統文化的血脈相連和精神守望的機遇。研究認為,新時代國家頂層政策設計、文化自信、社會轉型與旅游業發展為中華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8]。
體育的人文價值主要是指通過參加體育活動對人的個體、生活、發展及社會文化的影響,民族傳統體育研究是體育研究的重要部分,民族傳統體育除了具有經濟價值、社會價值,還具有人文價值。民族傳統體育的人文價值與各民族人民的生存、健康息息相關,它能引導人們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及體育文化意識,從而提高人民的素質[9]。民族傳統體育的人文價值主要體現在通過各民族開展傳統體育運動來促進人們的身心健康,促進各民族之間的交流及民族文化的弘揚及傳承。新時代,人民的需求發生了變化,人們不僅重視物質生活質量的提高,而且對精神層面的需求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人重視通過鍛煉保持身體健康。因此,對新時代民族傳統體育人文價值及民族傳統體育進一步發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10]。
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大多從人們的日常娛樂、游戲、休閑活動和節日慶典中發展而來,我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非常豐富,如武術、摔跤、弓弩、舞龍、舞獅、踢毽子、放風箏、蕩秋千、抖空竹、投壺、搶花炮等。少數民族的傳統體育項目更是豐富多彩,多體現在少數民族的節日慶典和民俗活動中,如藏族的“采花節”、苗族的“爬坡節”、納西族的“火把節”、侗族的“花炮節”、傣族的“潑水節”等,大多數體育項目都包括跑、跳、投等技術動作,同時還講究運動的方法,講究動作與呼吸的配合,通過呼吸的調節使內臟得到鍛煉,促進人們的身心健康發展,具有健身價值[11]。隨著新時代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精神生活,重視身心的愉悅和健康的發展,在日常生活中逐漸形成的體育活動體現了人們對健康、快樂、美好生活的向往,許多民族傳統體育具有娛樂休閑價值,通過參與豐富多彩的傳統體育活動,人們不僅可以緩解生活的壓力,還可以豐富自己的文化休閑生活,達到愉悅身心的目的[12]。
自1953年以來,我國已經舉辦了10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其中均包括競賽項目和表演項目,競賽項目的數量從第一屆運動會的5項增加至第十屆運動會的17項,越來越多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進入到了全國民族運動會的競賽項目榜單,可見民族傳統體育的競技價值越來越凸顯[13]。對于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上表演項目的數量,第一屆運動會為48項,到第十屆運動會表演項目的數量達到140項,可見國家對民族傳統體育表演價值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9]。民族傳統體育具有競技和表演價值,未來越來越多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將會納入到賽會項目中,成為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項目中必不可少的亮點[14]。
在歷史的發展長河中,各民族都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傳統體育活動,且許多體育活動被多個民族共同喜愛,如苗族、蒙古族、水族、藏族等都喜歡賽馬項目,蒙古族、彝族、藏族、維吾爾族、壯族、瑤族等摔跤歷史都很悠久,藏族、蒙古族、維吾爾族、鄂倫春族、苗族、佤族等都有射箭的傳統,苗族、壯族、朝鮮族的姑娘在農閑時期都會進行蕩秋千比賽或表演,各個民族通過共同的民族傳統體育運動項目或通過少數民族運動會搭建起友誼的橋梁,民族間相互交流與合作,各民族團結一致構成了和諧穩定的社會[15]。
我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中的武術、龍舟、舞龍、舞獅等都是在我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下得以形成和發展的,是一種人文精神的體現,通過武術、龍舟、舞龍、舞獅等民族傳統體育活動能夠磨煉人的堅強意志,使人們在活動中受到啟發,在活動中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并形成良好的人格,使人與自然和諧統一,民族傳統體育的民族特色是歷史長期發展的結果,具有強烈的人文精神,它尊重人的個性發展,重視人的和諧發展[16]。
通過舉辦民族特色體育運動會能夠吸引更多的人關注、參與到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中,舉辦具有民族特色的運動會有利于民族傳統體育的長期發展,科學的體育訓練和完善的競賽體制是運動會順利進行的保障。首先,要博取眾家之長,借鑒其他項目的比賽規則、方案及制度,完善自身的競賽體制。其次,積極建設民族體育訓練基地,吸引高水平的運動員參與,制訂科學合理的訓練計劃。再次,完善教練員和裁判員的考核制度,制定統一規則。最后,突出傳統體育項目的特色,豐富民族體育的競賽形式。
隨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國內各景點旅游人數增多,大量的游客在游玩過程中已經初步體驗到了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樂趣,回到日常生活中后,人們會想進一步了解民族傳統體育,所以將旅游業與民族傳統體育相結合對民族傳統體育具有推動作用。比如,一些景點將踩高蹺、舞龍、舞獅等具有表演性的項目在景區進行演出,也有將賽馬、射箭等具有競技性的項目引入旅游景點,還有的是將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進行適當地創新改進后供游客觀賞,人們在觀賞游玩的同時也能體會到民族體育的魅力,這樣不僅借助旅游業對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進行了宣傳,而且能夠使人們更直觀、更深入地接觸及了解民族傳統體育活動,有利于民族傳統體育人文價值的實現。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新媒體定義為以數字技術為基礎、以網絡為載體進行信息傳播的媒介。它具有交互性、快捷性、共享性、海量性、時效性、輻射廣等特點,隨著信息化環境的形成,人們利用數字網絡技術,借助智能手機、電視及電腦等移動終端設備向用戶提供信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借助新媒體對民族傳統體育進行宣傳,有利于民族傳統體育在全國有效地
推廣,如可以利用微信公眾號的傳播功能展示、宣傳各民族的傳統體育項目,還可以利用新興的熱門APP“抖音”拍攝民族傳統體育活動的短視頻,并向大眾推送與宣傳,通過多媒體的宣傳,人們對民族傳統體育會有更深層的了解,會進一步關注自己感興趣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甚至會參與到這項運動中,因此通過新媒體加大民族傳統體育的宣傳力度對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體育課是學生的必修課,拓展校園體育課程資源是推廣民族傳統體育的重要途徑。校園體育一直受當代流行體育項目的影響,前些年學校體育多以競技體育項目為主,校園內的民族傳統體育較少。近年來,隨著人們對中國特色文化的重視,政府和體育工作者對民族傳統體育越來越關注,不斷有傳統的民族體育項目進入校園。例如,有的學校在運動會或節日慶典時會進行舞龍、舞獅的表演,因此平時會組織舞龍隊、舞獅隊進行練習;有的學校將太極拳、太極扇等項目引入體育課堂中,并作為期末的必考項目;有的地方政府每年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組織劃龍舟比賽,以彰顯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光彩。這使學生對相關體育項目耳濡目染,激發學生對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興趣,使更多學生選修民族傳統體育課程,教育工作者在對民族傳統體育課程資源進行設計、開發時,應注重學生的需求,考慮到學校和當地的特色,重視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特點,將學生、社會與教材內容緊密結合,拓展校園體育課程資源,并付諸實踐,通過一線教學活動、主題活動等推動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豐富與發展。
伴隨著新時代的到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不僅限于物質生活,更多的是對精神生活的追求。為了滿足精神需求,人們會通過街道、社區參與到群體活動中,而民族傳統體育具有健身、表演、娛樂等功能,適合在社區、廣場中開展。通過開展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使各族人民共同參與其中,不僅能夠促進各民族人民之間的交流,還能夠培養人們的民族精神。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的不斷推進,農村的體育鍛煉也越來越受到重視,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對場地要求不高,有的器材設施可以根據自身條件進行自制,多數傳統體育項目發源于農村且得到較好的發展。開展民族傳統體育活動,有利于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和傳承,有利于人們鍛煉身體及休閑娛樂。社區體育鍛煉對實現民族傳統體育的人文價值具有重要作用。
新時代背景下,應以十九大精神為指引,對民族傳統體育學科的起源、歷史和發展進行科學、系統地深入研究。民族傳統體育學科存在以下優劣點:民族傳統體育學科在理論體系的構建、繼承和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及形成特色健身方式等方面功不可沒,但是民族傳統體育的學科體系、學科建設、學科評價、學科管理等領域還很不完善,且存在很多問題。這就需要借助科學的研究方法,借鑒體育學科體系建設的成功經驗,進行理論與實踐研究,制定完善的民族傳統體育學科體系的科學策略,建立完善的民族傳統體育學科體系,從而促進民族傳統體育人文價值的實現。